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动物笑谈》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B.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展开全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与读者分享了在动物研究中的趣事。
C.“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两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对水鸭子的厌恶之情。
D.作者笔下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B.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展开全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与读者分享了在动物研究中的趣事。
C.“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两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对水鸭子的厌恶之情。
D.作者笔下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B.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
C.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4.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
?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5.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春天新冠疫情期间,滞留英国的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解说:本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B.毕飞宇说:“只要我在那个大地上书写过,我就有理由把它称作我的故乡。”解说:毕飞宇的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C.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解说:这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D.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还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解说:这是个病句,成分残缺。
6.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开学日期一延再延。作为初四学生,晓明情绪急躁,对网上学习感到厌倦,急于复课。作为同学,你该怎样劝解?
A..晓明,我们学习要张弛有度。最近,你感到烦躁,那就多休息休息吧。
B..晓明,急啥?大家都没复课,又不是就你没复课!
C.晓明,虽然现在还不能复课,但我们可以在网上和老师同学多交流,咱们共同努力吧!
D..晓明,现在网上学习就更重要了,你可不能放弃呀!要不,中考看你怎么办?
二、
填空题
7.
填空。
《动物笑谈》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籍)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________》《攻击的秘密》《________》《狗的家世》等。
8.
根据下列解释,从课文《动物笑谈》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现实生活中的猖狂凶恶。________
(2)形容彼此相差很远________
(3)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________
(4)离奇古怪,不合常理。________
9.
修改病句。
(1)今年欧美音乐界传奇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2)《动物笑谈》是一篇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
三、
综合读写
10.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___________传四海
(2)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3)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
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请概述出来。
四、
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笑谈(节选)
①第三次我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②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找我。它聪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我了:首先它一定飞到我的卧房窗口,如果我不在里面,它便会去养鸭子的水塘里。只要是我早上要做例行检查的地方,它都会一一找到。这种追寻对它而言并不是没有危险,因为它如果找不到我,就会越飞越远,有好几次迷了路,回不了家。因此,我的助手都知道,凡是我不在家的时候,就根本不把可可放出来。
③六月里的一个周末,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回艾顿堡。因为天气好的时候,周末常有别的地方的旅客到艾顿堡来游泳,所以和我一起出站的人很多。我才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只大鸟,在离地相当远的空中缓缓而飞,它的动作非常之慢,时而振翅,时而滑翔。一时之间,我完全不能确定这到底是哪一种鸟,说它是秃鹰,未免太重;说它是鹳,又不够大,而且鹳在飞到这般高度的时候,颈子和腿应该还看得见才对。这时,它忽然歪斜了一下。落日的余晖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我看出来这是一只白鸟——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④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假使没有,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但是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因为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的。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⑤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⑥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父亲那时已经上了年纪,他最喜欢在我们房子西南面的阳台上睡午觉。我虽然很不赞成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着睡觉,他却不肯让任何人改变他的老习惯。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地大声咒骂起来。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⑦“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
⑧“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⑨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⑩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1)选文讲述了几个有趣的场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请摘录—例并批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作者详细描写鹦鹉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4)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这些“笑”的背后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书语
凌建英
①学院推荐我申报学校女职工“书香世家奖”,心存感激,不由想起了父亲关于书的话、事……
②去年秋天,父亲因病住院,我边陪护父亲边看着书。此时,听到父亲发出轻轻地叹息:“唉,一个人堕落是多么可怕!”
③“爸,您说什么呢?怎么啦?”我连忙问。
④“看到你们读书我真羡慕,年轻的时候我最爱读书了,走到哪里坐在哪里总有书相伴,而我现在却不读了,这不是堕落是什么?”
⑤“爸!您怎么这样说自己呢?您是看不清已无力再读了。”
⑥“唉……”父亲吃力地摇摇头,一脸无奈。
⑦父亲的话语及当时的场景好长时间在我的脑海萦绕,往往让我动情。父亲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历任过当年雁北地区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各级校长。对于这些,父亲很淡然,始终认为自己底子薄,必须坚持读书,读大量丰富的书才能让自己成长、拓展、提升。年近90岁的父亲,几年前眼患白内障,再加上渐渐体弱,读书已经很艰难了。可父亲把这认为是堕落,足见读书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⑧也是去年,在第一届《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际,一天,我们兄妹几家聚在父母家集体观赏,大家没有像平时那样总低头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氛围很好。当节目结束各自要离开时,爸爸很认真地叫住我们说:“我郑重地与大家说一句:今天我们家更像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以后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听了都默默地点头。是啊!老爸的话让我们总是保持“书香之家”应有的追求和品位。
⑨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远行的路上带上一本书才感觉踏实。我们聚焦《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并在家庭微信群里相互推荐、加以评论,深深感受“中国语境”的博大、“自成智慧”的深邃,感受到“学习中国”“熟知中国”的迫切与重要,更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
⑩在书的力量下,我们形成了良好家风:仁德、仁爱、严谨、朴实、勤俭、热情待人、诚信交人。我也把这些理念融入我的教学中,提醒同学们写一封家书,与同学们共享诗、书、文。
?说到教学,我又想起父亲的一件事。当年我刚大学毕业,担任文学概论课程的讲授任务。一天,父亲步行给我送来了一本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教材。当时已是傍晚,看着爸着急的样子,我说:“周末我去咱家拿回就行了,您何必亲自送过来呢?”父亲却说:“备课时材料愈丰富愈好,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起来自如踏实。你下一周回家拿,这周的课就耽误了。一本书对备课有一点点参考作用,讲课就更有效。”
?父亲常常叮咛我们及孙辈:“讲原则,守规矩,多吃亏。”今年春节刚过,假期结束,我的孩子要回北京上班,分别的时候,姥爷正好病弱在床,当把这叮咛的话语又一次说完后,孩子热泪不止,当晚写下一文《我的姥爷》:“我的姥爷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每次回来,都会跟我们说几句智慧的话,姥爷经历了多少风雨沉浮,是大人物,也是小人物。有大人物的风采,也有小人物的琐碎。是大家长,也是平凡人……”
?上行下效,父亲的书语影响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代代相传。
?现在写文章,文字一般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然而此次提笔就是想用信纸一格一格写出来,因为这是父亲书写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传递着父亲的话语和品格:规矩行事、方正做人。
(1)选文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3)选文第?段画线部分用孩子的文章写父亲,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高调和低调
①晚风习习,华灯闪烁。一场特色文艺演出,在县城举行。
②台上,两位青年正在表演《唢呐合奏曲》。他们是亲兄弟,来自水口山乡。哥哥叫大东,弟弟叫小东。
③一阵唢呐音腾空而起,高亢急促,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冲出舞台,飘向广场。余音回绕,观众席上,掌声不断。大东听见掌声,红光满面,向观众鞠躬三次。
④小东吹奏低音。唢呐声优柔缥缈,欲放能收。它能渗透人的每一个毛孔,流到人的心里。台下又是一片掌声。
⑤演出成功。领导作了一个决定,大东和小东代表县里,参加省里的演出。
⑥大东和小东参加了省里特色文艺演出。评委给出评语:高调和低调,完美结合。他们获得了特等奖。兄弟俩载誉归来,县里也给了嘉奖,招聘他们为水口山乡的文化干部。
⑦一段时间里,大东和小东成了县里明星。先是县报社、电视台等媒体采访,随后是市里新闻媒体采访。
⑧小东平时说话脸红,每次采访,都是大东出面。面对采访,大东侃侃而谈:“发掘唢呐吹奏文化,普及唢呐吹奏技艺,将其打造成全民的特色文化。”
⑨“大东有艺术眼光,要重用。”县领导看了采访报道,给组织部领导打招呼说。于是,大东顺理成章到另一个乡镇当文化站长。
⑩大东走后,小东练习唢呐吹奏,没有大东的配合,他练起来,不是走调,就是忘记曲子。他打电话给大东,希望哥儿俩每周合练一次。
?大东在电话里,对小东说,县里把《唢呐合奏曲》列为保留节目,重大节日或者庆典才演出。他会坚持练习,兄弟俩一月合练一次。
?小东心想,大东到新单位,既要熟悉环境,还要组织文化站工作,没有时间练习。于是说,等你有时间,我们再合练。
?每月末,小东给大东打电话,提醒大东合练时间到了。大东有时说忙,建议取消合练。“哥,你没有时间。我去你那里,晚上我们合练。”小东挂断电话,赶车到大东单位,晚上一起合练《唢呐合奏曲》。
?年底,县里举办建县八十周年庆典,大东和小东登台演出《唢呐合奏曲》再次成功。
?演出结束,照相机和摄影机镜头对着大东。他的声调,比吹奏唢呐的声音还高:“我们要面向县里,走向全市,成为全省的唢呐之星。”
?唢呐的高调和大东的高调重合在一起,产生了叠加效应。两年后,大东到文化局担任副局长。
?“哥,你当副局长了。唢呐合练怎么办?”小东私下问大东。
?“练,当然要练。”大东还沉浸在唢呐带来的喜悦中。他对小东说:“唢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辈子都不要忘记。”大东的话,小东记在心里。每月末,小东准时去大东家合练。“今天晚上,哥有应酬。这次合练取消。”大东不时这样打电话给小东。
?又到了月末,大东打电话给小东:“小东,哥在外地出差,合练取消。”大东太忙,已有半年,两人都没有合练了。
?一年了,兄弟俩还是没有时间合练。当了官,把衣食父母都忘了。小东埋怨大东。他偶尔见到大东,大东总说忙。合练的事,话到了嘴边,小东只好吞进肚里。
?时间过得真快,大东由副局转为正局。小东还在乡文化站当干部。
?一日,小东到局里办事。大东把小东叫到办公室,问小东:“《唢呐合奏曲》的精髓是什么?”
?“高调与低调的和谐,祖传的技艺。我记得很清楚。”小东回答。
?“演奏唢呐合奏曲时,音调高的时候掌声多,还是音调低的时候掌声多?”大东望着小东,笑着问。“高调时掌声多。”小东不知道大东的用意,老实地回答。“一个人不能总是低调,该高调时要高调。”大东说着话,用眼睛看着小东。又问:“明白没有?”“没有明白。”小东望着大东,想问明白。“回家慢慢思考,你会明白的。”大东说还有个会议,便离开了办公室。
?晚上,小东躺在床上,思索着大东的话。天快亮时,他才想明白。他要照着大东说的话去做。
?两年后,县升级为区,区里举行庆典活动,省、市领导到场《唢呐合奏曲》作为区里特色文化展示,参加晚会演出。演出前,节目彩排。大东始终找不到感觉。领导看了很生气,批评大东是给全区人民丢脸,要把《唢呐合奏曲》取消。大东站在那里,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一句话都不敢说。小东见状,找到区领导说:“我一个人可以演奏,您看了彩排再决定是否取消。”区领导知道,节目单已经排好,取消《唢呐合奏曲》是一时的气话,便点头同意。
?小东站在台上,一会儿吹奏高调,一会儿吹奏低调。高调、低调,完美结合。区领导带头鼓掌。《唢呐合奏曲》列为庆典晚会的压轴节目。
?晚上,大东问小东什么时候学会了吹奏高调。
?小东回答说:“哥,你忘了你自己说的话?一个人不能总是低调,该高调时要高调。我想了一个晚上,才弄明白。于是,天天练习,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
?自己给小东说的高调,是这个高调吗?想了很久,大东怎么都想不明白。
(1)简要分析题目“高调和低调”的作用。
(2)从描写角度方面入手,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小东这一人物形象。
(4)文学作品中,好的结尾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试着说说本文结尾隐含着的意图。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
6.C
7.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所罗门王的指环,雁语者
8.
张牙舞爪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怪诞不经
9.
(1)在“今年”后面加“是”
(2)在句末加上“的文章”。
10.
(1)屈原投汩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号子声声(鼓声阵阵)
(2)原因: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3)示例:宣传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11.
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
12.
(1)①可可到处追寻“我”;②可可的恶作剧;③可可把毛线缠到树上。
(2)如“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这个句子把可可和孩子、猴子进行比较,形象地写出可可的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3)这样详细地描摹既介绍了鹦鹉叫声的特点,又表现出人妖模仿鹦鹉叫声的难度之大,从侧面写出在旅客众多的场合,发出这样的叫声是令人为难的事,为下文写四周的人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做铺垫。
(4)示例:作者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把他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不妄自尊大,不任意妄为,用心去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是人类最佳的选择。作者耐心了解动物的本性,让可可从禁锢中恢复过来,为动物着想,不顾尊严挽回可可,为科学的献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13.
(1)①住院的父亲因自己无法读书叹息、自责。
②看《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时,父亲教导我们要传承书香精神。
③父亲为了“我”能备好课,傍晚步行亲自为“我”送书。
④父亲教育、叮咛我们以及孙辈。
(2)插叙。交代了父亲的身份、经历和喜爱读书的原因;使父亲热爱读书这一形象更加丰富;这样行文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侧面描写(衬托),用孩子的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悟烘托出父亲的言行和人格给后辈带来的巨大影响,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①热爱读书、坚持读书:父亲爱读书,始终坚持读书,读了大量丰富的书让自己成长、拓展、提升。他年近90岁,眼患白内障,因无法读书还自叹堕落。
②做事严格、认真负责:已经傍晚,父亲还步行给“我”送教材。他告诫“我”,备课时材料愈丰富愈好,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起来自如踏实。
③善于教育后代:看《中国诗词大会》时,一家人没有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父亲借机肯定了我们,并郑重提出要传承书香精神。
14.
(1)作为线索贯串穿全文;暗示文章的中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东演奏的唢呐声的美妙,以及观众们的反映,表现了大东演奏技艺的精湛。
(3)①勤奋、善于钻研、技艺精湛:勤于练习,最终一个人也能将高调、低调完美结合;他吹的唢呐声优柔缥缈,欲放能收,触动人心。
②爱唢呐艺术:大东当官后,小东继续练习唢呐,还多次主动找大东练习,始终牢记唢呐这项祖传的技艺。
③为人低调、老实本分、不善言辞:说话脸红、不爱出风头、始终很听哥哥大东的话;哥哥大东一路升迁,他始终安于只是个乡文化站干部。
④善解人意:知道哥哥大东忙,主动上门配合练习唢呐。
(4)用大东的迷惑来反衬弟弟小东的脚踏实地、淡泊名利;表现了大东的华而不实,官瘾十足;反映了大东与小东虽然是兄弟,但大东对自己弟弟的为人、品德并不完全了解。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