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21: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忆读书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课后的“舅、斩、凯”等14个生字,“传、着、卷”3个多音字。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难懂的字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
3.读完后课文后,思考课文写了作者的哪些经历,在文中标注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舅、斩、凯”等14个生字,掌握“传、着、卷”3个多音字,理解“一知半解、索然无味、朦朦胧胧”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仔细观察,能正确书写“舅、津、斩”等14个生字和“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3.在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通过默读课文,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在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课文,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好书的意义。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读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你知道哪些?
生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了解作者其人
师:今天我们来一位特别爱读书的作家的课文,这篇课文是这位作家七十多岁的时候写的,饱含着作者的智慧,这位作家就是——冰心。
出示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代表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设计意图:
从名言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冰心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介绍作者时,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二、新授
探究一:识记字词,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朗读接龙。
师:相信同学们的回家预习一定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稍后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3-4名同学为大家进行课文接龙。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字词问题或者句子的朗读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2.出示生字
(1)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认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津”的前鼻音,“朴”的第三声要注意)
(2)多音字教学。根据预习得知,学生对“卷”的读音掌握不够扎实。

[juàn]
①字画;书本:长卷,画卷,手卷。
②量词,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藏书十万卷。
③考试用的印有试题、供解答的纸:试卷。
④文件;档案:案卷。
[juǎn]
①把东西弯转成圆筒形:卷尺,卷帘子。
②被风、流水等裹住并掀动:卷入。
③弯转成圆筒形的东西:烟卷儿,蛋卷。
3.理解词语意思。
(1)提问学生文中有没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基于第2个预习要求,学生指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由其他知道的学生进行解答。
(2)教师渗透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索然无味:形容毫无趣味。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十分不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设计意图:
通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孩子的朗读预习情况;通过同桌互读和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并巩固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解决文中不易理解的词语,并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种种环节,都基于预习的基础,又有所巩固和提升。
探究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叙述顺序。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并把相应的词语画出来。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那时;此后;十二三岁时等。
2.作者多年的读书生涯有什么切身体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
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借助表格,概括要点。
(1)师:作者围绕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对这些书有什么感受或者评价?根据表格,从文中找出相应信息,并填写进去。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2)根据作者对书的评价,你觉得在作者眼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耐人寻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实情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师:怪不得,作者的切身感受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请大家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13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师总结,出示:
1.读书好。从书中得到快乐,懂得道理。
2.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3.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慢慢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梳理要点,填写表格,更能借助框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探究三:小组交流,文章分段
1.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说说分段的依据。
(1)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说说分段的依据。
全文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强烈的体会。
第二部分(2~8):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9~10):写自己读书时的体验,重点写读好书的好处。
第四部分(11~12):写作者对儿童读书的希望,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二的时间节点的梳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从中体会到作者读书的心路历程。
三、练习(练写和梳理)
1.每个生字抄写两遍,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摆好间架结构,每一个抄写2遍,并组词。
2.根据时间节点,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五年级的学生在习字时应更加注意字的整体架构。通过表格的梳理,对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明了。
小结
这节课,我们基于预习的情况,通过多形式认读、联系上下文,巩固了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梳理要点,填写表格,理清了作者的读书经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课文,体会读书的乐趣。
五、作业
1.基础作业: 继续抄写剩余的生字,并且组词。
2.拓展作业:盘点课文中出现的书,查找资料,标注作者,年代及书中的主要人物。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书写的准确性,关注美观性。同时对课文中出现的书籍,进行课外了解,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说的好书的含义。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七岁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1980年后
十二三岁;
中年后
读书经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