4.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15: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
B.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C.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罢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喻于利。
于:介词,用
B.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却
C.见贤思齐焉。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D.就有道而正焉。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譬如平地
B.
可以为师矣
C.
仁以为己任。
D.
朝闻道,夕死可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的问题。
儒家学派的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孔子一辈子下来,“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孔子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______________。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______________,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_____________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不识丁
反讽
差距
高山仰止
B.不学无术
自嘲
欠缺
高山景行
C.不学无术
反讽
欠缺
高山仰止
D.创始人
差距
向往
名不副实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C.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二)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篇》)
(三)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篇》)
7.下面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B.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造次必于是”一句中的“造次”的意思是匆忙、仓促。
C.《论语》,是由孔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
D.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气”。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
B.治理天下,必以民为本,倡行仁义,施行仁政,不为一己之私而役使天下之人。
C.民心不可失。民者,国之本,一个国家所能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安定了,国家也就安定了。
D.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人对百姓施加恩惠,会不管花费钱财的多少,只要能让百姓高兴就可以了。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已:停止)
2.B(而:如果)
3.A(譬如:都是比如的意思。B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闻道:古义,听说道理;今义,听说。)
4.D(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语境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此处应填“目不识丁”。自嘲:自我解嘲。反讽:用反语进行讽刺。根据语境此处没有“讽刺”的意味,所以选“自嘲”。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欠缺:缺乏,不够;不够的地方。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差距”。高山景仰:指崇高的德行。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此处的语境是产生对“崇高的德行”的向往,此处应选“高山景行”。
5.C(“目标”和“做到”不搭配,排除A,“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与前一个分句主语不一致,排除B。“自己也没有达到”与“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应先说“自己”,再说“别人”,排除D)。
6.A(此处是在说“修身”,所以“修身”作主语。根据后文“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括号处应是说“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所以选A)
7.A(“之”一般不用于句首,可排除B;“子曰”后面是所说的话,应断开,排除C;“富与贵”是主语,“是人之所欲也”为谓语部分,主谓之间表强调时,中间应断开,排除D。所以选A)
8
.C(《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集而成的)
9(1)君子离开了仁,还能到哪里去成名呢?
(2)君子端正他们的衣冠,目不斜视,严肃得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而又不凶猛吗?
译文:(1)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们都想要的东西,但如果不用正当的办法得到它们,我是不接受的。贫和贱,这是人们讨厌的东西,但如果不用正当的办法获得富贵,我是不会脱离贫贱的。君子离开了仁的,还到哪里去成名呢?君子不会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就是在匆忙之间也一定和仁同在,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同在。”
(2)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可以从事政治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行,如此就可以从事政治了。”
子张问道:“什么叫五种美德?”孔子说:“有德性的人对百姓施与恩惠却不浪费钱财,为百姓辛苦操劳却不抱怨,追求仁义而不贪图财私,临事处之泰然却不怠慢,神态威严却不令人感到凶猛。”子张又问:“怎样做才称得上施与百姓恩惠却又不浪费钱财呢?”孔子说:“就着百姓的利益而使他们得到,这不就是施与恩惠却不浪费钱财吗?选择对百姓有益的事去做,虽然辛苦,又有谁会抱怨呢?想施行仁德就得到仁,又何必去贪图其他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一样地尊重他们,不做出厚此薄彼的怠慢举动,这不也是安泰而不骄傲吗?君子端正他们的衣冠,目不斜视,严肃地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而又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那么什么叫四种恶行呢?孔子说:“不加以教育便杀戮叫做暴虐;不加以申诫便要求做出成绩叫做欺凌;起先怠慢,突然限期完成叫做狠毒;好像是帮助别人,钱财的出纳却斤斤计较,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
(3)
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实,人民信任政府。”子贡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在三者中去掉一项,哪一项可以先去掉?”孔子说:“削减军队。”子贡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在两者中去掉一项,哪一项可以先去掉?”孔子说:“降低粮食储备。自古自以来人都有一死,如果人民不信任政府,国家是站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