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4.按原文的内容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潮湿悦耳优美
B.润泽悠扬委婉
C.润湿清脆宛转
D.湿润清凉圆转
5.(小题2)写风用“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因为(
)
A.母亲的手有女性特有的细软,和春风相似。
B.母亲的手因劳动而变得粗大,它能包容一切,和春风相似。
C.母亲的手是对儿女的关怀的象征,春风也是这样。
D.母亲的手是轻柔的,温暖的,春风也是这样。
6.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请从选文中分别找出写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A.写嗅觉的:_______B.写听觉的:_________C.写触觉的________
8.文中的“斜”字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
9.本文作者很讲究遣词造句,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用得非常好,写下来,并说明好在哪里。
词语________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0.下列对选段中加点词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卖弄”为贬义词。
B.“呼朋引伴”是动词,“宛转”是形容词。
C.“上”是方位词,“这”是指示代词。
D.“牧童”“短笛”是名词。
11.下列修辞手法属于借喻的一项是(
)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内心。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风把树上的黄叶吹下来,我们欢呼着:“一只只小船飘起来了。”
12.对本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使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与前文作者写春草和春花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本段的春风是无形的,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分别为触觉、味觉、听觉,使我们全方位地感知春风。
D.本段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甲)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13.甲段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14.甲文的描写顺序是
;乙文的描写顺序是
。
15.乙文写雨景,为什么还要描写人的活动?
16.选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7.你怎样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荤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衰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8.间接写春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表现了春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写春花,有实写、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间接写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0.写春风,突出了春风__________的特点,“卖弄”一词这里化贬为褒,突出了小鸟____特点。
21.写春雨,突出了雨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写夜,突出了乡村____________的特点。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选段)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四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选段)
22.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23.从修辞的角度分别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24.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下面的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乙)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湛秋。
B.(甲)文所描写的雨是春季的雨,(乙)文所写是雨是秋季的雨。
C.(甲)、(乙)两文时情感基调各有所侧重,(甲)文侧重欢快,(乙)文侧重恬淡、闲适。
D.(甲)、(乙)两文都是在写雨,在表达上两文也都侧重描写,都是实写。
25.“雨”自古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结合下面的材料,探究友情真正的内涵。
(材料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
(材料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26.文中句子中加点的字如果换用括号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对“赶趟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
B.表现花开得很多,开放得很及时。
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
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
28.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29.“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眼睛”“星星”来比喻“野花”,它们分别表现了“野花”的什么特征?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
30.第三段用了一些富有情感的词语,如“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另找一个词语,说说好在哪里。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3.(小题3)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
B.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34.“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字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儿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逸,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洁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35.作者笔下的秋天,景色秀逸而又意蕴深远,请你说说选文突出描绘了秋的哪些景物。
36.怎样理解“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这句话?
37.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其好在哪里。
38.你认为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春》选段,完成题目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9.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40.本段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由
联想到
。
41.本段的描写顺序是由
到
,由
到
。
4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①句:
第②句:
43.为什么说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婉转的春
李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②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
③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你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宛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④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地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⑤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44.请围绕题目,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每空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春天脚步婉转款款而来——__________——春天正式来到人间——__________——春深了
45.请仔细品读第②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段主要是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表现春天婉转来临的?
(2)同是写小草,本文用“探”,朱自清用“钻”,二者的妙处有何异同?
a.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妙用修辞,可以使语言灵动,表达形象。请你从这一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46.第③④段写出了春花、春风怎样的特征?
春花:
春风:
47.本文和课文《春》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两文都抒发了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阅读课文《春》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48.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_________图;第2段:_________图;第3段:_________图。
49.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0.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51.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仙人球小记
⑴圆圆的,绿色的大肉球,从花盆里伸出来;又笨拙,又滑稽。我对它无甚所知,只知道多浇水,便猛涨;不浇水,亦不死。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只想活不想死的赖皮。倾服它的魅力,我愈是不会养花,愈是指望养它。但所见都是别人的。想讨,难以启齿——揣度别人也像我一样爱它。
⑵有一天下班回来,见门前台阶边有一珐琅铁碗,碗内盛土,一个绿盈盈以棕色硬刺的小东西,它即是仙人球。惊喜不置,连忙询问来由,却是母亲从垃圾堆里拾得。
⑶于是赶忙浇水。天天工余都要看上一会,希望快长。然而它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半年才长了一丁点。早晚天冷,把它拿到厨房里,出太阳的时候,又拿出来接受光合作用。这么每日搬来搬去,不厌其烦。
⑷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是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丢就丢了吧,想也无益。盆土亦不倒掉,也许妈妈会在垃圾堆里再拾来一个。
⑸春节大扫除,妻负责厨房清理,伸手掏一处间壁夹缝。大叫,被什么咬着了。他估计是小老鼠。于是我自告奋勇,一手举拖鞋,做出致命一击的姿势;另一手伸进去擒拿。很顺利。抓出来一看,却正是不翼而飞的仙人球!大约是“搬来搬去”的时期,无意间在厨房撞落,滚落在那儿,当时匆匆未察。它离盆两个月,也不见瘦,容颜尚好,刺儿硬着呢。于是请回原盆,依然浇水将养。
⑹又过半年,有朋友提到,他的仙人球开了花,我过去不知道仙人球能开花,羡慕不已。问其球有多大?他双手合拢一比,比我的要小。于是断定,是因为品种不同。下了班,便对家中的劣种百般看不顺眼。
⑺“喜新厌旧”的念头一生,便忍不住行动向那位朋友讨良种,恰巧他的球上已萌生小球,才一个玻璃珠子大。便急不可待,要回来,放在一个新买的陶盆里,郑重以待。失宠的那个,已经拳头大,不再浇水,并拟丢弃。妈妈舍不得,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且又是我的初相识——想及此,留下劣种也可以。
⑻又过一年,朋友给我的那个宠儿,已经拳头大了,盛暑7月,还不见有花开。而原先那个劣种,却显出异象。妈妈连呼奇怪。我去察看,只见这球的侧边,一连生出4个毛茸茸的棕色东西,象粗毛笔头,不知将有何做作,很有点吓人。
⑼又过5天,欣然从那毛里钻出4个白色花蕾来!
⑽于是大欣喜过望。赶忙连土从铁盆填进陶盆,以示珍重,并放在书桌正中,以便在房间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进展,只可惜他一年饱受“饥遇”之苦,体积并没见长。
⑾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开得那么美,一时象牙雕的少年手中的喇叭,一时又象美人身上的白裙。仿佛有音乐从中悠悠飘出,在灯的辉映下,在夜这么宁静的时候!
⑿我欢欣不能自已。除了请妈妈和妻环坐赏玩以外,又赶快把邻楼的朋友拉来,一同高兴。拿一碟炒花生豆,两杯黄鹤楼老牌汉汾,与朋友对饮,互念祝酒词,也愿我们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
⒀平时并不爱看花的妻,今天也格外凑趣,在我身边坐着,看着我微笑。她显然是为我之乐而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夜,在静静的灯光里,我陪了她很久,很久。为了明日有个好的工作精力,才并不情愿地睡下。
⒁后查书,记着,仙人球不论大小,非得够了年头,才能吐蕾。我错怪了这所谓的“劣种”了。抚摸着花盆,心里有许多对不住它的话。
52..《仙人球小记》这篇散文记叙了
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
。
53.把文中划线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写在括号内。
甚(
)
翼(
)
已(
)
待(
)
54.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分别用相同意思的两个词语代替。
“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使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
估计
可能
55.“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一句中的“疙瘩”与上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
56.请在文中摘录融合了想象联想比喻的句子。
泉城之冬
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过后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的,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
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雪后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⑨当然,也有久不降雪的冬天。有时候,上帝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给济南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这珍贵的雪花贪婪地揽在怀中,迟迟不愿松手,试探着济南人的耐性。无雪的冬天总会让济南人忐忑不安,如背重负,就像在痴痴地等待一个早就约好上门的客人,而他却毫无缘由地失约了。于是,济南人就开始盼雪。
⑩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心里平添的这份美好的惦念让漫漫的冬季不再枯燥无味,暗淡失色。但是,不管怎样,或早或晚,这雪总是要光临济南的。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喜出望外的惊奇;来得步履姗姗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如愿以偿的满足。
?在企盼与惦念中,在欢喜与满足里,济南人就这么享受着冬天,守候着冬天。
?渐渐地,那雪在一点点地融化,那风在一丝丝地变暖,这个时候,济南人好像在瞬息之间听到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闭了一冬的窗户,大喊一声:呵,是春天来了吗?是那报春的燕子来了吗?
(作者方远,原载香港《大公报》)
57.本文以______为线索行文,主要写了济南“雪后的冬天”和“______”。
58.下面句中加点的两个“幻想”,其含义有何不同?
(1)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
(2)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济南的冬天》)
59.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⑨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60.为什么说雪是“济南冬天的灵魂”?
61.仔细品读第?段,联系全文谈谈济南人是如何享受冬天的。写出四点即可。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②“浩浩乎!平沙无果,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③也不知道称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a)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b)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c)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称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
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强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⑦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62.选文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B.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C.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直接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令人恐惧。
D.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63.第④段的顺序已经打乱,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b
a
d
c
B.b
a
c
d
C.d
c
b
a
D.d
b
a
c
64.选文中表现出的邓稼先品质,错误的一项是(
)
A.随和腼腆
真诚坦白
B.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C.精忠报国
舍生忘死
D.毫无私心
无私奉献
65.与选文体现出的主人公的情感最不相似的古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参考答案
1.A2.C3.B4.C5.D
6.春风吹在人们的脸颊上,已不觉得寒冷了
7.A
②
B
③④
C
①
8.细密和轻盈
9.选词1分,理由说的充分,言之成理即可。2分
10.A11.D12.C
13.不好,“叫”只是单纯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而且呈现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14.由高到低;由近及远
15.烘托出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充满生气。
16.比喻、排比、拟人、引用
17.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18.坐着……迷藏
可爱撩人
19.闭了眼……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飞来飞去
20.答案:柔和
天真活泼
21.细
多
宁静
22.【甲】文中的雨多、细、密、闪亮、轻柔、绵长等。【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23.(1)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2)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自然引出“端庄而沉静”这句话,这是写秋雨的点睛之笔。
24.D
25.朋友的真正内涵:真正的朋友应是志同道合的、倾心相待的、彼此信任的、互相支持的、相互牵挂的……
26.“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长势、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旺盛。(2分)
27.C
28.不能,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29.眨呀眨
眼目传神的妙处。星罗棋布散布各处的特点。写出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闪烁,争春斗艳的情态。
30.只要是富有感情的词语,如“高兴”“卖弄”“应和”等,并说出好在哪里,都可以。
31.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这样写突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32.C
33.
34.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35.秋叶、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36.运用排比的句式,烘托出秋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秋天、赞颂秋天的思想感情。
37.示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这个句子写出了秋叶的美丽不仅表现在颜色上,更体现在“那临风的飒爽”上。这是一种风度,是秋的风度。这种风度透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秋天是充满自信的季节,这种自信与美好的收获有关。
38.寄托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9.春花图
(2分)
40.春华
秋实
(每空0.5分共1分)
41.高低动静
(每空0.5分共2分)
42.第一句;拟人,写出花开的繁茂
(2分)
第二句:排比;比喻,写出了花色鲜艳美丽
(2分)
43.一方面写出了野花之多,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野花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在风的吹动下轻轻摆动的情景
(2分)
44.春蛰伏着不动声色春天加快行走的脚步春天大肆张扬地展现
45.(1)风、阳光、小草、柳树。
(2)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富有情趣。异:“探”字突出了小草对春天温暖的渴望;“钻”字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运用比喻,将“柳枝的芽苞”比喻为“一粒粒金黄的豆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枝发芽的情形,富有诗情画意。
46.春花:繁多、美艳。春风:温暖、芳香。
47.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48.春花图
春风图春雨图
49.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50.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照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51.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
52.(2分)仙人球不折环境顽强生长的过程
作者对仙人球的喜爱
53.(4分)什么
翅膀
停止
等待
54.(2分)猜想
或许
55.(3分)大肉球
56.(3分)“开得这么美……宁静的时候。”
57.雪
不降雪的冬天
58.(1)希望快点下雪。(2)希望春天快点到来。
59.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人对雪的强烈期盼之情,富有情趣。
60.①雪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整个城市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②人们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欢愉起来。③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61.示例:①济南人在雪天或全家出动,或与亲密恋人一起尽情享受雪中之乐。②雪中赏泉、赏湖、赏山。③在春节的彩车大游行中尽情狂欢。④对雪的美好企盼与惦念让漫漫的冬季不再枯燥无味。⑤雪光临济南时,无比欢喜与满足。
62.C63.D64.A6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