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山东省高青一中
北枫
zcm0324@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x
黄色圆粒
F2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个体数
315
101
108
32
9
3
3
1
:
:
:
绿色
皱粒
黄色
皱粒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比
显性性状
重组类型
思考1:F2中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比例分别是多少?
研究方法:孟德尔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
粒色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101=416
108+32=140
3(黄):1(绿)
粒形
圆滑种子
皱缩种子
315+108=423
101+32=133
3(圆):1(皱)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315
101
108
32
9
3
3
1
:
:
:
绿色
皱粒
黄色
皱粒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Y
R
Y
R
黄色圆粒
r
r
y
y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YR
yr
Yy
Rr
YR
yr
Yr
yR
F1配子
P
P配子
配子只得_____遗传因子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分离
自由组合
一半
___种性状
由____种
遗传因子控制
2
2
F2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r
r
Y
y
r
r
Y
Y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r
r
y
y
9∶3∶3∶1
≈
结合方式有___种
基因型____种
表现型____种
9黄圆
3黄皱
1YYrr
2
Yyrr
3绿圆
1yyRR
2yyRr
1绿皱
1yyrr
16
9
4
2YyRR
2YYRr
4
YyRr
1YYRR
♀
♂
小结:
1)结合方式共
种,F2中基因型
种,表现型
种2)F2中双显性
,单显性
,双隐性
。
3)F2纯合子
,其基因型分别有
;
杂合子
,其中双杂合个体的基因型为
,比例
;单杂合占
,其基因型
。
4)F2中与亲本相同的类型占
,重组类型占
。
9/16
6/16
1/16
4/16
12/16
4/16
YyRr
8/16
10/16
6/16
(5/8)
(3/8)
思考2:基因型YYrr和yyRR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中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16
9
4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
A.3/8
B.3/8或5/8
C.5/8
D.1/16
答案:B
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
1、推测:
配子
YR
Yr
yR
yr
yr
遗传因子
组成
性状表现
YyRr
Yyrr
yyRr
yyr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杂种子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
1
∶
1
∶
1
∶
1
2、种植实验
另:其它六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其它生物
3.实验过程分析
1)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豌豆(
)测交。
2)F1产生的四种配子是
,
隐性纯合子(
)只产生一种配子。
3)测交后代基因型分别是
,
表现型依次是
,其比例为1:1:1:1。
yyrr
YR/Yr/yR/Yr
yyrr
YyRr/Yyrr/yyRr/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
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互不干扰
分离
自由组合
1.实质:
2.发生的时间:
3.适用条件: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细胞核遗传、有性生殖的生物
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第一.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第二.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第三.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假设)
假说——演绎法
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_
_进行,
___起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_______。
同时
同时
基础
遗传定律
研究的相对
性状
涉及的等位
基因
F1配子的种类及
比例
F2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F2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基因的分离
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
两对或
多对
一对
一对等位基因
两种1∶1
四种
1∶1∶1∶1
三种
1∶2∶1
九种
(1∶2∶1)2
两种
3∶1
四种9∶
3∶3∶1
(1)配子类型问题
例1.AaBb产生配子种类数
例2.AaBbCc×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的结合类数
(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问题。
例3.AaBBCc×aaBbcc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3)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例4.
AaBBCcDd×aaBbCcDD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及A
B
C
D
在子代所占比例。
六、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核心思想:分解组合法
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实验与结果预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可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
C.F2代中的表现型共有9种
D.F2代中的基因型共有27种
答案:C
复习巩固
序号
类 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为m
则非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为n
则非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或
m(1-n)+n(1-m)
7
患病概率
m+n-mn或1-不患病率
8
不患病概率
(1-m)(1-n)
以上规律可用下图帮助理解:
例5.
人类并指为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一家庭中,父亲并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
(1)这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多少?
(2)这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多少?
(3)这个孩子同时患有两种病的可能性是多少?
(4)这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多少?
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1∶2∶1
C.1∶1
D.1∶1∶1∶1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亲本基因型为A_bb×aaB_。
因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可能是:
(1)AAbb×aaBB→AaBb为1∶0
(2)AAbb×aaBb→AaBb∶Aabb=1∶1
(3)Aabb×aaBB→AaBb∶aaBb=1∶1
(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
答案: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特殊分离比
例6.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A.9/16
B.1/2
C.8/9
D.1/4
答案:C
(4)基因互作问题
例7.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答案:D
(5)基因累加效应
1、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
A.1/16
B.3/16
C.7/16
D.9/16
答案:B
模拟题组专训
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B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
A.1∶3
B.1∶1
C.1∶2∶1
D.9∶3∶3∶1
答案:A
4、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和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样地点
取样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号池
1
699
1
592
107
14.88∶1
2号池
62
58
4
14.50∶1
(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做亲本杂交获得F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________与________相符,说明上述推测成立。
答案:(1)黑色 (2)2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②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 ③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例 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4)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5、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
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_
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
乙
乔化
DdHh、ddhh
4
1∶1∶1∶1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
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