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2 11:28:2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一字之师之一
《屈原》中婵娟怒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沫若同演员张瑞芳商量,改为:“你是没有骨气无耻的文人!”
演员张逸生,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事后郭沫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件事,尊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之二
《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任蕃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蕃(任蕃)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富有生命力的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名家如是说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 沈德潜《说诗啐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 卢延让《苦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 ——皮日休
选词——选择词语的基本要求
准确朴实。“辞达而已矣”(孔子)
朱自清《背影》:“他给我(找、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叫、要、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一张收条引发的官司:
今收到防弹玻璃柒拾玖平方米,已付款叁万零伍佰元整,余贰万元整。
简洁有力
遣词用字不要繁冗拖沓,而应简约有分量。文章题目和新闻标题受字数限制,在简洁有力方面要求很高。
哭泣的原始森林
他“捞”到了一副手铐
长江变成“黄河”了—关于长江水土流失的报告
新鲜活泼
“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新鲜别致 巧用、活用词语
湖人扑灭热火 公牛顶翻灰熊
三万考生跨过“一本线” “鸟巢”编织完成
形象生动
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写景状物,则使人仿佛伸手可及,举目可见,如临其境。
一个多钟头以后,我们穿出了迷茫昏暗的后峡,这时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只见落日衔山,河谷里出现了闪光的梧桐树和随风摇摆的柳林。河的两岸麦田金碧,村屋点点。路边野玫瑰和姊妹花香气扑鼻。沿着低冈一带草原平铺,牛羊在夕阳下把千万条黑影投落在绿草上……(碧野《雪路云程》)
百猪漫步立交桥 交通中断五小时
(北京晚报图片标题)
中关村西区建设将首次大规模使用共同沟技术,这意味着“马路拉链”一个时代的终结
选词——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
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轻风(摇、舞、扶)细柳,
淡月(映、隐、失)梅花。
陈毅《江南抗战之春》中提到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鼓动五台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彩。
中国少年南极归来
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 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回来了
有些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效果,例如“马克思主义老太太”、“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
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在写作中能把有些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表达的效果。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添了景致的深度。”
——叶圣陶《苏州园林》
“石景山区添石景”
“开字当头,只开不封,开封扩大对外开放”
炼句——准确而巧妙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句式
语言表达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句式,同样也很重要。因为句子的变化也能“传情”和“达意”。在一篇文章和一个文段里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要考虑上下文、语境,甚至表达重点等多种因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短句和长句
长句的特点是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如下定义或者复杂的逻辑推理。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
短句则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如宣传口号或广告语。
包公故里 科教新城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
肯定句和否定句
一般说,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母爱是世界是最无私的爱。
到拉萨的人,没有不去八廊街的。
陈述句和疑问句
一般叙述或描写一件事情多用陈述句,提出问题才用疑问句。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一种是设问句,一种是反问句。
我无法想像孩子们的父亲在亲手制作这只骨灰盒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们去了,独独扔下了孤寂的他。究竟是死去的人不幸,还是活着的人更不幸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式的变化包括两种:一种情况是成分位置的变化,即有时需要适当调整句子中成分的顺序而形成各种变体句式。
放着吧,祥林嫂!
另一种情况是语气色彩的变化,即有时句子的意义不变,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适当调整句子的语气和感彩。
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环肥燕瘦——语言表达的详略、繁简各有妙用,关键在于恰到好处
说长道短,各有短长
欧阳修与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朋友一: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朋友二: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逸马杀犬于道。
穆修: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有犬死奔马之下。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21世纪教育网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复习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幻灯投影以下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选择用):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右栏:演练环节。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21世纪教育网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本环节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生命在于‘动’”
(1)大家能不看课文下面的参考分析,自己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感悟能力。
课文的参考分析确也有不到位或欠清晰之处。如“踞”的拟物手法,“浮”与“展”的配合关系,“扯”的侧面烘托作用,“流”与周围润湿环境的呼应,等等。)
(2)探讨与小结:
a.动词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效果: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
有助于创造意境,传达感情。
b.我们在写作实际中,该以什么原则来选择、锤炼动词?
原则:准确,生动
3.探讨总结
(1)落实“工具箱”的“选词”版块和“炼句”版块,联系课堂活动,简要讨论两个例子,通过探讨明确炼字和炼句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2)小结:“语不惊人死不休”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工具箱”部分是开展课堂活动后的必要的知识和说明,也是学生学习语言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必要阶段,“用什么”——“怎么用”,该环节的落实不能走过场。)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演练(略)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思考】
以“板块”意识教学,杜绝“课文”意识教学;
立足教材,吃透材料,勿过多地旁征博引;
倡导活动,教师引领,以“用”为最终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