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6 10: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过程与方法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2.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100米跑的研究资料,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1.82
s、1.06
s、0.90
s、0.88
s、0.83
s、0.83
s、0.83
s、0.82
s,最后20米用了1.72
s,总成绩为:9.69秒。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
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速度的变化情况。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探究准备阶段
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的“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探究点二 实验探究阶段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活动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等
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A.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
强调:
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止计时。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垫成坡度适中的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车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所用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s-s1
t2=t-t1
v2=
s=
t=
v全=
(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下半段路程s2,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梳理 达成目标
在这一节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展示PPT40)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100
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但时间的测量应提前多多练习。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