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通过合作探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结构要素。
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
学具:学习单(表格)、小棒。
【学习过程】
谈话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物品,感知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就在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长方体已有的认知,为后续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学生观看微课,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指一指、摸一摸,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3)数一数,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组成要素。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提出问题:具备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这三个特征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吗?
(2)思考讨论:长方体还可能具备哪些特征。
(3)动手操作,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性。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思考,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借助长方体实物,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探索长方体面的大小、棱的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清晰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正确指出。
[设计意图::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是为了学习后面长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相等的正方体做准备,二是为后面理解如何求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起到铺垫作用。]
三、作业布置。
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课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数学的学习和思考延伸到课外继续进行,为正方体特征的学习,以及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数量
6个
12条
8个
长
宽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