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第四节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第四节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09-05 17: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讨的新课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个视频。刚才在视频上看到什么呢?是公园里人们踢毽子的情景和上几周我校的运动会上老师们的健排舞表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我,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注重自己的生体健康,并有意识的加强锻炼了。也就是说,人类步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养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养生不止是老人的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一生相伴,每个年龄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养生的概念,养生,古人也称之为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养生之养,含有保养、修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义;生就是指人的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唐代著名的养生学家孙思邈一句至理名言。也是养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对于人的寿限,目前认为是110——150岁,养生应以健康地达到寿命上限为目的。怎样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呢?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众多耀眼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他们有的像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有的如扎根于大地的古树,历经沧桑却愈益茂盛,为中华文化筑起了一座令世人羡慕的丰碑。那么我国的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在什么时候呢?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记载长寿一词,《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修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推动了养生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又称《内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长达14万字,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天命”的思想。自此以后中医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
三、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主要理论有四个:
1、天人合一
2、形神共养
3、阴阳协调
4、整体观
四、天人和一
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
1、顺应自然。通过自我养护和锻炼,达到长寿。
2、调内为主。也就是,顺乎自然、适欲、衣食居住毋求太过等内外相养的原则。
3、顺应天时。(1)顺四时
如春季多温病、夏季暑热、秋季多疟疾、冬季多寒湿咳喘等,心肌梗死、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青光眼好发于冬季。(2)顺应月廓变化,新月时,人体的气血偏弱,而满月时,人头部气血最充实,内分泌最旺盛,容易激动。所以有月生无泻,月满无补之说。(3)顺应昼夜。利用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妥善安排学习、工作和休息。
4、易法方宜,适应地理。东南方人体质多瘦弱,阴虚内热体质,西北方人,形体多壮实,阳虚内寒体质较多。
5、修德正行,适应社会。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上大,导致大量的不良生活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癌症等。由此可见,需要我们乐观积极的态度看世界。
五、
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神指精神思维活动,
构成人体生命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五脏总统于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适宜,运动锻炼贵在度。
六、阴阳协调
《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有行,不离阴阳”,阴阳互存,失去平衡将引起疾病。
七、整体观
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联系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统一性和稳定性。主张治病求本,未病先防。

、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创的一套导引术。
九、活动一:八段锦。由一名学生上来表演。八段锦是由八段组成,广州中医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泰斗现在达到99岁还耳聪目明,把八段锦称为千年长寿的内功,每天早上在广州中医大学的校园里邓老练习八段锦的情景是一道靓丽的风采,
十、课外搜集的结果,上节课留下的作业是找出百岁老人长寿养生经验及英年早逝的原因。下面由同学谈谈搜集结果。
十一、活动二:走进生活
案例分析:桌子上有广西巴马长寿村的照片,请根据照片总结出长寿村老人长寿秘密。
十二、简单小结:
对比英年早逝和长寿原因
英年早逝
长寿
工作、学习压力大
学会宣泄,知足常乐
不良生活方式、少运动、车祸
良好的生活方式、勤劳、环境好、睡眠质量高
癌症、饮食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膳食结构(低盐、低糖、低脂肪、
低动物蛋白、高纤维

悲观自尽
意志力坚强,乐观
十三、活动三:践行要求
分组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你应该如何养生?
青少年指12—24岁,分青春发育期12—18岁和青年期18—24岁。
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倡晚婚,避免早恋,培养沉着、果断、勇敢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挫折。
饮食调摄
合理平衡摄取。保证足够的饭量,增加粗粮,并摄取适量脂肪,女同学不应为减肥而过度节食,男同学也不可自恃而暴饮暴食,寒热无度。
良好的生活习惯
应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既要专心致志学习又要适当户外活动和正当的娱乐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口腔卫生,读书、写字、站立时应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吸烟酗酒,吸烟可使你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减低。女同学不束胸,男同学不穿紧身裤,夏季都要避免穿紧身裤,易引起腹股沟体癣、湿疹等皮肤病。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每天1—2次,清晨或晚饭前1小时,每天1小时,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注意安全。
十四、总结点睛:
1、传统养生理论包括:
天人合一
形神共养
阴阳协调
整体观
2、英年早逝原因: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良
、少运动、车祸、
癌症
、饮食结构不合理、悲观自尽。
3、长寿原因:学会宣泄,知足常乐、良好的生活方式、环境好、睡眠质量高、勤劳、爱运动、意志力坚强,乐观
4、中学生养生要点:心理素质的培养、饮食调摄、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十五、巩固提高:
1、我国养生分别起源和发展于什么时代?
2“我命在我,不在天”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3、合理的膳食结构(低盐、低糖、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纤维),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4、中学生每天要睡多少小时?
十六、分享
洪昭光养生理念
洪昭光,70岁,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教授。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有什么养生理念呢?
健康饮食一、二、三、四、五及红、黄、绿、白、黑。
“一”是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二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三份高蛋白。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粗细粮搭配,一个礼拜吃三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这些“五”就是500克蔬菜和水果。“红”是一天一两个西红柿,如果情绪低落,炒菜加点红辣椒可以改善情绪,黄黄色瓜果如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绿,绿茶。白,牛奶或豆浆,黑,黑木耳,香菇。每天喝够八杯水。每天至少步行30分钟,走3公里,心胸宽阔、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践行要求:课外作业:
出一份黑板报,把各小组收集的长寿事例及名人英年早逝的,从中领悟如何养生。
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订一份《我的养生计划》。
掌握五禽戏、八段锦的正确做法。
把在本节中掌握的养生知识告诉身边的家人、亲戚及邻居们。
十八、感悟:同学们,你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激情飞扬的青春年华,这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希望你们要志存高远,树立人生的理想,珍爱生命,从而形成生命需要主动保养的观念。老师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知行并重,持之以恒,贯穿一生,终身受益!祝您们快乐、健康、长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