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3.掌握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科学探究:通过体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相关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向光性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2.发现过程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及分析
达尔文
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某种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因素从尖端向下传递,并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下部的伸长区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詹森
琼脂块能让影响因素通过,云母片则不能。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能从琼脂块的上部向下扩散,刺激胚芽鞘切面以下部位生长
拜尔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不需要光的,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不均匀分布造成的
温特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活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从尖端向下运输,并且它的分布受到单侧光的影响
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1)外因:单侧光照射。
(2)内因: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含量多于向光一侧。
(3)结果: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4.化学本质:1934年,科学家从玉米油等材料中也分离出这种生长素,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这种物质,并确认其是吲哚乙酸(IAA)。
判断正误
(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 )
(2)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 )
(3)具感光作用的是胚芽鞘尖端,弯曲的部位是伸长区( )
(4)生长素能通过琼脂块,但不能通过云母片( )
答案 (1)× (2)× (3)√ (4)√
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A、B、C、D、E五组实验,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A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
(2)B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说明向光性的产生需要单侧光照射。
(3)C组中的胚芽鞘①②③如何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
(4)D组中的胚芽鞘①②如何生长?a、b、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5)E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核心归纳
1.胚芽鞘实验的重要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5)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外界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
2.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
类别
处理条件
实验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
⑤向右弯曲生长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向轴心生长
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
答案 B
2.(2021·太原高二检测)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C.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 a中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受到玻璃片的阻断,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琼脂片不影响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所以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无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左侧,左侧生长素多,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背光)生长;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胚芽鞘总是右侧受光,则向右弯曲生长;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胚芽鞘总是在开口部位受光,则其会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综上所述,D项正确。
方法点拨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技巧
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1.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2.生长素的运输
(1)极性运输
①运输方向: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②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2)其他方式的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其他方式的运输。
判断正误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大量产生生长素( )
(2)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分布相对集中( )
(3)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需要消耗能量( )
答案 (1)× (2)√ (3)√
特别提醒 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1.某同学欲通过实验得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顶端)向形态学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的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设计及结果,此同学得出以下结论:(1)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为什么?
提示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为什么?
提示 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提示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2.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观察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②属于极性运输,①属于横向运输。(填序号)
(2)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3)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
核心归纳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的区别
(1)极性运输是将物质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如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这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不受任何外力影响。
(2)非极性运输发生于植物的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
(3)横向运输的方向平行于茎(或根)的横切面、垂直于茎(或根)的纵切面,受到单侧刺激的影响时才会发生。类型如图:
Ⅰ.受光照影响: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到背光侧,如图1
①→②,可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Ⅱ.受力影响
a.重力使生长素在幼根中从远地侧运到近地侧,幼茎中生长素也从远地侧运到近地侧,如图2
③→④、⑤→⑥,可引起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由中心向外运输,如图3
⑦→⑧。
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在韧皮部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故C错误。
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两组的处理可以分析出,c的放置方向和d的放置方向恰好相反,根据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原理,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题组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背光侧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因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 A
解析 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送某种“影响因素”,造成伸长区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A项错误。
2.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将尖端放在去除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也会弯曲生长
答案 B
解析 该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不均匀分布造成的,不能证明是生长素引起的,A项错误;拜尔的实验未设置专门的对照组,该实验中尖端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C项错误;将尖端放在去除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D项错误。
3.植物具有向光性。如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答案 C
解析 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的伸长区,A项错误;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也不能得出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B、D项错误;由图示实验结果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项正确。
4.(2021·江苏南京高二月考)1926年,温特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 )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尖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刺激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不均匀分布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的结果是胚芽鞘朝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且由尖端向下运输,A、B、C项正确;由实验过程可知,这种影响生长的物质来自胚芽鞘尖端,但本实验中并未提及单侧光,D项错误。
5.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下图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中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在尖端不能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分布,故直立生长,A错误;B中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B错误;C中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会出现向右弯曲生长,C正确;D生长很少,不弯曲,D错误。
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的部分向光性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芽鞘①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
B.胚芽鞘②因无尖端存在,不表现向光性生长
C.胚芽鞘③因受单侧光刺激弯向光源生长
D.单侧光对胚芽鞘④无影响,其仍直立生长
答案 C
解析 含尖端的胚芽鞘①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比向光侧多,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胚芽鞘②无尖端,不产生生长素,也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不表现向光性生长,B正确;胚芽鞘③无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但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C错误;锡箔小帽不透光,单侧光对胚芽鞘④无影响,其仍直立生长,D正确。
7.(2020·山西高二期末)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的实验结果是A生长很少也不弯曲、B直立生长
B.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C.图2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生长慢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答案 A
解析 图2中放M的胚芽鞘和放N的胚芽鞘均直立生长,B错误;图2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生长快,C错误;图3茎卷须外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内侧,D错误。
题组二 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8.下列与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能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
B.生长素是在核糖体中经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的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D.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正确。
9.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简单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10.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由②向①运输
B.生长素由①向③运输
C.生长素由④向③运输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即由②向①,而尖端下部不会发生横向运输。
选择题11~12题为单选题,13~16题为多选题。
11.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B.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生理作用
D.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乙胚芽鞘的形态学位置是相同的,不能体现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图中胚芽鞘直立生长,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有无,由于甲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胚芽鞘)生长,C正确;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
12.科学家做过如图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组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答案 A
解析 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第一组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则甲含有生长素;另一组实验是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上端,则乙不含有生长素。
13.1913年,詹森为了检验达尔文的假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生长素能透过明胶)。该实验能证明( )
A.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能透过明胶
B.感受光的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
C.云母片阻碍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的传递
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影响因素是一种化学物质
答案 A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插有明胶块的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现象,插有云母片的胚芽鞘则不弯曲,由此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向下传递,该影响因素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片,但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
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含量丰富,分布广泛
B.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单侧光可以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D.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答案 CD
15.(2021·江苏盐城高二检测)下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拜尔的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不需要光的
C.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答案 ABC
解析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但并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项错误。
16.(2021·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将花盆放入暗箱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BCD
解析 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光只能由左边的小孔进入,胚芽鞘向小孔那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A错误;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胚芽鞘受光均匀,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均匀,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C正确;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
17.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光性 (2)A、C、D (3)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 (5)向右弯曲生长
解析 (1)A、B实验中,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虽然有单侧光,但整个植株被不透光的装置罩住,可以说明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2)要证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是自变量,故应选实验组合A、C、D。(3)E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F琼脂块接触过胚芽鞘尖端,E、F中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E、F实验的结果不同说明了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4)A弯曲生长,G中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右侧也引起弯曲生长,可以说明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8.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MBOA(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为了验证此假说,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尖端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__________作用,做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3)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减少,则测定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进 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大于丙、丁琼脂块 (2)不能 (3)甲中生长素含量少于乙中生长素含量,丙与丁中生长素含量相同,且甲、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等于丙、丁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之和远大于丙、丁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之和,说明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促进作用。
(2)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增加,甲琼脂块中MBOA含量高于乙可能是由于光照引起,所以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3)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测定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若甲中生长素含量少于乙中生长素含量,丙与丁中生长素含量相同,且甲、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等于丙、丁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则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共81张PPT)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
合成、分布与运输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3.掌握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
学习目标
1.科学思维: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
密性。
2.科学探究:通过体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
相关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素养要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向光性
植物在
照射下有
弯曲生长的现象。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单侧光
向光
2.发现过程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及分析
达尔文
?
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
作用,而且可能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某种
,这种影响因素从尖端向下传递,并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下部的
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
,结果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生长很少
向着光源生长
仅生长,不弯曲
向着光源
感光
影响因素
伸长区
快
詹森
?
能让影响因素通过,
则不能。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能从琼脂块的上部向下扩散,刺激胚芽鞘切面以下部位生长
生长很少
弯曲生长
生长很少,不弯曲
琼脂块
云母片
拜尔
?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不需要____的,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_______分布造成的
不均匀
对侧
光
温特
?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
,这种物质能从
向下运输,并且它的分布受到
的影响
向右弯曲生长
向左弯曲
活性物质
尖端
单侧光
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1)外因:
照射。
(2)内因:生长素在
含量多于
。
(3)结果: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背光一侧细胞生长
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4.化学本质:1934年,科学家从
等材料中也分离出这种生长素,1946年人们从
中分离出这种物质,并确认其是
。
单侧光
背光一侧
向光一侧
快
玉米油
高等植物
吲哚乙酸(IAA)
(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 )
(2)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 )
(3)具感光作用的是胚芽鞘尖端,弯曲的部位是伸长区( )
(4)生长素能通过琼脂块,但不能通过云母片( )
×
×
判断正误
√
√
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A、B、C、D、E五组实验,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1)A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
(2)B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说明向光性的产生需要单侧光照射。
(3)C组中的胚芽鞘①②③如何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
(4)D组中的胚芽鞘①②如何生长?a、b、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5)E组中的胚芽鞘如何生长?
提示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1.胚芽鞘实验的重要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5)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外界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
核心归纳
2.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
类别
处理条件
实验结果
遮盖类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插入类
?
①向右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移植类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
⑤向右弯曲生长
旋转类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向轴心生长
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
典题应用
及时反馈 知识落实
√
2.(2021·太原高二检测)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C.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
解析 a中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受到玻璃片的阻断,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琼脂片不影响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所以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无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左侧,左侧生长素多,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背光)生长;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胚芽鞘总是右侧受光,则向右弯曲生长;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胚芽鞘总是在开口部位受光,则其会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综上所述,D项正确。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技巧
方法点拨
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1.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种子
色氨酸
分生
形成层
2.生长素的运输
(1)极性运输
①运输方向:由形态学
运输到形态学
。
②运输方式:
。
(2)其他方式的运输
在
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其他方式的运输。
上端
下端
主动运输
成熟组织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大量产生生长素( )
(2)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分布相对集中( )
(3)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需要消耗能量( )
√
×
判断正误
√
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特别提醒
1.某同学欲通过实验得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顶端)向形态学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的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设计及结果,此同学得出以下结论:(1)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回答下列问题: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为什么?
提示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为什么?
提示 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提示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2.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观察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属于极性运输,
属于横向运输。(填序号)
(2)
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3)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
②
①
单侧光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的区别
核心归纳
(1)极性运输是将物质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如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这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不受任何外力影响。
(2)非极性运输发生于植物的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
(3)横向运输的方向平行于茎(或根)的横切面、垂直于茎(或根)的纵切面,受到单侧刺激的影响时才会发生。类型如图:
Ⅱ.受力影响
a.重力使生长素在幼根中从远地侧运到近地侧,幼茎中生长素也从远地侧运到近地侧,如图2
③→④、⑤→⑥,可引起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由中心向外运输,如图3
⑦→⑧。
Ⅰ.受光照影响: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到背光侧,如图1
①→②,可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典题应用
及时反馈 知识落实
解析 生长素在韧皮部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故C错误。
√
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
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
解析 根据图示两组的处理可以分析出,c的放置方向和d的放置方向恰好相反,根据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原理,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背光侧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分布
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因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
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对点训练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送某种“影响因素”,造成伸长区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A项错误。
2.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将尖端放在去除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也会弯曲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解析 该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不均匀分布造成的,不能证明是生长素引起的,A项错误;
拜尔的实验未设置专门的对照组,该实验中尖端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C项错误;
将尖端放在去除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植物具有向光性。如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的伸长区,A项错误;
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也不能得出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B、D项错误;
由图示实验结果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项正确。
4.(2021·江苏南京高二月考)1926年,温特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尖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刺激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不均匀分布
18
√
解析 该实验的结果是胚芽鞘朝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且由尖端向下运输,A、B、C项正确;
由实验过程可知,这种影响生长的物质来自胚芽鞘尖端,但本实验中并未提及单侧光,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下图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A中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在尖端不能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分布,故直立生长,A错误;
B中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B错误;
C中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会出现向右弯曲生长,C正确;
D生长很少,不弯曲,D错误。
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的部分向光性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胚芽鞘①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
B.胚芽鞘②因无尖端存在,不表现向光性生长
C.胚芽鞘③因受单侧光刺激弯向光源生长
D.单侧光对胚芽鞘④无影响,其仍直立生长
1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含尖端的胚芽鞘①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比向光侧多,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
胚芽鞘②无尖端,不产生生长素,也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不表现向光性生长,B正确;
胚芽鞘③无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但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C错误;
锡箔小帽不透光,单侧光对胚芽鞘④无影响,其仍直立生长,D正确。
18
7.(2020·山西高二期末)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图1的实验结果是A生长很少也不弯曲、B直立生长
B.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C.图2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生长慢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1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图2中放M的胚芽鞘和放N的胚芽鞘均直立生长,B错误;
图2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生长快,C错误;
图3茎卷须外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内侧,D错误。
18
题组二 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8.下列与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只能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
B.生长素是在核糖体中经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的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D.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解析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B错误;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9.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简单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10.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即由②向①,而尖端下部不会发生横向运输。
18
A.生长素由②向①运输
B.生长素由①向③运输
C.生长素由④向③运输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
选择题11~12题为单选题,13~16题为多选题。
11.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综合强化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
学下端运输
B.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生理作用
D.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8
√
解析 图中甲、乙胚芽鞘的形态学位置是相同的,不能体现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
图中胚芽鞘直立生长,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有无,由于甲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胚芽鞘)生长,C正确;
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12.科学家做过如图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组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解析 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第一组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则甲含有生长素;另一组实验是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上端,则乙不含有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1913年,詹森为了检验达尔文的假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生长素能透过明胶)。该实验能证明
A.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能透过明胶
B.感受光的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
C.云母片阻碍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的传递
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影响因素是一种化学物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插有明胶块的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现象,插有云母片的胚芽鞘则不弯曲,由此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向下传递,该影响因素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片,但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
18
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丰富,分布广泛
B.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单侧光可以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D.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15.(2021·江苏盐城高二检测)下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因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拜尔的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
不需要光的
C.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
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
√
解析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但并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2021·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将花盆放入暗箱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
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18
√
√
√
解析 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光只能由左边的小孔进入,胚芽鞘向小孔那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
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胚芽鞘受光均匀,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均匀,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C正确;
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
17.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A、B实验的推论: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________。
向光性
解析 A、B实验中,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虽然有单侧光,但整个植株被不透光的装置罩住,可以说明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
(填字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C、D
解析 要证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是自变量,故应选实验组合A、C、D。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解析 E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F琼脂块接触过胚芽鞘尖端,E、F中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E、F实验的结果不同说明了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4)A、G实验的推论: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
解析 A弯曲生长,G中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右侧也引起弯曲生长,可以说明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向右弯曲生长
18.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MBOA(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为了验证此假说,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尖端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______作用,做出这种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促进
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大于丙、丁琼脂块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之和远大于丙、丁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之和,说明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促进作用。
(2)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不能
解析 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增加,甲琼脂块中MBOA含量高于乙可能是由于光照引起,所以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3)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减少,则测定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甲中生长素含量少于乙中生长素含量,丙与丁中生长素含量相同,且甲、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等于丙、丁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
解析 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测定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若甲中生长素含量少于乙中生长素含量,丙与丁中生长素含量相同,且甲、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等于丙、丁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之和,则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