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5 20:5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故事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紧扣对话,通过添加提示语入情入境朗读,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和廉颇勇于改正的性格特点。扩写“负荆请罪”,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4.补充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廉颇,丰满其人物形象,深层理解课题含义。
【教学重点】
紧扣对话,通过添加提示语入情入境朗读,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和廉颇勇于改正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扩写“负荆请罪”,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探究一:表格梳理,详细复述
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体了解,但是有些同学对细节的关注不够,印象不深。下面我们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表。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指导学生根据表格详细梳理课文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赵王想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秦王很无奈。 赵王封上赏蔺相如。
渑池会面 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搞很不满意。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组织学生详细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表格提示,详细复述课文内容。
小组汇报“讲故事”,讲的不清楚的地方,组内同学补充,全班评议。
评议标准:有没有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讲。
设计意图:
上节课根据关键词梳理了课文的三个故事,对股市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在讲故事时总有遗漏重要情节的情况,利用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更加完整地来说好故事。
探究二:挑起冲突,探究言行
1.赵国人说蔺相如机智勇敢,廉颇却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你同意那一种观点?默读全文,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并批注。
2.聚焦蔺相如言行,品味人物形象。交流: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预设: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的送回来。”
(人物形象:临危受命、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只好让赵王回去。
(人物形象:知己知彼、万全之策、做好防备)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秦王为赵王击缶。
(人物形象:国家为重、据理力争、视死如归)
危机情况下,蔺相如带着怎样的心情说出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把合适的提示语填入句子里,并朗读。
还可以为蔺相如精彩的语言加上哪些凸显人物性格的提示语?填好后,请有感情的反复朗读。
教师小结:人物的特点正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对话的描写凸显出来的。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技巧,同时也能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刻画人物的写法,为下一板块的写法迁移做铺垫。
探究三:;迁移写法,丰富形象。
1.廉颇是如何负荆请罪的?(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他们可能说什么?做什么?
2.书中却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帮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学着用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两个人见面时的场景,显示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和蔺相如宽容大度的品格。
3.小练笔,交流。
4.教师小结:人物的语言可以反应人物特点,写好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动作、神态的配合。巧妙穿插提示语可以让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深刻丰满。
5. 丰富廉颇形象。
(1)再回复三个小故事,思考交流:三个故事中蔺相如着墨较多,而写到廉颇的文字却寥寥几笔,廉颇是否不重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介绍廉颇的几句话: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大将?(骁勇善战、勇气可嘉......)
(3)观看微课《廉颇》,了解人物生平。
设计意图:
方法的学习要从“扶”到“放”,学生从文本中学到了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但到运用还需要一个“练笔”—“评价”—“修改”循环往复的过程,课堂上的十分钟练笔能让学生更高效的学到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也是很好的反馈。
小结
赵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并且两人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独立强盛,赵国也才会成为强大的战国七雄之一。再回到课题中的“和”,他不仅可以理解为“和好、和睦、和气、和顺、和谐”的意思,更是“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政通人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1)听写124页词语表词语。
(2)把本课的三个故事完整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3)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所有内容。
2.拓展作业:
(1)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如果有兴趣,课余时间可以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将相和》课本剧。
设计意图:
方法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实践操练,把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日常的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内化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课文只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通过课文让学生学会方法,提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提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喜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板书设计】
6.将相和廉颇 蔺相如居功自傲 行事谨慎性格直率 临危不惧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大局为重……
大大方方 (2)怒发冲冠
他(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城。现在和氏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 )地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蔺相如( )地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趁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开李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语言
动作
神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