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每个物体如果没有外界影响使其改变状态,那么该物体仍保持其原来静止的或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该论断出自
( )
A.
《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B.
《物种起源》
C.
《天演论》
D.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2.下列关于李四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②在1945年的《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③发表了《地质力学概论》 ④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和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周恩来曾赞誉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下列选项中与之不符的是( )
A.
负责修筑京张铁路
B.
主张“用本国的资金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C.
为中国东北铁路与日本进行坚决的斗争
D.
积极参与五四爱国运动
4.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 )
A.
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B.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
破除了对宗教的信仰
D.
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
5.下图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
“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 )
A.
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B.
修筑淞沪铁路
C.
铺设唐胥铁路
D.
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6.“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上述名言反映了詹天佑( )
A.
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B.
工作细致、严谨
C.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D.
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7.“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诗歌颂的是(
)
A.
李时珍
B.
詹天佑
C.
李四光
D.
邓稼先
8.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句名言表明(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实现社会价值必须先实现自我价值 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10.美国的一所大学培养出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了“中国铁路之父”,这所大学是( )
A.
麻省理工学院
B.
哈佛大学
C.
耶鲁大学
D.
斯坦福大学
11.关于科学家李四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籍
B.
经历
C.
成就
D.
评价
12.年轻的詹天佑在修建滦河大桥时崭露头角,这是因为( )
①体现出他吃苦能干的优秀品质 ②是在英、日、德工程师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完成的 ③这是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④施工中完全采用了西方先进技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3.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
涌现出了集大成的科技巨著
B.
官方编纂了大型图书
C.
出现了一批近代实验科学
D.
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14.下图为中国发行的纪念李四光的邮票,李四光之所以受到纪念,这主要是因为( )
A.
发现了第四纪冰川
B.
修筑了京张铁路
C.
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D.
是清政府最优等的“工科进士”
15.读下图,依据李四光提出的科学理论,建成投产的重大项目所在地是( )
A.
A
B.
B
C.
C
D.
D
16.下图为英国纪念牛顿《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发行300周年的邮票,邮票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背景就是一只红色的大苹果。这张邮票( )
①肯定了牛顿的伟大成就 ②突出了牛顿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③承认了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因素 ④强调了万有引力定律完全是牛顿个人勤奋探索的成果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17.在日本动画片《忍者神龟》中,四名神龟的名字都取自世界著名人物。其中一名取自一位犹太人科学家之名,这位科学家还提出了E=mc2公式。他就是( )
A.
马克思
B.
牛顿
C.
达·芬奇
D.
爱因斯坦
18.下图是一幅晚清时期的老照片。根据图片内容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照片应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
B.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C.
幼童留学主要是学习政治文明
D.
幼童留学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9.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开始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这是在( )
A.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中期
C.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60年代末
20.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该理论( )
A.
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B.
推动量子理论进一步发展
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D.
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药学家陶弘景说穿山甲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行吞食。为了验证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确实是吃蚂蚁的。不过,从观察中却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挖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材料二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这样评价:“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的成就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同样高的水平。”……在西方,《本草纲目》成为一部矿物学、植物学和生物学的百科全书,在欧洲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它曾经被达尔文引用作为进化论的依据,还被他誉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是如何对待陶弘景的说法的,试对李时珍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本草纲目》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原因。并分析为何李时珍的科学成果与伽利略、达尔文等人的科学成果历史命运不同。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次又一次的核讹诈,却是实实在在地教育了新中国的领导人……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封锁,从国外购买一般物品都十分困难,更不要指望铀矿石这样的战略
物资了。没有铀矿石,研制原子弹就是一句空话。周恩来总理指示地质部门开展铀矿勘察工作……1955年1月15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书屋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关于原子能的汇报……会议中,李四光部长先讲了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作了预测。
材料二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遇到什么状况。李四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应用价值?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二 德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军事价值,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材料三 政府于1945年8月投放原子弹到日本广岛、长崎,造成平民伤亡严重,爱因斯坦得知后,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
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爱因斯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5.材料一 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材料二 有人对詹天佑一生的业绩进行了阶段性分析,认为其辉煌业绩的象征是京张铁路,其业绩遭到挫折的象征是1911年前后詹天佑广泛参与建设的铁路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表面上看,这种挫折固然在于这条或者那条铁路“未完成”,但从深层看,更在于清朝对铁路管理的混乱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控制。
材料三 1999年我国设立了“詹天佑奖”,该奖全称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是目前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高奖项。本项大奖旨在奖励和表彰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是为了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把当今优秀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创造出先进的土木建筑工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工程师为何赞誉詹天佑了不起?詹天佑的回答体现了他的什么品格?
(2)依据材料二分析,詹天佑的业绩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3)该奖项为何以“詹天佑”来命名?设立该奖项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题干的论断符合牛顿的《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相关论述,故正确答案为A项。
2.【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重要成就,概括出各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及标志性成就,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6年,他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1945年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根据其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使中国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都有突出成就。
3.【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詹天佑的贡献或主张,而詹天佑并未参加五四运动,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原来的科学受宗教哲学的影响,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而牛顿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理论性概括。
5.【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提到的“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指的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表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我国地大物博”表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借重外人,引以为耻”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故A正确;其他选项片面。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等可知为李四光。
8.【答案】D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爱因斯坦的名言,这句话把人本身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体现出来,据此判断,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献身社会说明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选D。题干不能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生价值的实现的影响;实现社会价值与实现自我价值割裂开是错误的,排除①③。
9.【答案】B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电的发明和利用是在19世纪中期;经典力学的发展是在17世纪末;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在20世纪四十年代。只有量子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詹天佑考入的是耶鲁大学。
11.【答案】B
【解析】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故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李四光于1971年去世,而改革开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故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李四光领导的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故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在修建滦河大桥中,詹天佑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最后取得成功。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D项。
13.【答案】A
【解析】16、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辉煌,各个领域出现了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此后中国科技便归于暗淡,因此这一时期的辉煌被称为“晚霞”。
14.【答案】C
【解析】紧扣李四光在地质事业的贡献及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作答。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D项为大庆油田所在地,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他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形成的一次理论飞跃,因此不能看成完全是其个人的探索成果,④不正确。
17.【答案】D
【解析】解题时要区分被选项几位世界名人的成就。紧扣“犹太人科学家”和“E=mc2”公式可以找到答案。
18.【答案】C
【解析】 观察图文,结合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为推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招收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A、B、D符合史实。洋务运动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反对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故C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识记情况。这些油田的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
20.【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有利于研究微观的事物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
21.【答案】(1)对待: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正确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评价:李时珍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求证,正是由于他的科学精神成就了他在药物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对我国古代药物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原因: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巨著,而且涉及矿物学、植物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并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某些依据。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特点,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石。因此李时珍的成果与达尔文等人命运不同。
【解析】第(1)问,结合本草纲目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行解答即可;第(2)问结合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从经济、统治者政策两方面对比进行解答即可。
22.【答案】 (1)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初,遭受到霸权主义国家的核讹诈,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铀原料缺乏。
贡献:李四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
(2)现象: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应用价值:为成昆铁路选线和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状况”依据“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封锁”“没有铀矿石,研制原子弹就是一句空话”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李四光部长先讲了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作了预测”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和标志性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23.【答案】(1)爱因斯坦基于他对维护人类和平的热忱而做出上述举动,也是正确的。
(2)启发:科学研究应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持人类和平等方面;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巨大,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从而换取和平的作用;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其后的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等。
(3)态度:科学的发展本身是客观而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的。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既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同时也要控制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使其向着保护人类的方向发展。
【解析】对爱因斯坦的做法和认识可从其主观目的即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考虑;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应尽量趋利避害,使其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4.【答案】(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巴罗。(任选两位)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问在综合时代特征时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在综合时要从自然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25.【答案】(1)原因: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以较低的工程费用提前两年完工,并且有许多创举。品格:詹天佑功成不自傲,为人谦逊。
(2)清政府的腐败和对铁路管理的混乱;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路权的觊觎、争夺和控制。
(3)原因:为了纪念詹天佑的伟大贡献。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目的: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把当今优秀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创造出先进的土木建筑工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