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挖掘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读语言,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通过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难点1.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初步感知课文诗般的语言美,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师:所有的美都在你的眼里。眼睛是你心灵的窗户,用好你的眼睛,这很重要。老师千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想不想看看。生:看图。
师:认识它吗?真正认识它是从名字开始的,写一-写好吗?
师书写“白鹭”。一起读一读。再读一遍,读得真好,把鸟的颜色读出来了。你们的眼睛非常厉害,这是摄影师镜头下,翩然若仙的白鹭。还有文人墨客讴歌的白鹭。
(出示名人写白鹭的诗句)一起读一读。白鹭是经常如诗如画的动物,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鸟?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散文去细细的欣赏它的美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读词语。3.你能用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话说说作者是怎么赞美白鹭的吗?
深入课文,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却是一首“精巧的诗”(B板书:
精巧的诗)。
为什么说白鹭是--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一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划出相关语句。
谁先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阅读收获。
生:第二、三段中谈到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可见它的精巧。
师:也就是白鹭的颜色、身段精巧(课件)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芬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师:请你来读一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它。(生读,
师随评)
师:作者是如何突出白鹭的精巧呢?(对比)
怎么对比?(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师:作者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展现白鹭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请看图(课件出示)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对比图.指名再读这句话。
师:语气太平,像是一只奄奄一息的白鹭。谁再来试试?
(生再读)师:有点感觉了,不过,老师觉得,你在为白鹤和朱鹭鸣不平。孩子们,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赞美、
肯定)师:听老师来读一-读吧!
(
师范读)一起带着这种感觉齐读(齐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
忽则嫌白,黛之-忽则嫌黑。
师:请看这张白鹭的近景图,看看,郭老笔下的白鹭是不是如此精巧(课件出示)难怪作者会这样评价(出示)指名读。指名用通俗的语言理解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白鹭的外形不得不让人感叹——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会适宜。难怪作者会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是的,美的事物不仅要印刻在脑海里,还要把它读出来。先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谁还愿意尝试?师范读,生再读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接下来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背一背。指名尝试背诵。再齐背。背的真好,相信同学们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样美的白鹭,才会记得这样牢固。
四、想象画面,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
师:古往今来,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文6——8自然段就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指名回答并读第六自然段。
3、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文字,谁再来读一读?
4、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把钓字换成捉字好不好?师生交流探讨“钓”字的好处。5、同学们一般什么画是放在玻璃框里的?指名说原来这幅画就是作者眼中最美的画,它值得镶嵌在玻璃框里,值得镶嵌再我们的眼里,更值得镶嵌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齐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6、小组交流学习第7、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7、汇报学习成果。抓关键词句进行交流。
8、带着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齐读。师:这三幅图让我们感受到了白鹭垂钓,低飞以及远眺时的高雅,悠闲以及脱俗之美。我想此时在郭沫若的内心深处,也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想由衷的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五、欣赏视频,谈感受。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也许白鹭这首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感染了郭沫若先生,才诞生了这篇如诗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喜爱与赞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之美。
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真诚的祝愿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去捕捉生活中像白鹭这种如诗如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