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2 11:28:28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天塌地陷 、天摧地塌 、天翻地覆 、震天动地 21世纪教育网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 、满目疮痍 、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间不容发 生死攸关 近在咫尺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险象环生 一触即发 急如星火 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 点类型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 双层 21世纪教育网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21世纪教育网
明确: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 )、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
② 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 21世纪教育网
六、总结
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七、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共56张PPT)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周至2中
吕娜
教学目标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课堂活动
2008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用成语表达下列情景: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
(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后景象的成语
(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的成语
(惊慌失措,触目惊心,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胆战心惊)
4.形容地震后形势紧迫的成语
(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急如星火)
5.抢救现场人们的表现
(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
(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一、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
成 语
谚 语
歇后语
惯用语
格 言
熟语的特征
结构上的稳固性
意义上的整体性
丰富的内容
精练的形式
很强的表现力

语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惯用语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
穿小鞋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翘辫子
比喻人死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
开小差
开绿灯
戴高帽
挖墙脚
踢皮球
唱黑脸
唱对台戏
钻牛角尖
捅马蜂窝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刀子嘴,豆腐心
歇后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如: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谐音性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湿水棉花——无法谈(弹)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寓意性歇后语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黄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鸡毛当令箭---轻事重报
刘备请诸葛---三顾茅庐
诸葛亮当军师---名符其实
孟良摔葫芦---火啦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国的蒋干---误事
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
杨家将上阵---全家上马
吕太后的筵席---这酒不是好酒
谚语
  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6.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连天阴。
7.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8.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开始种荞麦。
9.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
10.北云南逃,大风随到。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人心齐,泰山移
4.喝水不忘挖井人
5.磨刀不误砍柴工
6.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7.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8.一艺不通,一世穷。
9.早上吸烟,早归西天。
10.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
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格言
1、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2、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
3、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4、敞开心扉,知已就不再难寻。
5、人生难免要遭遇挫折与失败,与其用泪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战。。
6、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
7、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
8、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9、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
10、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
熟语练习
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 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选择题
1.D  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B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C项:“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这顿农家饭菜香辣可口,别有风味,虽然没有鱼肉荤腥,却也是一次不错的打牙祭。
2 D ( 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3、B(A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B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C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诀,用二除一,就把一添成五,表示得小数五。因用以指二人平分,各得一半。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动作或事件来得突然,猝不及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3日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湖人队到第四节还落后火箭11分,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最终以96:93战胜了火箭队。
B.从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联合国负责在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的最高长官戴维·凯带领手下1000多名核查人员在伊全境进行了9个月的“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艰难工作,手段无所不至,但进展缓慢。
C.美国把全世界和平的呼声当作东风吹马耳,一意孤行,多次悍然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侵略性战争,单方面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流血事件。
D.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中外游人拍了许多照片,立此存照,留作纪念。
4.C 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A一起指责攻击;B贬义词,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D词义为: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查考的依据.望文生义)
5.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狠,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5 B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 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D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样的事如果先定调子,就难以集思广益了。
B.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C. 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这样: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D.项怀诚在第十六届世界设计师大会之“中国论坛”上说:中国的发展只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况且,中国有句俗语,“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6.B(A.惯用语,比喻事前确定口径或做法;B.“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C.歇后语;D.俗语,人们引用这句俗话,是取它“与邻为善”的引伸意。告诫人们,别在家门口上做不应该做的坏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7、D(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彩不当)C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C.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 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D.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8.A,比喻针对实际情形作出合适处理。(B“从长计议”的意思是“慢慢地多加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原句望文生义。 C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 D属望文生义。“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不是门外面的汉子)
一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换然一新( ) 人才倍出( )
黄梁美梦( ) 破斧沉舟( )
变本加利( ) 惩前比后( )
按步就班( ) 手屈一指( )
歪风斜气( ) 有口皆卑( )










请根据人名(姓氏除外)写成语
例:周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练:
高攀龙( )王人美( ) 龚自珍( )陈残云( )
陶成章( )杜鹏程( )
王任重( )马致远( )
攀龙附凤
成人之美
敝帚自珍
风卷残云
出口成章
鹏程万里
任重道远
宁静致远
在下面表情的词后面填上一个与眉毛有关的四字格成语:
例:蔑视——横眉冷对
舒畅——
喜悦——
忧愁——
兴奋——
愉快——
扬眉吐气
喜上眉梢
愁眉苦脸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2赶鸭子上架
3横挑鼻子竖挑眼
4好虎架不住群狼
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
6此地无银三百两
直言不讳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寡不敌众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俗语换成语:
7这山望着那山高
8鸡蛋里挑骨头
9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10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11衣上有虱烧棉袄
12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见异思迁
吹毛求疵
贪得无厌
劳而无功
因噎废食
顾此失彼
成语接龙:
1)向隅而( )不成( )泪俱( )里巴( )欢马叫
2)毛遂自( )贤举( )者为( )出无( )落孙山
3)老生常( )虎色( )本家( )兵秣( )到成功
4)好景不( )歌当( )笑不( )天独( )颜无耻
5)洁身自( )事多( )杵成( )锋相( )症下药




















“看”字成语填空:
1坐井( )天 ( )异思迁
2耳闻目( ) 明( )秋毫
3一( )了然 ( )死如归
4明眸善( ) 面面相( )
5( )眼欲穿 ( )前顾后
6( )影自怜 高瞻远( )












根据古诗文写成语:
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
(《左传-宣公十五年》)
2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3见义不为,无勇也。 ( )
《论语-为政》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 )
(《国语-晋语》)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鞭长莫及
发人深省
见义勇为
有名无实
春风得意
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例2: “苟且偷生”和“苟且偷安”
辨析:两个成语意义基本相同。但“苟且偷生”偏重在贪图生存,“苟且偷安”偏重在贪图安逸。
例3:“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彩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例4: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后者具口语色彩。
一、张冠李戴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
【例2】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
二、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重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
四、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置,前后矛盾 。
【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
【例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
五、不分轻重
【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
【例1】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
【解析】“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
【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解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
六、不辨色彩
【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解析】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也不妥 。
七、不合逻辑
【解读】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
【例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
【解析】“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
【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
【解析】“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
八、搭配不当
【解读】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
【例1】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
【解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
【例2】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解析】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九、 敬谦错位
【解读】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1】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十、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例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解析】“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解析】 “肝脑涂地” ,原指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熟语易错字例
括号里为错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
有过之无不及(急) 吃一堑长一智(志)
有志者事竟成(竞)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偶)
既来之则安之(即) 疾风知劲草(急)
翻手为云覆手雨(复)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灰灰)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鹊)
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可用于以下哪种情况?( )
A、向别人借东西前,先想好了充足的理由。
B、同学向你借用你的涂改液,最后只还你一个空瓶子。
C、同学跟你借涂改液,你因为没法帮他而内疚不已。
D、某同学十年前借去了你的一本参考书,但至今仍音讯渺然。
D
下列句子后面括号里与句中引号内的词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A、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位公安厅长就是因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才被拉下水的。(耳濡目染)
B、他这个人口里“蜜蜜甜,心里一把锯锯镰”,你初次和他交往,可一定要防着点。(口腹蜜剑)
C、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D、常言道:“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使我们的厂子扭亏为盈。(三人同心,其力断金)
参考答案:选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两者意思不一样。)
根据上下语境写出相应的熟语:
(1).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哪个父母用冠冕堂皇的 话来应付、推托,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_____。 (换一个三字格熟语)
(2).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____”、当服务员。 (换一个三字格熟语)
(3).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大胆试验,敢于探索。“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路子和形式。
(换一个六字格熟语)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
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
答在序号后面。(2分)(04全国)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答:①
  ②
刨根问底
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自己得到便宜,却向别人诉苦经,以免旁人来分甜头。
用一句俗语说明
比较下列关于“死”的熟语,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得便宜卖乖
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与瓦全间选择玉碎
教人贪生怕死,在好死与赖活中选择赖活
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