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能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和习作例文,对习作进行评价、修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拟定标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一种事物,怎样才算是说明白了?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梳理归纳。
预设: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能运用到各种说明方法;能有条理地介绍事物;能用上搜集到的资料;等等。
2.教师出示评价表。
我的习作题目:
评价要求
自我评价
同桌评价
可以这样修改
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
☆☆☆
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
☆☆☆
能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
☆☆☆
设计意图:
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总结说明性文章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可为下面的习作评价、修改作铺垫。
二、根据标准,引导评价
1.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
(1)读:默读自己的习作。
(2)画:用红笔勾画出体现习作标准的句子。
(3)评:你会给自己几颗☆?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习作,重点进行指导。
(1)点评习作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①选择介绍事物内容简单、不具体或段落结构不清的习作,让学生发现问题。
②让学生读习作例文《鲸》,全班交流:文章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到了鲸的哪些特点?
预设:第1段写鲸的体型庞大;第2段写鲸是哺乳动物;第3段写了鲸的种类;第4段写鲸的捕食方式;第5段写了鲸的呼吸方式;第6段写鲸睡觉时的特点;第7段写鲸的繁殖。
③引导学生把典型习作和《鲸》进行对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试着给典型习作提出修改建议。
预设:?《鲸》分几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多个特点。我们的习作也可以用上这种办法。
④教师小结: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事物介绍得更清楚。
(2)点评习作二:介绍事物的特点时要语言准确,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①教师出示典型习作,全班讨论。
②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星级评定,从优点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讨论给出修改建议。
示例:
学生习作:恐龙都是大块头,最少也高七八米,最高可达二十多米,这得多高啊!
存在的问题:说明性语言不够准确,没有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交流修改方法:可以借鉴习作例文《鲸》的第一自然段,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比如“这得多高啊”,可以用作比较的方法来写。
③结合自己的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从这次修改中学到了什么。
④教师总结: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能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
(3)点评习作三:要选取有用的资料帮助将事物特点介绍清楚。
①出示典型习作,全班讨论。
②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星级评定,讨论给出修改建议。
示例:
学生习作:波斯猫是最常见的长毛猫,它有一张讨人喜爱的面庞。它有“猫中王子”之称。波斯猫虽然这么讨人喜爱,但是它的价格非常贵。它们分布在英国,原产地是阿富汗。
存在的问题:事物的特点不够突出,资料的准确性不能保证。
交流修改方法:可以根据资料补充有用的信息,比如波斯猫的价格到底有多贵。验证资料是否真实,数据是否准确。
③引导学生质疑:资料是从哪里找来的?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我们该怎么办?
④教师总结: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时,要注意资料的来源,尽可能利用正规出版的图书或数字图书馆,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筛选资料时,要注意选用有助于将事物特点介绍清楚的信息。
(4)点评习作四: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时要有条理、具体、完整。
①出示学生写事物制作过程的习作全文,全班讨论。
预设:
(以学生习作《风筝的制作》片段为例)
制作风筝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竹条、线、骨架等材料。
第二步,捆紧骨架,用十字架固定一下。
第三步,把竹架放在尼龙衬布上,剪出圆圈,然后把它缝在竹架上。
第四步,在竹架的三个角上各缝上一个布环儿,把线绳系在上面。
第五步,把小布条缝在风筝的小尾巴上,也可以在布条上画上花纹。
②引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星级评定,并说说问题在什么地方。
预设:主要信息介绍不完整,具体制作(使用)过程介绍得过于简略。
③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讨论批注的内容,说说在介绍事物制作过程的时候,可以用上哪些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制作过程或活动过程等时,可以用上表示次序的词语,且注意步骤不能遗漏、不能调换,主要信息要介绍完整。
设计意图:
此环节围绕学生的习作,呈现了四类常见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本环节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对比阅读习作例文,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确习作的修改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再次让学生感受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自主修改,交流分享
1.学生尝试修改习作,同桌互评交流。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发现典型的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展示交流。
3.学生给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写的事物。
设计意图:
通过相互评价,能引导学生审视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习作方法。另一方面,把自己所写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如果能让别人对自己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就说明这篇说明性文章说明白了。
轻习作负担。
四、布置作业
1.课上习作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写。
2.写完的同学可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