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 3.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 1.我吃饭了。
﹡ 2.我喝汤了。
以上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两个意思,
是两个单句。
什 么 是 复 句?
复句内分句间的组合形式
1.分句直接组合式(根据分句间句意判断复句类型——意合法)
2.分句由关联词语组合式(关联法)
记住关联词语就是记住复句类型的一 个重要方法了
☆
★
★
★
★
☆
☆
☆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复句的构成方式
1)直接组合
2)借助关联作用的词语
★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的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连贯,解说——联合复句
转折,因果,假设,目的,让步,条件——主从复句
★复句的含义
★复 句 的 特 点
*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长,中间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
* 2.复句中的分句,在意义上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 3.复句中的分句不能作别的分句的任何成分。
* 4.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语音停顿,一般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 意义上
单句:一个意思。
复句:两个意思。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结构上
单句:两分句互相包含
复句:分句与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不作句子的成分。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气。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4.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单句)
(单句)
(复句)
(复句)
5.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6.“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7.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们必须大胆去创新
8.我们必须从零开始,而且必须循序渐进。
9. 我们必须学多些知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单句)
(复句)
(复句)
(单句)
(复句)
10.人在,问题就好办。
11.老师知道小王学习好,小李体育好。
12.同学们兴奋地说笑着,打闹着。
13.他学习努力,身体也好。
14.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15.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16.我们年级的六个班,都在开会。
(单句)
(单句)
(单句)
(复句)
(复句)
(复句)
(复句)
17.我们年级有六个班,都在开会。
18.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学习好,思想好,身体好,是三好学生的条件。
20.他们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1.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持斗争的勇气。
(单句)
(单句)
(单句)
(单句)
(复句)
(一)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晚上我和爹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单句
复句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
历史证明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宾语是个主谓短语
麦穗长,颗粒饱满,是这种麦种的优点。
主语是个复句形式
单句
单句
注意:用句子形式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
(二)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单句
复句
(三)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句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复句
若干个分句相提并论地分别说明几件事,几种情况,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单用的:也 、又、还、同样、同时、以及、另外
搭配用的:不是……而是 是……不是 既……又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 也……也
例句: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皇帝。
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又习惯地抬头巡视着辽阔的星空。
* 并列复句
★ 复句的类型(一):联合关系的复句
1、并列复句的构成
1)直接组合
A.云散了,雨住了。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2)借助关联词组合
A.他既勇敢,又机智。
B.风又急,雨又大。
并列复句常用关联词
单用:也,又,还,同时,同样 。
成套:也A也B,又A又B,既A也(又)B 一边A一边B,有时A有时B,不是A而是B,是A是B。
*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
单独的: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
跟着
搭配用的:首先……然后 起先……后来
例句:
大姐一时没听懂,接着明白过来了。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
* 解说复句
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说,解说关系一般依靠分句的次序和意义
来体现,不用关联词。
例句:
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单用的:或、或者、还是、宁可、倒不如、
宁肯、还不如 搭配用的;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
与其……宁可 宁愿……也不 宁可……也
* 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例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 递进复句的构成
关联词语配对使用: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光……也…… 不只……又…… 不但不……反而(反倒)……
单用关联词语:而且 、 并且 、 甚至 、尤其
例句: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生我的气,反而跟我亲热起来了。
后一分句所说的内容比前一分句所说的程度要深,意义更进一层。
轻转句单用的:不过、只是、但是、可是、却、然而
重转句搭配用的:尽管……但是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尽管……然而 虽然……却
* 转 折 复 句
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
例句: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是心情是很愉快的。 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 复句的类型(二):主从关系的复句
单用的:只有、只要、除非、才、不管、无论、任凭 搭配用的:
只有…….才 只要……就 一旦…….便
除非……不 除非……否则 不管……都
不管……总 无论……也 任凭……也
*条件复句
前后分句间有条件和结果关系的复句。
例句:
一旦丧失了信心,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单用的:如果、假如、倘若、要是、
要不是
搭配用的:如果……就 假使……便
若是……那么 要是……则 假若……那么
* 假 设 复 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结果。
例如:
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
* 让 步 复 句:
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常见关联词:即使(就算、纵然、哪怕、就是、即便)……也(还)…… 再……也
例如:
纵然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单用的:因此、因而、所以、以至、致使、从而、可见 搭配用的: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复句。
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见呢?
*目 的 复 句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单用。
达到目的:以、以便、以求、用以、借以、
好、好让、为的是
避免什么: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例句:
你把意见整理一下,明天好交大会讨论。
麻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他,省得我再跑一趟。
1.失去了真,也同时失去了美。
2.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得到十个朋友的赞扬。
3.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4.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5.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指出下列名言的复句关系:
(并列)
(选择)
(递进)
(条件)
(假设)
(因果)
★ 关联词语的辨识正误题应做到五看:
一看: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相适合
二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是否搭配得当
三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四看: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
五看: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
下列句子的关联词用的不恰当,请修改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递进)
2)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转折)
3)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转折)
4)你或者参加课外书法学习小组呢,或者参加课外摄影兴趣小组。(选择)
5)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递进)
而且
虽然
但是
却
虽然
是
还是
不仅
按句子的关系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他( )受苦,受累,他( )不享清福。(选择)
2)这个道理( )我们明白,( )小学生明白。(递进)
3)我们青年人不要空谈,( )要实行。(并列)
4)他( )在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 )仍然坚持跑到了终点。(转折)
5)他下午( )来,( )不来。(选择)
6)( )我再三劝阻,( )他仍然去了。(转折)
7)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 )总不大喜欢。(转折)
宁可
也
不仅
连
而
虽然
但
也许
也许
尽管
但是
却
★多重复句的划分:整体把握,逐层推断。
如 ①小说家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②不能完全象实际说话,③讲故事或做报告,④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⑤不写稿子,⑥应像一篇文章。
分析:①② “人物对话”与“实际说话”的联系,③④⑤⑥ “讲故事或做报告”时用的语言与“日常说话”的区别——转折(非一正一反的关系,用“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转折
让步
转折
因果
转折
①②——转折,③④句——转折,⑤⑥——让步
③④与⑤⑥——因果( ⑤⑥说做报告即使不写稿子也不应支离破碎,因③④而来)
Ⅰ
Ⅱ
Ⅱ
Ⅲ
Ⅲ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奋斗的收获是成
功, 所以,天下唯有不知艰难而奋斗的人,才
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
(并列)
(因果)
①
②
③
︱
步骤:
1、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注意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
2、先用单竖线把第一层次的分句隔开,在上方标明关系.
3、用双竖线把第二层次的分句隔开,并且写明关系。如剩下的还可以分出层次,就标上三条竖线,并且写明关系。逐层分析,一直分析到都是单个分句为止。
* 确定分句的数目,明确分句之间的界限,在确定分句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停顿的不一定是分句,单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句首状语的后面有时也有停顿。
*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重要的语法标志。 分析多层复句时,关联词语有助于理清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
* 划分第一个层次
* 划分其余层次
划分好第一个层次后,再分析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构关系,看它们是不是还可以分析出分句形式来。如果不是一个分句,还要重复以前的步骤,划分出第二层次。在第二层次的结合处用双竖线切分开,并注明结构关系。这样一直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组成部分都是最小单句形式的分句为止。
★ 总 结
★ 从复句句式上考查
考查主要有仿例造句、扩展分句、概括内容然后用复句形式写出来、变换句式、选用句式等几种情况。写分句的目的主要是补充新的内容,组成排比句、对偶句,使表达的内容更充实,意境更优美。变换句式、选用句式的目的是使表意更符合要求。
练习:判断下列复句中哪句是并列复句,并指出关联词。
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作来证明。
2、老孙头又会赶车,又会骑马。
3、第一班焚上香之后,跪在地上等一柱香着完,然后第二班接着焚香跪守。
4、他不是光说不做,而是说了就做。
5、他不但没有预习,而且连书也没打开。
6、火又盛,烟又大。
7、或者你去,或者我去。
8、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对)
(对)
判断下列句子是并列复句还是递进复句。
1、你去,他去,我去,大家都去。
2、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对,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对。
3、有些人对这种不正之风不仅不制止,反而跟着搞呢?
4、他不光是说不做,而是说了就做。
5、不是你去,而是我去。
6、他不但会说英语,而且会说日语,甚至连法语也会说几句。
(并列)
(并列)
(并列)
(并列)
(递进)
(递进)
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要用得恰当。请给下面的条件复句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1)水 加热到100℃, 会开。(你还得继续烧炉子) (2) 有一条船,我们 可以到对岸去了。 (3) 秋天到这儿来,你 能闻到扑鼻的桂花香。(其它季节都不行) (4) 进行科学养殖,光是村里的池塘 为大家增加许多收入。 (5) 走多远,他 不会忘记故乡的亲人。
仿照例句,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这些复句都成为假设复句。(想一想,能否换用不同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
例如:如果我们步入那如云似海的竹林,就会领略到竹子世界的绮丽风光。
1. 星期天没有功课,我 陪你去爬北高峰。
2. 下了大雪, 可以用竹筛捕鸟雀了。
3. 能训练三个月,我们的球队准能赢。
关联词语要根据语意来选择使用,请在下面句中的括号内填入表示并列关系的恰当的关联词语。
1、他常常把家乡的变化写信告诉我,我( )经常把学校里的趣事写信告诉他。
2、他( )教育孩子,( )把纸屑捡起来。
3、班主任( )奔到拉拉队前叫大家为运动员鼓劲,( )奔到运动员前叫大家为班级争光。
4、她( )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双勤劳的手。
续写两个不用关联词语而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1、战士们都戴上了防毒气口罩,毒瓦斯无法施展他的淫威了。
2、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3、夜已经很深了, 。
4、他每天早晨练习跑,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课 题 复句和关联词 №14
教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目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标 知识与能力 关联词的误用21世纪教育网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关联词的误用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正确运用句子的认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关联词的误用
教学关键 结合例子,对比辨别识记。 课 型 复习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讨论、练习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 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关联词位置:任何词语在句中都有它固有的位置,关联词也不例外。
有一次到镇初中部听课,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
(1)不但他学习好,而且还思想好。
(2)他不但思想好,而且你也思想好。以上两句都是病句。毛病出在哪里 毛病就出在连词的位置上。在用“……,不但……而且……”造句时,如果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但”只能出现在主语后;如果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只能出现在主语前。“而且”不管分句的主语相同还是不同,都只能出现在主语前。因此上面句子应改为:
(1)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思想好。
(2)不但他思想好,而且你也思想好。
弄清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位置,对学生把握复句层次,明白句子意思,造出规范的句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用法:构成复句的分句间必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 这种关系通过关联词关系起来, 表达出来。
表示不同关系的关联词
1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1.1 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1.2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2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
……接著…… 2.1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2.2 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3 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3.1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
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2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
青少年呢!
4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4.1 日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
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4.2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
瞒真相。
5 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2 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
游泳。
5.3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
截然不同。
6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麼…… 6.1 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6.2 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麼定会
闯祸。
7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1 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7.2 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8 因果 因为……所以……
由於……因此……
既然……那麼…… 8.3 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
道数学题。
8.4 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
拐杖来走路。
练习一: 分辨复句关系
1. 假如河水再往上涨, 河堤就有危险了。 ________________
2. 既然玩电动玩具会影响功课, 那麼就不要去玩就好了。 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________________
4. 虽然我长得不高, 但是却跑得很快。 ________________
5. 这次旅行是到八仙岭郊野公园, 还是到大潭郊野公园, _______________
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6. 他一边唱歌, 一边跳舞。 _________________
7. 我们不但要学会动脑, 还要学会动手。 _________________
8. 妹妹一看到玩具娃娃就要爸爸买。 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填填关联词
1. __________ 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__________ 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2. 晚上, 我 __________ 看书, __________ 看电视。
3. 张老师 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功课, 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身体。
4. ___________ 明天不下雨, 我们 ___________ 到黄泥涌郊野公园去旅行。
5. 在美国 迪士尼乐园里我玩得 __________ 开心 __________ 快乐。 导入 举例 辨别 归类 强调 布置 聆听观察 辨别识记 练习 完成
板书设计 复句和关联词 关联词的类别 关联词的使用
课后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