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将相和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给“写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21页对应生字上下,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3.圈画出本课含义深刻的词句,有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在空白处提出问题或做批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
2.通过练习,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并能借助结构图复述课文梗概。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探究一:聚焦方法,提高速度
1.“词句快读”游戏。
(1)出示词语。你记住了几个?(计时3秒)
第一组
指名说说看到的内容,并交流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到闪现的内容的。让学生体会到:人的眼睛可以一眼看清楚多个有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且经过训练看到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游戏进阶:
第二组(计时3秒)
第三组:阅读下文,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计时10秒)
2.交流方法,明确“连词成句地读”:即由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
设计意图:
“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学生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需要先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再让他们尝试运用。教学时不要给学生讲解概念,利用多媒体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什么叫做“连词成句地读,体会什么叫做“扩大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
探究二:实践方法,检测效果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
(1)出示学习提示:
A.阅读时“连词成句地读”,读的时候尽量增加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B.记下所用的时间。是你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要确定自己理解课文之后,再记下所用的时间。
C.记录完阅读时间后,要合上课本,在完成检测题,做题时不可回看课文。
D.完成检测题后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其他同学阅读。
(2)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时间。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
(3)学生完成学习单,检测阅读效果。
2.同伴引领,方法交流,。
(1)阅读时长不同的的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自己读得又好又快的阅读方法。
(2)重点交流如何“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如何扩大自己一眼看见的内容。
预设1:我有意识地让自己看一整句话,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比如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一句时,我一眼看过去,看见了一整句话,就比读成“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要快很多。
预设2:我发现阅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感觉比较慢,如果眼睛扫过一整句就快多了。
其他提高速度的阅读方法也可以适当交流,如上节课学习的“跳过不懂的词语”等。
3.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平时要多练习,有意识的运用学过的方法,才能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
设计意图:计时器给学生更直观的速度快慢感觉,借助检测题的形式能够提醒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阅读理解。同伴交流阅读方法教师方法引导,总结学会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
探究三:字词学习 理解积累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课文,关注生字词。
2.组织学生自主识记生词,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1:有些字注意不要读错字音,如“蔺”前鼻音,“诺”声母是n,“廉”“谦”都有“兼”,但三个字读音各不相同不能读半边。
预设2:有些字可以结合意思来记字形,如“璧”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袍”是一种服装样式,所以是衣字旁。
预设3:“擅长”和“善于”意思相近,但写法不同,要注意。
预设4:本课有三个多音字,结合意思要会区分。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将本课词语,尤其带有生字的词语,分为3-5个词一组,比一比,谁能一眼看完屏幕上的词语。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允诺 击缶
廉颇 抵御 侮辱 战袍 胆怯
将相 强逼 划归 拒绝 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
五年级学生已形成一套识记生字的方法,放手学生同伴互助自主识字。本课生字较多,但教学中仍凸显“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阅读策略,检测生字学习依旧用快速闪现的方法,同时对本课重点学习的阅读策略做了训练,事半功倍。
探究四:梳理课文 提取信息
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浏览课文,画出每个故事中消极恶性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小标题“完璧归赵”。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小标题“渑池会”或“渑池之会”。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小标题“负荆请罪”。
讨论:三个小故事能都调换顺序?
小结:三个故事顺序不能调换,渑池之会完璧归赵的发展,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原因。
3.借助结构图复述课文梗概。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三个故事分明,其中两个还是有名的成语典故,通过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既归纳了课文又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讨论,理清三个故事的关系,为下节课的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默读课文提高速度的又一个方法:“连词成句地读”,知道阅读的时候尽量增加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下节课我们继续跟着故事的发展去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抄写课后词语表“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拓展作业:
运用“连词成句的读课文”的方法,较快速度地默读一篇课文或课外书,并记录下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实践操练,把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日常的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内化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
6.将相和
诚意 请罪 推辞
和氏璧 怒发冲冠 同心协力 同归于尽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本文共16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要想加快阅读速度,除了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之外,我的诀窍是( )。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
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击缶 B.鼓瑟 C.唱歌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
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重臣,且官位一样高。( )
(2)因为武有蔺相如,文有廉颇,所以秦王不敢来攻打赵国。( )
(3)和氏璧不值十五座城,这才是秦王不想真心换璧的主要原因。( )
(4)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着荆条去请罪。( )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较快的速度默读:
连词成句地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