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16: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遍,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思考课后第一题的问题。
3.搜索课后阅读链接原文巴金的《筑渝道上》阅读浏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14自然段,借助找关键词和理顺序等方法,感受“鸟的天堂”中鸟儿欢腾雀跃的景象。
2.通过自主质疑、思考,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鸟和榕树相处的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14自然段,借助找关键词和理顺序等方法,感受“鸟的天堂”中鸟儿欢腾雀跃的景象。
【教学难点】
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鸟和榕树相处的和谐之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字词
(1)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
(2)听写词语。(词语表)
2.回顾上文
师:上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第一次欣赏到它茂盛的风姿。可尽管它长得如此茂盛,却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怪不得有同学觉得第一次见到的榕树是孤独的、冷清的。那么第二次看到的情景还是这样的吗?那又是怎样的?预设:作者最后感叹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质疑导入
大榕树为什么被叫做鸟的天堂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设计意图:
从复习巩固入手,在考查学生上一节课学习情况的同时,也是引发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继而通过简单的谈话就转入这一课时的学习,就显得非常自然。
二、新授
探究一:又见“鸟的天堂”,感受鸟的特点
1.明顺序
师: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怎么观察鸟儿们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生自主读文、圈划。
生:从起初的寂静,先写一只大鸟飞起,再写众鸟纷飞,最后具体写一只画眉鸟。
2.谈感受
师:在和作者一起观察这么多鸟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思考、交流。
生:感受到鸟儿们非常活泼、欢快、自在、热闹……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从“到处都是”、“有的……有的……有的”、“应接不暇”……这些语句里面能感受到。
教师相机板书:欢快
自在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课文。
3.悟写法
(1)发现写法
师:作者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魔力,再读课文,找找作者是怎么样写出鸟儿的这种感觉的?
生:作者大榕树的生机勃勃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而写鸟儿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动态描写
(2)对比效果
出示把文章中的短句子改成长句子后的段落。
师: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你们觉得如何?原文的短句子好在哪里?你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
生自己对比着读,发现原文的短句子节奏轻快欢乐,读起来有惊喜的感觉。
4.朗读出欢快、惊喜的节奏和语调。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用读的方式通过抓文章的重点,突出作者写作的手法,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到作者动静结合方法的妙用。
探究二:质疑问难,探究鸟树关系
1.质疑问难
师: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想问的,请提出来。
预设: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
2.引导解疑
师:老师也想问,“鸟的天堂”就应该重点写鸟啊,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前面十个自然段这么长篇幅来写第一次去一只鸟都没有看到的经历?你们先想想,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生思考、交流。
生:虽然第一次去没看到鸟,只看到大榕树,但大榕树能生长的这么有生机,是因为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鸟儿也容易生长。而且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所以没有大榕树就没有鸟生存的环境,也就没有“鸟的天堂”。
师:说得多好啊!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也促使榕树更能茁壮成长,榕树和鸟和谐相处多好啊!(板书:和谐共处)怪不得作者忍不住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现在你们弄明白了吗?对了,这句话前面一个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那棵大榕树,后面这个不带引号的表示鸟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朗读升华
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要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质疑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比较自然而然地领悟鸟和榕树和谐美好关系,而不是被教师的一言堂告知,这样的领悟才是真正深刻且属于自己的。
探究三:拓展了解,提升能力
1.补充课外资料
这株已有500岁的榕树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看上去犹如一座森林,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归巢休息。她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场面颇为壮观。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使鸟更加安心地生活,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
2.小练笔——写导游词
师: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请你以大榕树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下面两个任务二选一。
出示:任务一:大榕树真大呀,你看
鸟儿生活得多么自由欢快啊,你看
任务二:各位游客你好,欢迎来到鸟的天堂。
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把读文学文后的感受,转化为这篇导游词表达出来,既是情感的深化,也是能力的综合考察,还对难度进行分层,有效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质量。
三、练习
1.继续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对小练笔进一步的修改和复批对学生写作手法和表达能力的巩固更有帮助。而朗读不仅能巩固本课所学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有情感的提升。
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着读、有节奏地读、质疑问难、思考探究,感受到了鸟儿们在大榕树中栖息生活的自在、快乐、热闹,感悟到了大榕树和鸟儿们和谐共处、密不可分的关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情真意切的通过导游词赞美了“鸟的天堂”,课后还借助巴金的其他著作,进一步感受了巴金笔下文字的魅力。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其他作业。
2.拓展作业:阅读巴金的《旅途随笔》或其他著作,和同学们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由学习一篇文章,到认识一个作者,阅读一系列的经典著作,内容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课外,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次
傍晚
静静的大榕树:茂盛
生机无限
静态描写
和谐共处
第二次
早晨
众鸟纷飞下的热闹场景:茂盛
欢快
动态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