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我的“长生果”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课后的生字“喻、瘾、籍”等13个生字,“差、奔”2个多音字。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文中的词句,对难理解的词语,建议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
3.在读通课文后,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喻、瘾、籍”等13个生字,掌握“差、奔”2个多音字。
2.能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生活经历,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生活经历,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师:《论语》中提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世纪老人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给我们以启示。所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出示课题: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师:预习过课文以后,我们知道“长生果”指的是(书)。那么,作者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呢?让我们一起开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前两课的读书方法,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本单元课文的一个小复习,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要记得把学到的方法放到读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课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阅读提示,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略读课文时,阅读提示很重要,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把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画出来。
生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生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学习目标快速默读课文。
2.接龙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根据朗读情况,相机对容易读错的生字或词语进行指导。(“酵”的读音要注意)
3.多音字教学。
(1)差
[chà]不好,不符合标准:质量差,成绩差。
[chā]不相同;不相合:差别,差距。
[chāi]派遣;指派:差遣。
[cī]长短、高低不一致,不整齐:参差不齐。
(2)奔
[bēn] 急走,跑 :奔跑
[bèn] 直往,趋向;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 :奔命
4.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究竟写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在自主学习中感知整体。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学词的能力,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根据学情来确定哪些难字难词需要学习。让学生来教,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故事讲出来即可,
探究二:小组交流,理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并填写完表格。
师:生字会读了,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学习任务。请你找一找,文章写了有关作者读书的哪几件事,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书得来的方式 读的书
借阅小伙伴 “香烟人”的小画片
2.小组交流,与组员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3.师生交流,梳理表格内容。
师: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 “香烟人”的小画片 ) ,后来,她感到不过瘾,开始看(真正的连环画 ),渐渐地,连环画也不能使她满足了,她开始借阅(文化站里的文艺书籍 ) ,再后来,她就读(校图书馆里的中外名著 )。
4.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书得来的方式 读的书
借阅小伙伴 “香烟人”的小画片
借读小学美术老师的,哥哥的朋友们送的 真正的连环画:《七色花》《血泪仇》《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小镇文化站 文化站里面的文艺书籍
校图书馆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生:看书不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要广泛阅读。
5.朗读片段,批注交流。
师:请你找一段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读两遍,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一个批注,等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1:作者热爱读书,而且读得很用心。
生2:她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地增加,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设计意图:
借助表格的形式,一来简化了文章的大量文字,更加简洁明了,二来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内容要点。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自学,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再和组员交流,进一步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三:回归课题,升华感悟
1.出示表格,填写内容。
师:刚才我们用一张表格梳理了作者读书的几件事,现在我们再用另一张表格来梳理作者写作文的几件事。
作文名 受到表扬的原因
生填写表格,交流。
作文名 受到表扬的原因
《秋天来了》 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有与众不同的“鲜味”。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虽然借鉴了巴金的《家》,但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总结读写关系,学以致用。
(1)刚才我们填写了两个表格。表格一呈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表格二是关于写作文的几件事。两个表格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是啊。所以我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平时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将文章写得精妙绝伦。
3.回到课题,悟出道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来——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
长生果能使身体不老,那书能使什么不老?书能使人的精神不老,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啊!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能多阅读,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设计意图:
从读书和写作这两个表格中,学生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会写作。最后回归课题,解决遗留难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基于预习的情况,通过多形式认读、多音字组词,巩固了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和对比,感受到读写对作者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四、作业
1.基础作业:完成表格,并且根据所填写内容概括文章
2.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阅读和写作这两者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完成表格,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要点,完成阅读提示的任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阅读和写作这两者的关系,既体现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又体现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书是精神粮食,使人精神不老
小画片
连环画
读书经历
文艺书籍
中外名著
第一次习作:别出心裁
第二次习作:真情实感
写作心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