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6 17:33:28

文档简介

学考试
史参考答
分)请老师们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方粮食
交流与融汇;崇尚理学,追求“食心合
佛教的影
疗养生的重视等。(9分)
特点:有组织并形成社会运动:盛行于城市;参与者主要为工人阶级

成因:民主政治的发
会组织活跃;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社会问题相对严
重;工人阶级处境恶劣等(6分)
3)适应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现实需要;推动了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调整了人们的饮
食结构;特定
赋予素食人文含义等。(6分)
分)请老师们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题明确,符合历史学科要求
依据材料不脱离材料;能依据材料提炼观点;能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史实准确
观正确
绕论题论述;论据有说服力;层次结构清晰:关联
4分
论题
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近代以来,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地主
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都未能找
发展道路。十月革命
胜利给中国送
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新
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
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各地共产
义小组的成立为
产党建
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19
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
展的
鸦片战子后,民族危札日
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奋蛸斗争,尤其是
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貞理不懈努力ε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污运动很快尖
草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拒翻了君卞专制制度,但并末收变中国半殖民地¥时建
社会性质。与此同时,“实业瀲”、“文学革命”等道路,都无法挽救民茨危机。先
的知识分子经历新文
小、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传播勹克思主
马克思卞义原指导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最
新民卞卞义草命的閉
题:少牛弧贝屮弧
代以米,进步青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阵地,解放
人们的思想,喚起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治事务的关心,尤其是在启蒙思潮的屎晌
爱州热情高涨。他们在比较和思索屮,深刻认认到马克思卞义揭小了人类社会的
规律,提供了反帝反封建的思俎武,成京了克思
组,并团结了一大批
进步青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处存
肯牛挺身而出,仝民众奋起抗争,誓言“1不可剡
民不可低头”,奏叫
汁气长你的爱国主义壮
诘名师们恨据笞题情况酌情
山分裂走向统一;门阀族把持地方政杈(或州苎獠属揲控地方攻砇
都督武将干顶地方管理:地方治理沘乱,(或屮央集权削弱)。(8
2)意义:加强」中央权;提高∫地方行攻治理
i击了魏普以来的门阀
为后世行歧体制攵卓提供方史借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一、
单项选择题(共
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就如何分配有限的物质资源,荀子指出“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不必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又言:“治之经,礼与刑。”荀子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隆礼重法的共享意识
C.礼乐制度的现实需要
D.道德教化的物质基础
2.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但考古研究发现,秦朝洞庭郡某地仍然存在超过二男的扩大家庭和联合家庭,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据此可知,“分户令”的施行
A.兼顾民间利益诉求
B.体现严刑峻法原则
C.遭到民众激烈反抗
D.背离改革立法初衷
3.商代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代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节气的划分
A.源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B.历经长期实践不断完善
C.体现国家统治者的意志
D.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改变
4.《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画请名笔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这
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
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
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
5.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6.“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该墓葬装饰图像在北宋晚期后向北和西传播,被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人、蒙古人所接受。这说明该时期
A.开芳宴活动受到统治者推崇
B.理学影响到少数民族社会生活
C.不同政权统治者都提倡理学
D.民族关系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7.下表为“中国古代沙尘暴天气记载简表”。据此可推知
A.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已沙漠化
B.汉唐时期华北地区尚未得以开发
C.游牧民族南下导致中原环境恶化
D.环境恶化推动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8.元朝时,蒙古诸王、驸马及后妃等各级贵族把手中的资金交付“斡脱”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从中获取利润分成,政府还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斡脱”。这说明当时
A.实行国家垄断商业政策
B.出现商品经济的新形式
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产生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9.李贽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认为人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
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些主张
A.否定了孔孟思想的神圣地位
B.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D.开创中国民主思想先河
10.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
A.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
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
D.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
11.下为英国传教士施美夫考察福州后于1847年出版的《福州日记》节选。该记述
A.忽略了在华传教的主要思想障碍
B.揭示了中国佛道两教的渐趋衰落
C.印证了英国对华战争的主要目的
D.改变了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方向
12.1861年,在曾国藩邀请下,精通几何算学的华蘅芳与修理器具技艺精巧闻名的徐寿,来到安庆,成为曾国藩的技术幕僚,后又有兵工技术专家如龚之棠、李兴锐奔赴安庆,他们巨细无遗地参与各项军备购置、铸造。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
B.安庆成为民族工业发源地
C.汉族地主阶级的迅速崛起
D.知识分子推动了社会革新
13.近代报刊《中外日报》刊文指出:“前数年,论时务谋政策者,不曰转弱为强,即曰易危为安;今则无暇为此门面语,
直当日:救死而已矣,救亡而已矣。”该文发表于
A.鸦片战争期间B.
太平天国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D.
清末新政期间
14.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15.近代南京国民政府对《民法》中的“亲属继承编”重新加以修订时,立法者曾经认真思考过姓氏、婚姻和家庭的存废问题,结果将新文化运动以来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主义生活的原则法条化。这反映了
A.男女平等在近代实现
B.传统家庭观念的瓦解
C.家庭观念的时代嬗变
D.家国同构观念的再现
16.
1951
年底,除西藏和台湾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但在
1954
年前,沈阳造币厂仍然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指示,继续铸造发行了北洋政府时期的袁大头银币。这主要是为了
A.稳定边远地区的金融形势
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消除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
D.遏制城市投机活动
17.
下图是
1955
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现代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B.展示了农业合作化的普遍成就
C.描绘了国家工业化的美好愿景
D.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风貌
18.下图分别为
20
世纪
60
年代国产彩色动画片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剧照。这类作品反映了中国美术电影
A.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
B.深受苏联影视艺术风格的影响
C.创作主要源自中国古典神话
D.着重宣传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
19.1984

6
月,东北三省在大连开会,提出:“全东北支持大连开放,大连开放为全东北服务”,初步商定要同大连合作举办
180
多个工业项目;
9
月,连云港市邀请陇海铁路沿线各省开会,确定把连云港作为对外窗口,共同开发建设;同年,广州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项目明显增多。与上述史事相关的对外开放措施是
A.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0.
1984

10
月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处理了一个“傻子瓜子”(注:芜湖个体户年广九创办,当时雇工经营),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他主张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认为这不会伤害到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说法
A.反映了改革开放仍然停滞不前
B.助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C.印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已成共识
D.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
21.
1994
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到
2004
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
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亚太各国合作应对旧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B.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C.尊重差异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发展
D.亚太经合组织各国间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22.下图反映了
2001
年和
2017
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B.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C.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
23.古希腊先后出现三位备受推崇的悲剧诗人,他们创造的剧作人物形象依次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应当是怎样”的理想英雄、“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人。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和信仰危机日益严重
B.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
C.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D.推崇抗争命运的英雄人物
24.西欧中世纪时,庄园领地上除了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各类较为齐备的设施。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B.经济结构日趋均衡
C.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5.新航路开辟之前,波兰和匈牙利贵族要求农民提供最低限度的劳动,因为不存在增加产量的诱因。但当面向市场的生产变得有利可图时,贵族很快就做出响应,大幅增加义务劳动的时间。最终,农民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从而成为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据此可知
A.贵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
B.农奴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C.新航路开辟诱发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26.
1663
年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只有少数例外),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再装船运走。该法案
A.使英国获得海上霸主地位
B.标志“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激起了北美民族独立运动
D.意在确立其宗主国的地位
27.卢梭在《新爱洛伊丝》中说,“巴黎这个所谓的审美观最强的城市也许是世界上最没有审美能力的城市,因为人们在这里为取悦别人而费尽心机,反而损害了自己真正的美”。其意在
A.抵制城市生活
B.推崇人性之美
C.倡导民主平等
D.反思工业文明
28.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垄断着英国对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海外贸易。1833
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贸易独占权。发生此变化是因为英国要
A.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B.抵制中国虎门销烟
C.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D.大力发展自由贸易
29.
新经济政策是
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苏联)的重要经济政策,列宁说它曾对农民做了让步。对“让步”理解正确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全部交给农民所有
B.允许农民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C.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由支配
D.建立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0.
20
世纪三十年代,有人质疑苏联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材料反映出
A.冷战并未阻止美苏之间经济交流
B.斯大林承认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苏联工业化适时借鉴了西方技术
D.苏联工业化离不开美国技术支持
31.恩格斯认为某个文学流派作品的特点是:“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下属于这个文学流派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巴黎圣母院》
C.《大卫·科波菲尔》
D.《等待戈多》
32.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经济部长艾哈德指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国家提供政策和法令为竞争制定规则,保障它得以公平进行。这一主张旨在
A.走出“滞胀”困境
B.保护市场自由竞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二、主观题部分
3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南方的农产品大量运输到北方,北方的面食也得以进入南方,实现了食物上的“大一统”。与广大农民因生活所迫被动食素不同,士人认为食素可以心性淡泊、身体洁净,可使“肠胃清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他们多往“禅制素食”。在士人中间,形成了一股素食之风,素菜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流行于市肆上,专门经营素食的店肆也有很多。素食还被制成各种肉菜的味道,使得更多的平民百姓得以享受美味。
——摘编自张雅丽《唐宋时期素食习俗研究》等
材料二
19
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
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
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
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兴起的原因。(9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10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和
19
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共同影响。(6
分)
3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5.
(15
分)【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时,由于以前在门阀士族把持地方政权的情况下,州主簿、郡功曾的权力很大,州郡长官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而掌握军权的地方都督长期干预地方行政,导致地方治理的混乱。开皇三年,隋文帝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取消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规定地方佐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在地方另设由中央吏部统一任免和考课的品官;将原属都督僚属的长史、司马任命为州府的主要属官。这样既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州县设官分职的状况也有所调整,基本确立了与中央六部的对应关系,地方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因。(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7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