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人教版(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选修3人教版(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6 15: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美国和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表示尊重越南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双方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是在(  )
A.
1969年6月
B.
1973年1月
C.
1975年春
D.
1964年8月
2.伊朗和伊拉克的领土争端主要是在(  )
A.
底格里斯河主权
B.
阿拉伯河主权
C.
波斯湾入海口
D.
黑海入海口
3.1990年,伊拉克发动了对科威特的战争。当时,伊拉克领导人认为发动战争的有利国际形势是(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C.
两极格局逐步解体造成国际局势动荡
D.
中东和平取得很大进展
4.下列哪些是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度内部长期以来存在隔阂和敌视 ②边界和领土的归属长期不确定 ③冷战格局下,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 ④宗教问题、宗教矛盾对立冲突严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下面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行动是正义之举,其依据包括(  )
①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②苏联赞同中国出兵朝鲜 ③美国在朝鲜从事的战争是地地道道的侵略行为 ④美国的侵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从1947年到1971年,引发右图地区发生了三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宗教信仰的不同 ③边界的划分和领土的归属问题 ④复杂的地形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8.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
A.
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B.
阻止以色列参战
C.
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
D.
引诱以色列参战
9.“今年春光胜往年,举国欢腾捷报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全胜勇向前。”胡志明的这首诗说的是(  )
A.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
美国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C.
美国把对越战争“越南化”
D.
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
10.下列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挑起了战争
B.
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的提案
C.
英法两国为了自身利益宣告保持中立
D.
美苏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进一步扩展
11.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不公正的阿以分治协议;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利用停火之际,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军火和物资援助。这些史实最能说明(  )
A.
以色列比阿拉伯国家富有
B.
美国利用联合国对付阿拉伯国家
C.
西方大国的干预是造成阿以冲突的原因之一
D.
阿拉伯国家软弱无力
12.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表明(  )
A.
中国要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
B.
中国站在伊拉克一边
C.
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是负责任的国家
D.
中国反对美伊直接会谈
13.“安全理事会……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视安全理事会,虽然联合国作出种种努力,仍拒不遵守其应当执行……的义务”。伊拉克藐视安全理事会的表现有(  )
①1980年9月入侵伊朗 ②拒绝接受安全理事会1987年7月的两伊停火决议 ③1990年8月突袭科威特 ④拒不接受联合国秘书长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调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削弱了英美的国际地位 ②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③美苏的势力乘机渗透此地区 ④中东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呈现高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5.美国曾经引发了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但也曾为中东和平作出过努力,由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
A.
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B.
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
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
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16.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
领土争端
B.
教派纷争
C.
经济利益
D.
民族问题
17.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斡旋下,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启动的前提条件是(  )
A.
埃及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B.
阿以双方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C.
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D.
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国将耶路撒冷作为首都
18.自“贝尔福宣言”发表以来,中东地区阿以冲突就不时发生,那么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是(  )
A.
不同的宗教信仰
B.
地区恐怖主义
C.
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D.
英国的殖民统治
19.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作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
A.
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
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
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20.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
A.
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以解决
B.
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C.
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D.
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
——“贝尔福宣言”(1917年)
材料二 1.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尽快结束,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
2.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本计划第三部分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应于委任统治国武装部队撤退完毕后两个月在巴勒斯坦成立,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
——《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29日)
请回答:
(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一战后列强在此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阿拉伯属地与犹太人属地哪个面积大?该决定有何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并选派蒙巴顿到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印巴分治的原则,并说明英国的重要目的。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
印巴分治
材料三 新华社新德里2009年3月21日电,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20日晚在两国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发生交火,造成1名印度士兵受伤。1947年分别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印巴两国已经爆发了三次战争,其中两次源于克什米尔争端。半个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松,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24.材料一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以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材料二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本是同根生。在十几个世纪中,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英国当局当时的主张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目的。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年以来伊朗和伊拉克借助石油价格上涨的机遇,大力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阿拉伯河是两国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1975年两国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约定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两国各占一半。由于阿拉伯河下游是世界重要的油田所在地,集中了两国主要的石油港口和生产基地,也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认为与伊朗平分阿拉伯河水道对伊拉克极为不利。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废除了君主立宪制,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国。伊拉克于1980年强行全部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权。此后,边界冲突不断升级,两伊战争爆发。战争进行过程中,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大多担心伊朗输出革命而支持伊拉克并为其提供援助。伊朗在战时也得到了一些国家基于石油利益、意识形态的考量而援助的武器和军需品,并且从秘密渠道通过以色列向美国购买武器零部件。1988年两伊战争停火,双方都欠下了巨额外债,争议问题直到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才完全得到解决。——摘编自邢文海、冀开运《石油因素对两伊战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教材可知,美国、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是在1973年1月,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阿拉伯河位于两国的交界处,该河河界的划定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故选B。
3.【答案】C
【解析】伊拉克领导人认为随着两极格局的即将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正是自己建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
4.【答案】A
【解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其内部的尖锐矛盾,并导致独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苏美两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边界和领土尤其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长期未确定,也是印巴冲突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巴勒斯坦问题是指围绕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等问题,相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世界大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干预巴勒斯坦问题,使之复杂化。围绕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先后发动过五次中东战争,基本上是以色列取胜。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作用不大。
6.【答案】C
【解析】判断战争的性质要看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出兵朝鲜,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正义之举,也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制裁侵略的正义之举。苏联是否赞同中国出兵并不能决定中国所从事的战争性质,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7.【答案】C
【解析】造成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自然条件不会成为战争的主要原因,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8.【答案】D
【解析】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战略意图是引诱以色列参战,企图将战争变为反对以色列的“圣战”,发动阿拉伯人反对多国部队。
9.【答案】D
【解析】从“春光”、“捷报”、“打美帝”可以判断,这首诗热情赞扬了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
10.【答案】C
【解析】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法两国都直接参与了战争。
11.【答案】C
【解析】阿以冲突连绵不断,与西方大国的干预和偏袒以色列有关。
12.【答案】C
【解析】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包含反对伊拉克侵略和外国武装干涉两层意思,和平解决有利于减少交战双方人民的痛苦和维持地区的持久安定。
13.【答案】C
【解析】1987年没有接受安理会两伊停火决议的是伊朗。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B
【解析】美国制定海外战略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
16.【答案】A
【解析】 两伊盛产石油,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在两国界河阿拉伯河流域,但该河河界的划定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因此选A项。
17.【答案】B
【解析】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双方是巴以双方,双方的焦点问题是土地问题;耶路撒冷至今仍然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棘手问题。
18.【答案】C
【解析】按照联大通过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1/3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而当时犹太人实际控制的土地仅为巴勒斯坦总面积的6%。这样,阿拉伯人还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阿拉伯人对此极为不满。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中东问题主要指以色列和埃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因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单指阿以矛盾。1978年在萨达特总统推动下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1980年两国建交。以色列总理拉宾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积极推动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发展,1995年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现今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中前行。
20.【答案】B
【解析】 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交战各方逐渐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通过战争得到解决。于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中东和平进程拉开了序幕。
21.【答案】(1)“分而治之”政策;委任统治;更具隐蔽性;殖民统治。
(2)犹太人属地面积大。阿拉伯人对决议不满,很快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长期存在。
(3)一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衰退,企图以此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二战后美苏排挤英国在此地区的势力,迫于压力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
【解析】第(1)题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作答,一战后实行的政策需联系所学内容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来回答,影响要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3)题大国推行的任何外交政策的目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2.【答案】(1)现象: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原则: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目的: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评价: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解析】第(1)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中“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等信息进行概括,“主要原因”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原则”应依据材料二中“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等信息进行归纳,“重要目的”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可联系材料三中“印度独立”等信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23.【答案】(1)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2)宗教矛盾、领土矛盾、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根源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
(3)长期积怨很深、外部力量插手、两国动辄诉诸武力。
(4)引起新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威胁着世界和平。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进行判断即可。第(2)问回答造成当今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宗教因素、领土纠纷、水源问题等。第(3)问印巴冲突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国际形势、长期矛盾积怨等方面分析。第(4)问印巴冲突的升级,威胁着南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24.【答案】(1)主张:调整殖民政策允许印度独立。意图:将印度民族运动加以控制,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继续保持其统治。
(2)避免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分裂则可以削弱其力量,以便可以居中操控,继续保留英国在印度的影响。
【解析】
25.【答案】(1)背景:两国石油出口贸易的发展;两国对阿拉伯河水道控制权的争夺;伊朗国内革命的爆发;两极格局下复杂的国际形势。
(2)影响: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形成更为复杂的矛盾;造成国际能源价格的飞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