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2 11:28:28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读我千遍不厌倦
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2、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 。 (图书馆)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
5、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平安保险)
6、香浓牛奶,丝般感觉。(巧克力)
7、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
8、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风扇)
9、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空调)
10、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公益献血)
11、“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臭豆腐)
4、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公益献血)
12、汇百花之精,集自然之灵,采众家之长。(花卉营养液)
镶嵌。将产品或对象的名称巧妙嵌入到广告语中,浑然天成,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电器)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表达效果:可使语言幽默、风趣;也能适应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寓意深沉、耐人寻味,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1、洗衣机——闲妻良母
2、图书馆——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
3、天大药业——你的健康是天大的事
4、打字机——不打不相识
点评广告语
《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的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答案点拨:①夸张,宣传酒的醇香浓烈,吸引食客;②既劝解人们不要贪杯,又刺激有酒量的人夺饮。
点评步骤
1、先点明所用修辞
2、结合广告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注意:从产品和消费者这两个角度综合考虑
点评以下广告语
(1)千里江铃一日还。(江铃汽车)
(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
(3)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吧!(眼镜)
(4)酒味像白云一样纯正,质地像白云一样透明,泡沫像白云一样洁白,牌子像白云一样出名。(白云啤酒)
点评
(1)千里江铃一日还。
答案点拨:广告语化用了李白的名句(手法),运用谐音(手法)将产品(突出品牌)嵌入诗句中,既显示了江铃汽车的优越性能(产品特性),又达到了容易被人记住的宣传目的(商家目的)。
(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点评
答案点拨:该广告语化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文字简约,但内涵丰富:一是表明质量之高,二是表明车的适应性强,三是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心。采用顶真的修辞方法,读来顺口,便于记忆和传播。
(3)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吧!
点评
答案点拨:该广告语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已用暗喻(或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导。
(4)酒味像白云一样纯正,质地像白云一样透明,泡沫像白云一样洁白,牌子像白云一样出名。
点评
答案点拨:此广告语运用了排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给人以整齐匀称的美感 。 “白云”是一语双关,既强调了产品的品牌,又把产品品质与白云作比,形象生动,突出了酒的质量,吸引顾客。
化腐朽为神奇
1、痛了就贴,贴了就好,好了再痛,痛了再贴,贴了……(一贴灵)
2、金玉其外(某铝合金)
3、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4、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5、××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电冰箱)
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以警醒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
小试身手
1.远离虚拟世界, 回归真实家园。
2.网海无边,回头是岸。
3. 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时间久了, 活在真实世界的时间就少了。
4. 一失足成千古恨。
5.当我们一“网”情深的时候,我们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6.做网虫,毁(悔)一生。
7.莫上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小试身手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分)
1.毒品,形容因你而枯槁,生命因你而失色。
2.小心别踏进了死亡陷阱——吸毒。
3.莫以好奇轻试毒,试毒是条不归路。
4. 一吸毒成千古恨。
5.劝君莫染吸毒瘾,独留白骨向黄昏。
6.一日吸毒,终身戒毒。
7.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一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得家徒四壁。
8.你品毒?毒品你!
9.“毒”善其身,必然妻离子散;“毒”到之处,无不倾家荡产。《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通感、镶嵌的特点和用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运用修辞格知识分析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21世纪教育网
掌握并应用辞格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痴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 二、历年高考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比喻、比拟、借代、各自有哪几种? 2、比喻与比拟的如何区别? 3、借喻与借代的如何区别?
要点:
1、比喻的种类21世纪教育网
(1)明喻。喻词“像、似、仿佛、犹如”。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喻词“是”“成了”“变成”。例如: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2、运用比喻要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感觉别扭。 21世纪教育网
③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21世纪教育网
A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D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④.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3、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如:
住口,你这吠人的狗(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一砖拍死你。(比拟)
4、借喻与借代的区别: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像)厚障壁(一样的隔膜)了。(借喻)
三、课文中有没有你不熟悉的修辞格?请找出并加以辨析。 1、镶嵌:故意插入虚字、数目字、特定字、同义字、异义字,来拉长文句,称为镶嵌修辞法。镶嵌可分为镶字与嵌字两种。 镶字——用无关紧要的数目字或虚字穿插在字词间,以拉长文句。例如:21世纪教育网
既然已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吧。 冤哉枉也、既雅且静、堂哉皇哉、歪七扭八。 嵌字——用特定的字嵌入语句中,使文字的安排往往形成美妙的辞趣。例如:21世纪教育网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这四句诗包藏“卢俊义反”四字。 2、摹绘:又叫摹状、仿拟或摹拟,是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情状的一种修辞方式,她分为摹形、摹声和摹色三种情况。 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袁鹰《井冈翠竹》)(比喻、回环、对偶、排比、顶针、引用、拟人、层递) 五、改正课文材料中修辞运用不恰当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本体       比喻词          喻体(拟体)
明喻:像、似、仿佛、犹如
暗喻:是、成了、变成
借喻:无本体                比拟:无拟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