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少年中国说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少年责任重大、中国前途无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一划课文的有关于语句。
2.思考: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圈一圈。
3.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先生是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呢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呢 让我们快快走进文中去寻求答案吧!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简洁快速,目标明确。课堂时间有限,一分一秒都要节约。作者说了什么,学生一看就明白,作者怎么说的,哪里值得我们学习,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才是我们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的。
二、新授
探究一:理解少年与中国的联系,品味语言特色。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用原文来回答。(学生交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
预设: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完成下面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少年 中国
预设: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3.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红字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预设:
生1: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这就是是排比。
生2: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才能“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3)小结:说是排比,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的;说是步步推进,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路。(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生1: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2: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5)好的古文更是要背下来,看着关键词试着把课文背下来。
设计意图:
这一段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层层推进,很有气势。在学习时先让学生总体上把握,作者心中的祖国应该是怎样的;接着用一个表格分析少年与祖国的关系,然后品味语言特点,读出气势,并且背诵下来,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到了作者拳拳爱国之心,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也就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探究二:感受少年中国的特点,理解象征意义。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预设:
生1: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看出少年中国中国蒸蒸日上,前程灿烂。
生2:从“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看出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生3:从“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看出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生4:从“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看出少年中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生:红日、河、潜龙、麟爪、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在它们蓬勃的生长中都蕴含着壮美的未来。
(3)这些事物是静止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
生:这些事物都是动态的,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
(4)说说这些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5)大声朗读这一段,读出韵律感。
(6)背诵这一段。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朗读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品读课文,借助注释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以此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同时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探究三:今昔对比,交流榜样人物,激发情感。
1.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交流:说说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3.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肆意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生1: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生2: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力量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小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
对文章的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在畅谈当代少年的理想时,教师指导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基于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想象等多种形式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来赞美少年中国事物的象征意义,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感受了榜样人物为新中国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学会了用层层推进,连贯而有气势的朗读排比句式文章。
四、作业
1.基础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课外读一读《少年中国说》的其他内容,试着写一篇读后感。
2.拓展作业:
(1)请你结合中国的发展,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2)把搜集到的为实现强国梦想人物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制作成手抄报。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书写的准确性,关注美观性。同时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制作手抄报,感受榜样人物的力量。。
【板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红日 河 潜龙 鳞爪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