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20: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自学课后的“窠、旷”等5个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建议查字典、结合图片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大意。
3.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适当拓展。
4.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会认“窠、旷”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图片等正确理解认读“窠、红晕、比翼而飞”等词语,想象画面积累四字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借助图片背诵两个自然段。
3.借助关键词句和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词和具体景物背诵1、2自然段,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
学会分辨并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生对诗
师说上句,生接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自古以来,四季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喜爱描绘的对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眼中的——《四季之美》。
2.反馈预习单,认读字词
(1)难读的词。
凛冽 窠 红晕(多音字)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2)难理解的词。
凛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时候你会有凛冽的感觉?冬天呼啸的寒风吹到你的脸上、手上……)
窠(借助图片理解:出示鸟巢的图片,窠其实就是鸟巢。)
(3)适合积累的词。
微微红晕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 点点归鸦 熊熊炭火
红紫红紫 漆黑漆黑 ……
边读边想象词语的画面。拓展积累ABAB表示颜色的词语(如:湛蓝湛蓝、雪白雪白、鲜黄鲜黄、嫩绿嫩绿……)
设计意图:
从四季对应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针对预习单反馈的情况来解决学生认为难读和难懂的字词,直接切入,以生为本,课堂效率高。随机的词语积累与拓展关注到了文体特点,是很好的语用环境。
二、新授
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把握顺序
师:这篇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晰,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四季之美的?(相机板书)
生: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厘清内容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想想,每个季节分别写了它最美的景色是什么?作者具体写到了哪些事物?把它们圈划出来。
自主阅读,学生填写,并出示课文反馈校对:
春之( ) 夏之( ) 秋之( ) 冬之( )
( )的天空( )的( )( )的( )…… ( )的萤火虫( )的( )( )的( )…… ( )的归鸦( )的( )( )的( )…… ( )的炭火( )的( )( )的( )……
设计意图: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通过表格梳理课文结构,条理清晰。梳理的内容是统一格式的词组,学生既有迹可循,又需要稍微跳起来够一够的。同时,“()的()”词组也是语用和积累。
探究二:集体学习,感受春天的美景
1.发现美景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好好欣赏下春天的黎明,圈划出春天的黎明美在哪儿。
学生自主默读、圈划。
2.感受美景
(1)指名交流美在哪儿
①三个颜色,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师生合作读(师读其他语句,生读颜色)。边读边想象,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颜色在变化。变得越来越深、浓。(若预设出不来,借助三幅图片依次出现,让学生发现这三个颜色是在变化的。)
用朗读来体现,生语气、声音读得越来越重。
②颜色是慢慢的、逐渐的变化的,从三个动词,可以看出来,展现了一种动态美。
如何读出缓慢的变化?生读得舒缓轻柔,逐渐加重。
师:作者不仅写出了颜色的美,更写出了颜色变换的美,这是什么写法——相机板书:动态描写。
(2)感受意境
师:黎明正是即将迎来日出的时候,度过这短暂的黎明就将看到光明,这样美的春天的黎明给你什么感受?
生一边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希望、朝气、活力、生机勃勃、积极向上……
(3)背诵积累
师:读着读着,这美好的文字似乎已经印在我们的脑海了,同学们能不能只看着这三幅图,尝试背一背第一段呢?
生自主尝试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再自己的把感受落实到朗读中外化,做到了以学为主。背诵课文,一开始给能力较弱的孩子准备图片的支架,可以有效降低背诵的难度,也是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
探究三:合作学习,感受夏天的美景
1.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于春天黎明天空颜色(板书:颜色)的动态描写,想象画面,读出了美轮美奂的景象,感受到了春之黎明的希望和朝气。
出示任务:学习刚才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最喜欢的季节秋天,分工:A组织协调,B找到动态描写的语句,C关于哪个方面的动态描写,D想象到什么画面,E有什么感受,F读出感受。建议时间:7分钟。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或追问或点拨。
预设要点:
(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萤火虫翩翩飞舞。
这句话里写到的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是动态描写,是写了萤火虫的飞舞的动作。(板书:动作)我仿佛看到了一块黑色的幕布上轻轻浮动着无数颗小灯泡,像天上的繁星,很漂亮,像梦境一样很梦幻(板书:梦幻)。我的感受是,我们一般只会关注到明亮的月夜,但是作者却关注到了漆黑漆黑的暗夜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比我们善于发现夏日独特的美。
师:让自己走进梦幻的氛围里来读读这段话。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令人着迷。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抓住了夜晚的萤火虫飞舞的具体情景,写出了景物的迷人。前面一句是写无数的萤火虫,而这句是写一两只萤火虫的飞行状态,画面虽然没有前面那幅那么壮观,但是忽明忽暗,若有似无,朦朦胧胧的,也很迷人,让人着迷。
师:你们仿佛都看穿了作者的心思,感受独到,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吧。
4.配乐朗读。
5.背诵积累
为了记住这两个自然段,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夏天这段可以借助三个不同类型的夜晚对应不同的语句,来记住;还可以记两个不同的画面……)
生自主尝试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来感知夏天夜晚的朦胧、梦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读好四季的美。借助一些学生喜欢的、合适的方法来背诵,会让背诵更加轻松。
三、练习
1.背诵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在横线本上,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每一个抄写2遍。
设计意图:
背诵课文,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标之一。那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学到哪里背到哪里,这样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另外,从五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写字,所以需要学生更加准确地关注字在横格里的位置,尽量把每个字写在中线上,且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小结
这节课,我们基于预习的情况,通过多形式认读,巩固了对难读难理解的生字词的掌握;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结构与内容;通过集体学习第一自然段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初步掌握了借助关键语句来体会季节之美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另两个季节,深入感受四季之美。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拓展作业:搜集更多与四季相关的古诗或美文,深入感受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书写的准确性,关注美观性。同时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了解更多作家笔下不同的四季,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四季之美。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春之黎明 希望 动 颜色 夏之夜晚 梦幻 态 动作 秋之黄昏 描 冬之早晨 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