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教版(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阶段检测试卷(第三~四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苏教版(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阶段检测试卷(第三~四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08: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阶段检测试卷(第三~四章)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2.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辅助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细胞毒性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3.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⑦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④是辅助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免疫过程④比⑤要慢,免疫效应④比⑤要强
C.②、③过程与细胞质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5.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6.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包括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下列人体对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C.一旦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裂解死亡
7.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8.往受试者皮肤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9.(2020·山东,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10.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适当喷洒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高度会增加
B.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C.在对细胞分裂的作用效果上,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作用相拮抗
D.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12.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
℃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B.浸入蒸馏水中1
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13.为探究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等量的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14.(2020·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6
43.0
30.2
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2021·福建龙岩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都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抗体、溶菌酶、补体和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17.“肿瘤的免疫疗法”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的一项表明: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细胞毒性T细胞将会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图甲)。如果使用PD-1/PD-L1抑制剂,阻碍它们的结合,可使功能受抑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抗癌作用(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药物也能起到治疗效果
B.抗原X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表面均有分布
C.PD-L1抑制剂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
D.细胞毒性T细胞受体与抗原X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8.(2021·全国高二测试)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下图表示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
①~⑧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能攻击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可与HIV特异性结合
B.②表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
C.HIV进入人体后,只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不能引起体液免疫
D.HIV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形式(过程⑧)释放,其最外面的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质膜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不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20.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段的伸长率(伸长率=×100%)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无外源的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10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赤霉素存在的主要部位是茎端、嫩叶、根尖、__________等。
(2)由实验可知,茎伸长受抑制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__________(填“内源”或“外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
(3)实验中植物茎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类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体产生的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优点。
答案 (1)果实和种子 (2)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和光照时间 内源 (3)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 容易合成、效果稳定(或原料广泛)
22.(9分)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1)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当________受到辅助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等的作用后,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抗原Y的抗体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抗原X的抗体量的是曲线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
23.(12分)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下图是疫苗制剂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
(2)细胞①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______细胞。
(3)禽流感病毒经减毒处理,主要是破坏遗传物质,阻止______________,减少对细胞伤害。
(4)已免疫的家鸡,只通过物质B也不能彻底清除入侵的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还需通过__________免疫的协助。
(5)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
mL____________________;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注射疫苗是有效的。
24.(12分)(2020·北京西城区高二模拟)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项目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细胞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__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为研究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两种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和野生型)各若干株,移栽到缺水环境中培养,测量茎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
(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________。
(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________,这表明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_玉米茎的生长。
(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请在图2中补充画出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线(移栽时,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为1.2),并分析说明脱落酸对于玉米在缺水环境中生存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答案 C
解析 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DNA,A错误;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B错误;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C正确;HIV在离开人体后不能存活很长时间,对热、干燥敏感,不耐酸,60
℃以上就可被灭活,D错误。
2.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辅助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细胞毒性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答案 A
解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浆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
3.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⑦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④是辅助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答案 D
解析 ③为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人体内的细胞④为辅助T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C正确;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D错误。
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免疫过程④比⑤要慢,免疫效应④比⑤要强
C.②、③过程与细胞质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1为抗原提呈细胞,细胞2为辅助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为记忆B细胞,物质a为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之间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过程⑤是记忆B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更快,免疫效应更强。
5.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答案 C
解析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错误。
6.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包括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下列人体对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C.一旦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裂解死亡
答案 B
解析 病毒不存在染色体,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A项错误;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B项正确;甲型H1N1流感病毒初次侵入人体时不存在相应的记忆B细胞,C项错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D项错误。
7.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答案 D
解析 免疫预防是给健康人注射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不属于细胞免疫;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没有方法②产生的免疫力持久。
8.往受试者皮肤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答案 C
解析 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项错误;受试者若对白喉毒素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说明机体发生了免疫反应,B项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并在辅助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C项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将少量该抗原注射到人体,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下次注射则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项错误。
9.(2020·山东,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答案 A
解析 提高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向芽的分化,A项错误;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雌蕊,促进子房发育,可获得无子果实,B项正确;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C项正确;乙烯是气体激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适当喷洒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答案 D
解析 与“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说明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2,4-D是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功能,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项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项正确;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自身基因的调控,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高度会增加
B.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C.在对细胞分裂的作用效果上,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作用相拮抗
D.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12.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
℃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B.浸入蒸馏水中1
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没有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的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C项错误。
13.为探究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等量的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乙烯没有,C错误。
14.(2020·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由于重力的作用,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的尖端下部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故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较弱,C错误。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6
43.0
30.2
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2021·福建龙岩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都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抗体、溶菌酶、补体和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 AB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过敏反应有抗体参与,但是不利于人体稳态的维持,B错误。
17.“肿瘤的免疫疗法”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的一项表明: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细胞毒性T细胞将会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图甲)。如果使用PD-1/PD-L1抑制剂,阻碍它们的结合,可使功能受抑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抗癌作用(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药物也能起到治疗效果
B.抗原X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表面均有分布
C.PD-L1抑制剂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
D.细胞毒性T细胞受体与抗原X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 BD
解析 由题干和题图可知,PD-L1与PD-1结合后,细胞毒性T细胞将会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使用PD-1/PD-L1抑制剂,阻碍它们的结合,可使功能受抑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识肿瘤细胞是通过抗原X来识别,可见抗原X是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同样可以阻碍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起到治疗效果,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X来识别肿瘤细胞,可见抗原X是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B错误;PD-L1抑制剂要有很强的特异性,不然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X结合体现了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
18.(2021·全国高二测试)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下图表示HIV侵染T细胞的过程,
①~⑧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能攻击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可与HIV特异性结合
B.②表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
C.HIV进入人体后,只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不能引起体液免疫
D.HIV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形式(过程⑧)释放,其最外面的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质膜
答案 AD
解析 分析图可知,HIV能识别T细胞质膜上的CD4受体并结合,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HIV进入人体后,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C错误;HIV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形式(过程⑧)释放,由宿主细胞质膜出芽形成包膜,宿主细胞一般会裂解死亡,D正确。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不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 BC
解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A项正确;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乙烯,B项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C项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D项正确。
20.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段的伸长率(伸长率=×100%)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无外源的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答案 ABC
解析 由第1组(对照组)伸长率为20%可知,A正确;将第2组和第4组分别与第1组进行对照,说明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第2组比第4组的伸长率高,所以IAA促进茎伸长的效果更好,B正确;对比第1、2、3、4组实验可知,IAA和GA共同作用时比两者单独作用时茎段的伸长率都要高,据此可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将第1组、第2组和第5组进行对照,说明加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影响IAA对茎段伸长的促进效果,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10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赤霉素存在的主要部位是茎端、嫩叶、根尖、__________等。
(2)由实验可知,茎伸长受抑制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__________(填“内源”或“外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
(3)实验中植物茎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类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体产生的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优点。
答案 (1)果实和种子 (2)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和光照时间 内源 (3)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 容易合成、效果稳定(或原料广泛)
解析 (2)第1、2、3组或第4、5、6组的数据对比,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抑制茎的伸长;第1、4组的数据对比,说明光照时间也可抑制茎的伸长。第2、3组和第4、5组数据对比可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内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3)实验中植物茎的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使用量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类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体产生的赤霉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2.(9分)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1)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当________受到辅助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等的作用后,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抗原Y的抗体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抗原X的抗体量的是曲线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
答案 (1)蛋白质 B细胞 (2)T细胞 (3)C B 反应更快、更强烈 记忆B
23.(12分)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下图是疫苗制剂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
(2)细胞①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______细胞。
(3)禽流感病毒经减毒处理,主要是破坏遗传物质,阻止______________,减少对细胞伤害。
(4)已免疫的家鸡,只通过物质B也不能彻底清除入侵的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还需通过__________免疫的协助。
(5)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
mL____________________;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注射疫苗是有效的。
答案 (1)白介素等细胞因子 抗体 (2)摄取、处理、提呈抗原 辅助T (3)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4)病毒可能寄生在细胞内 细胞 (5)生理盐水 第1组死亡率明显小于第2组
解析 分析图示:物质A是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①表示抗原提呈细胞,②表示辅助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浆细胞。(1)物质A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故为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物质B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物质,为抗体。
(2)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①为抗原提呈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以摄取、处理、提呈抗原;细胞②可以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为辅助T细胞。(3)用禽流感病毒制备疫苗时需经减毒处理,目的是破坏病毒的遗传物质,以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减少对细胞的伤害,但要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以激发免疫反应。(4)物质B(抗体)只能消灭细胞外的病毒,对于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则需要借助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释放出抗原,再通过物质B及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彻底清除。(5)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预测:因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故若第1组死亡率明显小于第2组,说明注射疫苗是有效的。
24.(12分)(2020·北京西城区高二模拟)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项目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细胞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__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抗原 记忆T细胞 ②特异 第0天注射的Tum-25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细胞,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识别并清除Tum-20的
(2)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
解析 (1)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特异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可能原因是:第0天注射的Tum-25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细胞,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识别并清除Tum-20的。
(2)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为避免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则应设法阻断PD-1与PD-L1结合,故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
25.(12分)为研究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两种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和野生型)各若干株,移栽到缺水环境中培养,测量茎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
(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________。
(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________,这表明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_玉米茎的生长。
(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请在图2中补充画出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线(移栽时,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为1.2),并分析说明脱落酸对于玉米在缺水环境中生存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均值 (2)低 抑制 (3)取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及野生型玉米幼苗各若干株,置于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余条件及操作与缺水环境中的两组相同
(4)如图所示
在缺水环境中,脱落酸抑制茎的生长、关闭部分气孔,减少了水分的散失,促进根的生长,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有利于植物在缺水环境中存活
解析 (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
(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低,因为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区别在于脱落酸的有无,野生型含有脱落酸,茎长度的增加值低,故可知野生型茎增加值低是因为含有脱落酸,可推知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玉米茎的生长。
(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由实验目的可知缺水环境是另一个单一变量,故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即取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及野生型玉米幼苗各若干株,置于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余条件及操作与缺水环境中的两组相同。
(4)由于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而在缺水环境中,野生型的根系会更向深处延伸,故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应逐渐变大。结合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可推知在缺水环境中,脱落酸抑制茎的生长、关闭部分气孔,减少了水分的散失,促进根的生长,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有利于植物在缺水环境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