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16: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臃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捷
斑蝥
无妨
机关
B.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质朴
博学
书塾
陌生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怦怦直跳 
   搓捻 
  膝上 
 
小心yì
yì 
 
感kǎi 
 
zhàn 
 开。
4.文学常识填空。
(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作者是 
 国女作家 
 。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成为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著作十几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等。本文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 
 》,又名《旧事重提》。
(3)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看,作者写出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不同侧面,先写他在 
 的生活,再写他在 
 的生活,正好扣题。用“从……到……”的形式,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和 
 来写的。
5.解释加点字词。
(1)于我如浮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子在川上曰 
 
(5)逝者如斯夫 
 
(6)不舍昼夜 
 
(7)三军可夺帅也 
 
(8)匹夫不可夺志也 
 
(9)博学而笃志 
 
(10)切问而近思 
 
6.阅读《<论语>十二章》,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是: 
 , 
 。
(2)论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 
 , 
 , 
 。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由衷地欢迎!”,正如孔子说:“ 
 , 
 ?”
(7)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8)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
(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鼓琴:弹琴。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③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⑤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⑥得其为人:想象到作者是什么样的人。⑦如王四国:这人好像是个王者,他的眼睛在关注着四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得其数 
 
②师襄子辟席再拜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答:
②丘未得其为人也。
答:
(3)文中写“师襄子辟席再拜”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中的哪则语录?孔子学琴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8.
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①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我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隔壁的二婶走了过来,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给你就是了。”她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③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我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④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⑤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⑥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⑦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⑧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⑨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⑩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的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让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围绕着吃烤山薯,“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吃烤山薯→感激老人给“我”烤山薯→为自己没给钱而感到 
 →难忘老人给“我”烤山薯,同时心中也感到 
 
(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全文的感知能力。解题时,应先找到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上下文,从中提取或概括体现人物感情的词语作答)
(2)第⑧段,老师仔细听着“我”的叙述,为什么会“面露微笑”呢?(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根据下文,明白“我”的什么行为让老师欣慰)
答:
(3)文中的老人是怎样一个人呢?(温馨提示:抓住“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这几个关键词回答)
答:
三.综合性学习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华文化传承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
活动一:
活动二: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
四、写作
《再塑生命的人》讲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一生的影响。在你身边一定也存在这样的人,请写写对你影响较深的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CD.正确;
B.有误,“攒成”的“攒”应读作“cuán”。
故选: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
答案:A.正确。
注意“斑蝥”的书写。
B.正确。
注意“人声鼎沸”的书写。
C.有误。“绣象”的准确书写“绣像”,注意“盔甲”的书写。
D.正确。
注意“书塾”的书写。
故选: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3.
答案:pēnɡ
niǎn

翼翼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4.
答案:(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
海伦?凯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3)百草园
三味书屋
地点的变换(或:空间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5.
答案:
(1)于:对于;
(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4)川:河;
(5)逝:往、离去;斯:代词,这;
(6)舍:舍弃;
(7)三军:军队;
(8)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夺:改变;
(9)博:广博;笃:坚定;
(10)切:恳切;近:当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6.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点字:矣)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重点字:箪、瓢)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点字:浮)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重点字:择)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点字:亦)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重点字:愠)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点字:省)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点字:焉)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重点字:逝)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7.
答案:
(1)①掌握。
②离开座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但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得:掌握;
②句意为: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辟席:离开座位;
答案:(2)①(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②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
解析:(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有:习,熟悉。数,技巧。句子翻译为:(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②重点字词有:未得,不知道。为人:什么样的人。句子翻译为: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
答案:(3)“师襄子辟席再拜”一句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用“师襄子”的行动来烘托“孔子”的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解析:(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作用。“师襄子辟席再拜”意思是: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描写了师襄子的动作,从侧面烘托“孔子”的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答案:(4)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一则即可)。启示围绕“好学、乐学、善学、学而不厌”等回答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注意举例说明。从文中语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可以看出孔子学习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敏而好学”践行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应该“好学、乐学、善学、学而不厌”。
【分析】参考译文: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换新曲子(学习)。师襄子说:“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有谁会写这首乐曲?”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8.
答案:
(1)渴望;心里不安、难过;温暖
解析:(1)本题考查对全文的感知能力。解题时,应先找到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上下文,从中提取或概括体现人物感情的词语作答。第1段“闻到那股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写“我”渴望吃山薯。第2﹣12段,老人没能收足二婶的钱、“我”的钱不够、老人也不收“我”的钱,而使“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第13段老人“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答案:(2)“我”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老人,再现出了可贵的“好心肠”(同情心),老师为此而感到欣慰。
解析:(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我”要给老人仅有的两个铜钱和下文老师“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的话,可知老师因为“我”的好心肠而“面露微笑”。
答案:(3)从老人不收“我”的钱却给了“我”两个烤山薯的情节,从“笑呵呵地”、“摸摸我的头”的动作描写、“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的语言描写、“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的肖像描写,可见他是一个饱经生活的磨难与艰辛却仍然善良、慈祥的老人。
解析:(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行为事件和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体会其性格特点。老人不收“我”一个小孩子的钱却给了“我”两个烤山薯的事,以及“笑呵呵地”、“摸摸我的头”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慈祥和爱心。“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经历风霜、生活艰辛。
9.
答案:(1)经典诵读
书目推荐(读书交流会、小百家讲坛等)(2分)
答案:(2)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1分)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1分)要想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来读书吧!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
解析:(1)设计活动遵循的原则:①围绕主题设计活动;②活动可操作性强;③活动难度适中,易于开展。
所以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悠悠书香伴我行,再围绕主题设计可行性活动,比如读书方法、好书推荐等。
(2)做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并明确开场白应起到的效果,再设计开场白的语言,设计的同时还应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注意称呼,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并具有鼓动性。
10.作文示例
他眼角的鱼尾纹,像极了办公室那杯新泡的绿茶上氤氲的水汽,不由得教人对岁月的悠长做联翩的浮想。尤其喜欢他的笑靥,它们在那时总会顺了温柔的目光游进你的心房,然后泛起美丽的涟漪。
说实话,对于语文我还真没上过心,我所钟情的是数学里那圆滑世故的圆,固执的三角,直率的线。然而终究他出现了。记得第一次聆听那充满诗意的朗读时,我就被他的声音深深地迷醉了。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语文老师飘扬的裙角终究没有出现,进来的是他,一首诗便成了开场白,那是《如梦令》,每一个唇齿间涌动的字音都是一滴清流,滴滴入耳,句句入心,心里便发出一抹酡红的夕阳,一片飘扬的翠荷,几羽扑翅的白鹭……原来,句子也可以读出这样美的意境的!
而爱上语文是在那堂作文课上。我本随意写了一段话,可是他看见了却大加赞赏。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爱上了生活。
我很感激他给我施予这样的影响。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