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和凝固【说课(共17张PPT)+课件(共9张PPT)+素材+教学设计+导学单(无答案)】市级学本教学比赛材料(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熔化和凝固【说课(共17张PPT)+课件(共9张PPT)+素材+教学设计+导学单(无答案)】市级学本教学比赛材料(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2 11:51:42

文档简介

思则睿,睿作圣。
——周敦颐
导学工具单
题目:《熔化和凝固》
编写人:常红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展学,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说出物质各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探究实验,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对图像含义做出具体解释。
3.通过实例分析,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学习重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习过程】
环节一:物态变化(2min)
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


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时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液态时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气态时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
2.随着
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
(要与课本中的例子不同)。
环节二:熔化和凝固(28min)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1)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
(2)给物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给物质加热其温度一定会升高吗?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应该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组装。
(2)实验中要水浴加热熔化材料的原因是

(3)实验中我们还需注意什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要求:组装器材,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1)任选一种熔化材料,记录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海波的温度/℃
海波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5.分析论证
图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分析:
海波在熔化前处于
态,温度
;当
℃时,海波开始熔化;熔化中海波处于
态,温度
,这段时间内
需要对海波加热(选填“是”或“否”),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熔化后海波处于
态,温度

蜡在整个熔化过程中需要
,温度

6.评估
7.交流合作
总结:
(1)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
(2)给物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给物质加热其温度一定会升高吗?
环节三:熔点和凝固点(6min)
活动:请认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想想议议结束,看看你可以学到什么?
环节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6min)
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告诉我,我应该熔化还是凝固?只要你说的对,我就照你说的办。”
环节五:课堂小结及作业(1min)
必做题: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选做题:搜集身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实例和大家分享!
【达标检测】
1.如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
(2)冰的熔点
,熔化持续了
min。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误差
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2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备课日期
2021.8.23
备课教师
常红
上课日期
备课组审验
送检日期
教务处审验
课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等现象。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知识点的划分:本节教材分为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安排在温度之后来学习,既是对上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续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同时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迁移作用,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展学,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说出物质各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实验,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对图像含义做出具体解释。3.通过实例分析,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难点: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2.总结性评价:达标检测、课后反思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流程
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导入课题出示目标新课
学习目标物态变化
播放视频提问:-49.7℃这个温度是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测量出来的?为什么?出示学习目标自学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完成导学单中
观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齐读学习目标自学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切入课题。有的放矢,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的同时,培
流程
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新课
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小组展示:熔点和凝固点
的问题。出示动态图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提出问题:1.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2.给物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给物质加热其温度一定会升高吗?熔化材料:海波、蜡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什么?导学单中的3个问题。聆听、答疑巡视、指导聆听,并注意是否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引导或讲解。从上面实验中引导得
思考答题理解猜想与假设:1.加热2.温度升高3.思考回答(如果学生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讲解注意事项)自学、互学展学: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各小组开始实验,并做好展示准备。选2个小组展示(1个海波、1个蜡),其他小组补充质疑。师生共同分析理解根据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成教学目标1。不仅学以致用,而且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怎样变化的一个过程。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有悬念,才能够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解决实验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实验更加顺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亲身经历,理解更为深刻。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突破难点。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
流程
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出什么叫晶体、非晶体和熔点。出示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活动:请认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想想议议结束,看看你可以学到什么?提问“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告诉我,我应该熔化还是凝固?只要你说的对,我就照你说的办。”图片展示
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观看认真独学,并内化于心。个人展学,不断补充。仔细读海波的自白,并思考到底是熔化还是凝固。回答问题用所学内容解释生活实例。
忆的同时,注重图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使每个学生心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重点。完成学习目标2。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完成学习目标3。
当堂检测及效果
1.如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2)冰的熔点
,熔化持续了
min。(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误差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2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拓展学习设计
必做题: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选做题:搜集身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实例和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共9张PPT)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常红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展学,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说出物质各种状态
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探究实验,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
体,对图像含义做出具体解释。
3.通过实例分析,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请认真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完成导学单环节一物态变化的3个问题。
自学指导
请说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冰雪消融:
态变成

泼水成冰:
态变成

熔化
凝固




学习方式:自学(1min)
个体展学(1min)
熔化和凝固
思考:1.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
2.给物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给物质加热其温度一定会升高吗?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熔化材料:
海波(冰)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请参照左侧实验装置图,思考并回答导学单中的3个问题。
各小组开始实验,并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学习方式:自学(1min)
互学(2min)
个体展学(2min)
学习方式:互学(13min)
小组展学(8min)
晶体
非晶体

石膏
水晶
金属
玻璃
蜂蜡
橡胶
塑料
请认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想想议议结束,看看你可以学到什么?
学习方式:自学(3min)
个体展学(3min)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告诉我,我应该熔化还是凝固?只要你说的对,我就照你说的办。”
作业
必做:
1.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2.完成课下评价。
选做:
搜集身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实例和大家分享!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共17张PPT)
熔化和凝固
教学过程分析
04
教学背景分析
02
教学目标分析
0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0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05
教学特色说明
0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五中课堂基本模式的核心要求:指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的发展和学科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等现象。
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本节教材分为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在温度之后来学习,既是对上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续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及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同时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迁移作用,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自学展学,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说出物质各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探究实验,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对图像含义做出具体解释。
3.通过实例分析,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课(1min)
(二)学习目标(1min)
提问:-49.7℃这个温度是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
温度计测量出来的?为什么?
(三)物态变化(2min)
请认真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完成导学单环节一物态变化的3个问题。
自学指导
请说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冰雪消融:
态变成

泼水成冰:
态变成

熔化
凝固
学习方式:自学(1min)
个体展学(1min)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成教学目标1。
思考:1.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
2.给物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给物质加热其温度一定会升高吗?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设计意图:将问题分解,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
(四)熔化和凝固(28min)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熔化材料:
海波(冰)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学习方式:互学(13min)
小组展学(8min)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请参照左侧实验装置图,思考并回答导学单中的3个问题。
各小组开始实验,并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应该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组装。
(2)实验中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浴加热法)的原因是

(3)实验中我们还需注意什么?

学习方式:自学(1min)
互学(2min)
个体展学(2min)
48
设计意图:亲身经历,理解更为深刻。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和学本教学的理念,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解决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实验更加顺利。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图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晶体
非晶体

石膏
水晶
金属
玻璃
蜂蜡
橡胶
塑料
(五)熔点和凝固点(6min)
请认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想想议议结束,看看你可以学到什么?
学习方式:自学(3min)
个体展学(3min)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的要求,解决引课时的问题,前后呼应,突出重点,完成教学目标2。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告诉我,我应该熔化还是凝固?只要你说的对,我就照你说的办。”
(六)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6min)
(七)课堂小结及作业(1min)
请谈谈你的收获吧!
必做题:
1.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2.完成课下评价。
选做题:
搜集身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实例和大家分享!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八)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凝固
熔化
物态变化
有无
熔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晶体: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持续吸热






晶体: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持续放热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二)总结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1.师生评价
2.生生评价
项目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积极
自信
善于与人合作
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创造性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1.达标检测
2.课后反思评价
六、教学特色说明
1.动态图片自然过渡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提出的三个问题。
3.联系生活,关注前沿科技。
谢谢聆听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