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5课
八角楼上
课题导入
1927年,毛主席来到井冈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他事务繁忙,经常到了晚上还在八角楼上继续忘我的工作。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关链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在这儿的八角楼日夜工作,点燃星星之火,指引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关链接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主席旧居
生字广场
楼
利
披
夜
年
轻
认读园地
楼
争
代
临
腊
章
握
视
察
油
dài
lóu
zhēng
là
lín
wò
shì
zhāng
yóu
chá
多音字运用
觉
jué(觉察)
jiào(睡觉)
正在睡觉(
)的他没有觉(
)察到外面下起了暴雨。
jué
jiào
重点词语
艰苦
凝视
沉思
觉察
光辉
楼上
年代
深夜
披着
轻轻地
胜利
课文讲解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课文讲解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提取信息:八角楼在井冈山茅坪村,是毛主席的住所。
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概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繁忙地工作。
课文讲解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穿、披、坐”动词连用,描绘出了毛主席衣着、工作情态。
课文讲解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凝视”“沉思”,连毯子滑落也没有觉察,毛主席工作时多么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由文段中的“星星之火”你会想到什么?
课文讲解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星星之火”既实指油灯的小小光亮,又暗指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所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课文讲解
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毛主席在寒冬的深夜,坐在竹椅上,披着薄毯子,右手拿着笔,聚精会神地工作着。他时而拨一拨灯芯,时而陷入深思,时而奋笔疾书。就这样,不知不觉天色渐渐亮了……
课文讲解
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插图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
灯就亮了。
····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
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
上写文章。
····
·
课文讲解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
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
··
··
课文讲解
参考答案:
(1)夜幕降临:指夜晚来临了。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
(2)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薄:跟“厚”相对。
(3)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沉思:深思。
察觉:发觉,看出来。
课文小结
课文描绘了毛主席深夜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的场景,展现了毛主席在革命年代不惧艰苦,辛勤工作的伟人风范。
板书设计
八角楼上
人物:毛主席
位置:井冈山茅坪村
场景: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拓展延伸
课后可以了解毛主席在井冈山写成了哪些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