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13.2内能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冬天搓手取暖
B.钻木取火
C.用热水袋取暖
D.压缩空气发热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机械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就越多,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就多,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小,温度为0℃时,物体的内能减小到零
②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④0℃的水变成0℃的冰,虽然温度不变,但要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小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关于内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B.“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是相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C.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D.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5.下列实例中,内能改变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B.人晒太阳时感觉暖和
C.搓手时,感到手变热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降温
6.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搓手取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7.运动过程中急性扭伤时,可将冰块砸成小块放入塑料袋中,再装入布套做成冰袋,然后放于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过程中冰块逐渐熔化,此过程中( )
A.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
B.冰块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温度从人体传向冰块
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人体的内能比冰块大
8.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D.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
二、填空题
9.美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变化,夏天人们一边品尝“油焖大虾”,一边喝着免费啤酒,十分愜意。一个热气腾腾的“油焖大虾”放入口中,舌尖上除了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_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改变了舌尖的内能,当打开易拉罐拉环时,会听到“嘭”的一声,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10.冬天我们感觉手冷时,可以将两手相互搓一搓,说明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也可以用热水袋焐一焐,这说明_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只向外放出热量时,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1.人们在端午节有食用咸鸭蛋的习俗。咸鸭蛋制作方法之一是将鸭蛋放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咸,这是一种______现象,煮咸鸭蛋升温的过程中,其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某物体具有的动能为aJ,分子总势能为bJ,机械能为cJ,弹性势能为dJ,内能为eJ,则它的重力势能为______J,分子的总动能为______J。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车速度较大,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刹车时,汽车轮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轮胎的内能。
14.如图所示,物块A和弹簧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墙面,OC为弹簧的自然长度.现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后静止释放,物体A在向右运动过程中,在_____处时速度达到最大(选填“C点”、“C点左侧”或“C点右侧”);整个过程中物块A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三、作图题
15.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热奶(80℃)的奶瓶放入20℃的水中,5min后,水和奶的温度均为40℃,试在图乙中分别画出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16.在晶体熔化实验中对烧杯内0℃的海波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当海波温度达到时开始熔化,直至刚好全部变为液体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在答题卡的坐标中画出:从开始加热到刚完全熔化,海波的内能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忽略加热过程中海波质量的变化)
四、实验题
17.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小明做了2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了,说明玻璃筒内气体的___________升高,___________增大。
(2)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瓶口出现白雾。瓶塞跳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上面2个实验说明,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8.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
(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______℃;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9.如图所示,下列三个实验都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中,当向上拉测力计时,观察到测力计示数会_____,这说明了_____.
(2)如图乙是探究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抽掉玻璃板后,过一会儿将观察到两瓶颜色都变成红棕色,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
(3)如图丙,向装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会看到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了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_____
(“增大”、“减小”),将_____转化为_____
(“内能”、“机械能”).打气筒壁会发热是通过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
五、综合题
20.汽车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踏板通过刹车管线内的制动液把压力传递到刹车块,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制止车轮转动,制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过高,达到沸点,制动液就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制动失灵。制动液的沸点在遇潮吸水后会下降,因此国家规定制动液沸点不得低于140℃。如表为某种制动液的含水量和对应的沸点。
含水量/%
0
1
2
3
4
5
6
沸点/℃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刹车时,刹车块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内能;制动液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了制动液的内能;
(2)利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图象______;
(3)当含水量约为______时,这种制动液就必须更换。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D
7.B
8.C
9.增大
热传递
机械
10.做功
热传递
减小
11.扩散
增大
12.c-a-d
e-b
13.西
做功
14.C点左侧
做功
15.
16.
17.温度
内能
内
机械
做功
18.-4
-2
增加
液化
晶体
19.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将空气和二氧化氮的瓶子对调
减小
内能
机械能
做功
20.做功
热传递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