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5 17: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
2.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4.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二、内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化学历来重视实验,如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一些重大发现和理论都是基于实验,实验仪器的发明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也为获得知识、推动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使学生对此形成初步的印象。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实验属性的认识和体验。这个探究活动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化学课上由教师指导进行探究,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与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側重观察、记录方法和分析的学习。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实验,强调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去看、闻、听、摸,使学生对化学变化及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和仔细的观察,同时了解探究(或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和完整的记录。除此以外,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化学的学科特点,即观察的重点放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三、学情分析:
本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来自生活,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却从未对其细节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选择这样的实验,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探究。
通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了哪些性质是物理性质,哪些性质是化学性质。本课题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四、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五、教学难点:
1.观察化学实验的全面性和描述化学实验的准确性。
2.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时如何分清哪些是观察到的现象,哪些是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六、教学流程:
七、本课内容信息化特点:
1、通过视频短片和图片介绍化学发展史,能让学生清晰快速直观的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
2、对学生实验进行拍摄,根据视频内容,学生讨论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3、学生实验后请典型代表演示,同时视频直播,便于学生能更细致的观察实验细节。
4、对于快速实验,通过慢镜头回放,观察正常倍速下肉眼看不到实验细节,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质。
5、利用良田讲课系统的分屏功能,在纳米黑板上一次多张的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不仅使更多的学生被关注到,还能通过对比展示让学生找出优缺点,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实验报告的写法,使学生印象深刻。
八、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通过短片,了解化学学科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短片,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学科特点。
【总结】: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在提炼过程中发明了很多仪器,积累了大量知识,慢慢形成了化学这门科学。近现代一些重大发现和理论都是基于实验得出,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直观、有趣、信息量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观察蜡烛,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观察蜡烛,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性质对蜡烛进行探究。强调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如看、闻、听、摸去了解。
【引入】:这是一根普通的蜡烛,大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今天我们要通过这个简单常见的物质来学习怎样学习化学。
理解和回忆,分类和思考分析。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物质,运用化学知识来感受化学不是高高在上的无用的科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知识、常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呢?
【追问】:性质分为哪些?
【回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回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由旧知引入新课,循序渐进。
【提问】: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探究指导】:现在请你用各种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
【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回答】:白色、固体、无气味
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物质的重要性,认识分类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引导】:对于蜡烛的其他物理性质无法通过观察得到,请大家用其他办法来了解。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并实施。
即时用手机录下一段某组学生实验视频,实验结束后,带领全班学生边看边总结。
小组讨论,得出方案。
【探究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分享实验结论】:通过能轻轻切下发现硬度小,通过石蜡漂浮在水面上,得出石蜡难溶于水和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形成用实验来探究和验证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总结】:有些性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有些则要需要实验方法得到。
【思路形成】:对物质进行观察的顺序:先直接观察,再通过实验获知。
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物质的一般思路。
教学环节三:点燃蜡烛,探究蜡烛的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初步了解了蜡烛的物理性质,接下里我们来探究蜡烛的化学性质。请大家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有什么特点吗?
【讲解】:这三层火焰,由上至下,由外及里,我们称为:外焰
、内焰和焰心。
【探究实验】:
通过观察、发现火焰的分层
【讨论回答】:火焰分为三层。
通过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
【探究引导】:现在请你用小木条按照图示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这三层火焰温度是否一样。
【小组讨论,实验】
尝试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层火焰的温度。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我们看到这几根小木条各有特色。最特别是哪根,为什么。
【思考和比较分析】
【个别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讲解】:分享他们尝试的不同方案和结果,及最后如何发现合理方案并实验成功。
引导学生在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并在分享中寻找解决思路。
【引导】:有同学很疑惑,自己也是同样的操作,为什么得出的现象完全不同呢,请思考一下,是否还有没注意到的细节问题。
请做的较成功的同学演示实验,老师用手机直播,通过实时传屏,在纳米黑板展示,让所有学生能通过放大的影像细致观察到实验操作细节。
【总结】:试验方法很重要,实验细节同样重要。
【分享并展示】:
做的较好的组自愿展示操作细节,分享心得。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直传,即时看到实验操作细节,体会到实验的方法很重要,实验细节同样重要。
【引导】:现在大家都了解了这个实验,那么就请你用正确的方法再次实验并得出结论。
【实验】:
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再次实验并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轻易放弃的正确的科学态度。
【引导】: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如果是化学变化,那么它的燃烧产物是什么?
【引导实验】:请大家按照图示和课本上的操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正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确定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查阅资料】:课本P12,了解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实验】:
1、通过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知道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2、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引导学生明白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不要将探究变成“照方抓药”做实验。掌握探究实验的目的,而不是盲目的做实验。
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引导实验】:有的组在第二个实验中,没有在烧杯中发现任何变化,请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在这个实验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使实验现象更清晰。
【探究实验】:
讨论分析原因,如果失败,改进后继续实验。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的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内容,了解如何正确记录实验,形成报告。
【讨论回答】:
现象是运用感官获知的,结论是在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到的。
引导学生分辨现象和结论的区别,掌握正确的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提问】:蜡烛熄灭后大家观察到什么?
【追问】:白烟是什么呢?
【引导】:我们试着点燃它,看是否可行。
【提示】:点白烟而不是点蜡烛
【追问】:白烟是什么呢?
通过慢镜头回放,让学生清晰看到点燃的确实是白烟,白烟再点燃蜡烛,对于瞬间实验,可以让学生细致观察到现象本质。
【回答】:有白烟
【探究实验】:
点白烟,发现蜡烛被点燃
【讨论后回答】:
1、不是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这两物质都不能燃烧
2、石蜡蒸气。
3、蜡烛气化了,融化了,说明蜡烛熔点、沸点低。
4、说明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引导学生通过蜡烛熄灭后的进一步实验,领悟要学会观察实验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捕捉到细节后也要进一步学会分析探究,培养积极思维和主动思维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发现在化学学习中主要应该关注什么?
【总结】:
化学学习的关注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引导学生从简单物质的学习提升到规律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环节四:,总结蜡烛及燃烧相关知识,学会填写实验报告,学会记录的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对实验的操作、现象进行记录,并对结论进行分析。请大家现在按课本上实验报告的格式,对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
【完成报告】:
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这个基本能力。
【展示】:利用良田讲课系统的分屏功能,在纳米黑板上一次多张的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展示有创意和有特点的探究报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分析讨论】:讨论分析每份报告的优缺点,改进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与同伴交流完善自己的认知。拓展在情感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
【总结】:实验报告填写的注意事项和特别是现象与结论的区分。
【总结】:实验报告的记录方法,和现象与结论的区分。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引导】:请根据刚才的分析,修改完善自己的实验报告。
【完善报告】:
自我修改,完善报告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教学环节五: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
根据今天的研究过程,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回答】: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
3、实验并记录现象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系统总结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突出试验方法,掌握化学学习的初步方法。
九、板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
硬度、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
化学性质:可燃性
2、变化:既有化学又有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