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投掷彩带球
1.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高中女生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并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技术提高过渡到展示展开教学。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思考、尝试体验的空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勇于展示、善学敏思、自主全面的综合素质。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以身心两方面交互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教材分析:
田径模块是高中体育必修模块,投掷项目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为场地、器材、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长投项目很难在校园开展。本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用自制教具—彩带球(一块彩带中间包裹一个垒球)代替田径运动中的长投项目。投掷方法采用投掷手榴弹式投掷。原地彩带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对人的协调性和力量要求很高。主要通过蹬地、转髋、翻肩、挥臂、甩碗等环节组成,环环相扣,依次协调发力将球投出。
3.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女生,学生对投掷项目并不陌生,因初中中考的原因,正面投掷实心球是学生熟悉的技术。然而对于彩带球却非常陌生,对于原地投掷彩带球甚至都不曾听说过。高一女生怕脏,怕累,个体差异明显,上肢力量薄弱,因此,对学习彩带球项目而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个小游戏竞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快乐、体会成功感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学习投掷彩带球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投掷运动的兴趣。
②技能目标:初步掌原地投掷彩带球的投掷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③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5.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投掷的动作顺序
难点:翻肩
6.教法与学法:
教法: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解示范法、重复法、分解与完整及多种辅助练习法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法:主要通过各种辅助练习,从分解动作到完整练习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来解决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质。通过不断练习与各种教学比赛手段,不断巩固完善原地投掷彩带球技术动作。
7.教材效果预计:
①预计6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原地投掷彩带球的技术动作,30%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②预计本课最高心率:150次/分,平均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40%。
③测量心率方法:脉搏测量法。
8.安全措施:
①场地:长28米,宽15米的场地两块以保障两人间隔最少2米。
②练习安排:所有学生严格执行老师和组长的口令。
9.场地器材:
篮球场两块;45个彩带球;气球20个;钢丝绳一条;音乐播放器一个。
课
时
计
划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原地投掷彩带球
2.体能练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学习投掷彩带球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投掷运动的趣。
2.技能目标:初步掌原地投掷彩带球的投掷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方法与要求
准备部分8'
整队与检查人数
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
“蛇”行跑
游戏“穿越火线”
游戏“蚂蚁搬家”
器械操(4
8)
①体转运动
②体侧运动
③腹背运动
④肩部绕环与压腿
组织队伍,安排见习生
讲本节课内容、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蛇”行跑
讲游戏的方法与规则,组织学生游戏、
领做及口令指挥学生器械操
集合站队
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
“蛇”行跑
明确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并积极参与
注意力集中,听口令集体练习
四列横队(密集队形)
要求:快,静,齐
一路纵队
要求:保持队形,养成正确呼吸习惯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基本部分32'
学习原地投掷彩带球
1.1简介彩带球
1.2动作要领:蹬、转、翻、挥、甩
1.3重点:投掷的动作顺序
难点:翻肩
1.4练习方式:
①分解练习
②完整练习
③分组练习
(每投掷完5次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互纠错、共同提高)
④测评练习(打气球)
体能练习
游戏“组字”
1.1示范,讲解
1.2引导学生积极练习
1.3个别指导
1.4集体纠错
1.5观察练习,及时用语言提示
2.1讲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2.2组织学生游戏
1.1认真听讲,观摩示范
1.2按要求分解练习
1.3分组练习
1.4互评、互助
1.讲解队形:四列横队(前两列下蹲)
2.练习队形
↑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
要求:
①积极参与,提高技能
②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③相互帮助、积极纠错、共同提高
体能游戏队形
∣
○○○
∣
←○○○
∣
○○○
∣
○○○
结束部分5'
器材回收
放松
小结、宣布下课
布置回收器材
领做放松活动
讲评,布置作业
通过游戏回收器材
跟随教师进行放松活动
认真听讲并自我总结
四列横(密集队形)
要求:认真听讲,调整身心
运动心率曲线图
运动强度
中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