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第3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专题一、线段、直线、射线
【知识要点】
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名称 区别
端点个数 延伸状态 长度
直线 无 向两方无限延伸 不确定
射线 1个 向一方无限延伸 不确定
线段 2个 向两方都不延伸 有长度,可度量
联系 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直线的性质:(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线段中点的概念: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中点。
如图,若OA=OB,则点O是AB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OA=OB.
【典型题例剖析】
【例1】如图,平面内有A、B、C、D四个点,分别画出直线OA,射线OB,线段OC,在所画图形中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写出各线段。
【分析】画直线要向两方延伸,画线段只向一方延伸,画线段,不能延伸。
【解】如图,可以得到三条线段:OA,OB,OC.
【例2】已知线段a,b,画线段AB,使AB=3a+b.
【分析】先画一条射线,再在射线上依次画四条线段分别等于a,a,a,b
【画法】(1)、画射线AM,
(2)、在射线AM上依次截取线段AC=3a,CB=b,
则线段AB=3a+b.
【例3】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取AC的中点D,已知BD=2cm,求AC的长。
【解】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DC
设AB=x,则AD=DC=2+x,BC=2+2+x,
由于BC=2AB,所以,2+2+x=2x,解得:x=4.
所以AC=2AD=2(2+x)=2(2+4)=12(cm).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线段中点的含义,利用数形结合,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变式练习】
1、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 画直线AB,使CD=AB; B、 延长线段AB到C。
C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MB, D 、画线段AB,使AB=a,
2、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三个点,则图中共有线段的条数是(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 4条
3、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2cm,则BC=_____cm.
【解】如图,C在线段AB反向延长线上时,BC=AC+AB=2+3=5cm,
C在线段AB上是,BC=AB-AC=3-2=1cm.
4、如图,已知线段a,b(a>3b),画线段AB使AB=a-3b.
【解】(1)、作射线AM, (2)在射线AM上取AB=a,
(3)在线段AB上取BC=3a.
则AC=a-3b.
专题二、角的度量与计算
知识要点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或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6 0′,1′= 6 0″
3.角的分类:
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度数 00<α<90° α=90° 90 <α,180
分类 平角 周角
度数 α=180° α=360°
4.相关的角及其性质: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6.角平分线:从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典型题例
【例1】(2011邵阳,8,3分)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
A.20° B.25° C.30° D.70°
【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COB的度数,再由OD平分∠BOC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1=40°,∴∠COB=180°﹣40°=140°,
∵OD平分∠BOC,∴∠2=∠BOC=×140°=70°.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角平分线的含义。
【例2】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数,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则:180-x=3(90-x),解这个方程得:x=45
所以这个角为450
【点评】构造方程解题最方便
【例3】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顶点重合(如图),
(1)写出以O为顶点的相等的角;
(2)判断∠AOD与∠BOC具有何种数量关系。
【解】(1)因为∠AOC+∠BOC=∠DOB+∠BOC=90
∴∠AOC=∠DOB
(2) ∠AOD与∠BOC互补,理由如下:
∠AOD+∠BOC=∠AOB+∠BOD+∠BOC=∠AOB+∠COD=90 +90 =180
【变式练习】1、45.6 可以化为( )
45 36′,B 、 45 6′,C、 45 60′,D、 45°12′
【解】0.6 =0.6×60′=36′
∴45.6 =45 36′,选A.
2、计算:(1)14 16′+36 42′,(2)98 -55 48′
【解】(1)14 16′+36 42′=50 48′
(2)98 -55 48′=97 60′-55 48′=42°12′
3、已知∠α=36 35′,则∠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补角等于____________.
【解】∠α的余角=90 -36 35′=53°25′,∠α的余角=180 -36 35′=143°25′
4、如图,∠AOC为直角,OC是∠BOD的平分线,且∠AOB=35°,求∠AOD的度数。
【解】∠BOC=90 -∠AOB=90 -35 =55
∵OC是∠BOD的平分线, ∴∠COD=∠BOC=55
∴∠AOD=∠AOC+∠COD=90 +55 =145
专题三、对顶角、垂直及其他性质
知识要点
1、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时,这两个角角_______,对顶角_________.
2、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的线段中,__________最短。
5、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叫这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
典型题例剖析
【例1】如图,直线EO⊥CD,垂足为点O,OA平分∠EOD,B在直线OA上,则∠BOD的度数为( )
A 120°,B 130° C 135°,D 140°
【解】∵EO⊥CD, ∴∠EOD=90
∵OA平分∠EOD,∴∠AOD=0.5∠EOD=45
∵∠AOD+∠BOD=180
∴∠BOD=180 -∠AOD=180°-45°=135°
【点评】关键是充分利用垂直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观察未知角和已知角的关系。
【例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 ∠AOF=4∠FOB, ∠AOC=90 ,
则∠EOC=( )
A、 36°,B 、 54° C 、72 D、 90
【解】∵∠AOF+∠FOB=180°,∠AOF=4∠FOB
∴4∠FOB+∠FOB=180 ,5∠FOB=180°
∴∠FOB=36
∴∠AOE=∠FOB=36°
∠EOC=∠AOC-∠AOE=90 -36 =54 ,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寻找对顶角,并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变式练习】
1、如图,△ABC中,AD⊥BC于D,AB=3,AC=4,BC=5,则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A到BC的距离是_______.
【解】C到AB的距离是线段AC的长即为4,B到AC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即为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AD×BC=AB×AC
∴3×4=5AC, ∴AC=2.4
2、(2011泰安)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 )
A.25° B.30° C.20° D.35°
解答:解:
∵∠β=20°,∠ACB=90°,
∴∠ACR=180°-90°-20°=70°,
∵l∥m,∠FDC=∠ACR=70°,
∴∠AFD=∠FDC-∠A=70°-45°=25°,
∴∠a=∠AFD=25°,
故选A.
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F⊥CD,∠BOF=∠DOE,你能说出OE与AB的位置关系吗?说明理由。
【解】直线OE与AB垂直,理由如下:
∵OF⊥CD, ∴∠2+∠BOD=90 ,
∵∠1=∠2,
∴∠1+∠BOD=90 ,即: ∠EOB=90
∴OE⊥AB
考点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要点
1、平行公理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2、平行线的判定
(1)利用角的关系有:
同位角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两直线平行。
注意!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具有上面关系,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利用线的关系: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两条直线都垂_____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2)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
典型题例
【例1】(2011四川泸州)如图,∠1与∠2互补,∠3=135°,则∠4的度数是( )
A.45° B.55° C.65° D.75°
【分析】:因为∠1与∠2互补,所以a∥b,又因为∠3=∠5,
(
5
)所以∠4与∠5互补,则∠4的度数可求.
【解】∵∠1与∠2互补,∴a∥b,
∵∠3=∠5, ∴∠5=135°,
∵a∥b, ∴∠4与∠5互补,
∴∠4=180°-135°=45°.
故选A.
【点评】本题由角的关系得到线的平行,由线的平行,得到角的关系,正确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例2】(2011 恩施州)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
A、43° B、47° C、30° D、60°
【分析】: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C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
【解】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
∵AB∥DE,
∴∠β=∠EDC,
又∠CED=∠α=43°,
∠ECD=90°,
∴∠β=∠EDC=90°﹣∠CED=90°﹣43°=47°,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构造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截线,将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变式练习】
1、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
(
3
)A、32° B、58° C、68° D、60°
【解】因为直尺的两边是平行的,
所以∠2=∠3=90 -∠1=90 -32 =58
选B.
2、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ACB=90°,如果∠ECD=36°,那么∠A=
【解】解:∵∠ECD=36°,∠ACB=90°,
∴∠ACD=90°,
∴∠ACE=∠ACD-∠ECD=90°-36°=54°,
∵CE∥AB,
∴∠A=∠ACE=54°.
故答案为:54°.
3、(2011四川攀枝花,14,4分)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 60° .
【解】如图所示:∵l1∥l2,∠2=65°,∴∠6=65°,∵∠1=55°,∴∠1=∠4=55°,在△ABC中,∠6=65°,∠4=55°,∴∠3=180°﹣65°﹣55°=60°.故答案为:60°.
4(2011山东淄博19,分)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CD,从而得出∠3=∠4,即可得出答案.
【解】∵∠1=∠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7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专题五 图形的平移
知识要点:
1.什么是平移?
把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的点按照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做平移.
注意!所以判断一种变换是否是平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各点移动的方向相同;二是各点移动的距离相等.
2.平移变换有哪些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说平移后,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等都不发生变化.
(2)“平移把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所以可以利用平移来作平行线.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可以通过平移与另一条重合.
典型题例剖析
【例1】(2011 西宁)如图,△DEF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ABC( )
A、把△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把△DEF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把△DEF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把△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分析】:根据网格图形的特点,结合图形找出对应点的平移变换规律,然后即可选择答案.
【解】根据图形,△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AB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的性质以及网格图形,准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
a
a
a
a
a
a
)
【例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a2; B.2 a2; C. a2; D.a2.
【解析】把左边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平移到右边正方形的空白处,阴影部分刚好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a2,选A.
【点评】有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或轴反射、旋转)使它变成规则图形。
【例题3】在方格中平移将△ABC平移两次,第一次使A点移到M,第二次使A点移到N。
【变式练习】
1、如图,要为一段高为5米,水平长为13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 米.
2、如图4.2-25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方向平移得到.如果,,,则HE=_____cm.CF=_____cm.
【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得:DE=AB=8cm,
BE=CF=4cm.
所以,HE=DE-DH=8-3=5cm.
3、在右面的网格中,平移图形A,使它与图形B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应将图A向 (填“左”或“右”)平移 格;再向 (填“上”或“下”)平移 格.(共55张PPT)
期末复习
专题一、线段、直线、射线
【知识要点】
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名称 区别
端点个数 延伸状态 长度
直线 无 向两方无 限延伸 不确定
射线 1个 向一方无 限延伸 不确定
线段 2个 向两方都 不延伸 有长度,
可度量
联系 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 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直线的性质:
(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即两点确定___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___个交点.
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___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一
一
一
线段
3、线段中点的概念:
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______。
如图,若OA=OB,
则点O是AB的_____,
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________.
中点
中点
OA=OB
【典型题例剖析】
【例1】如图,平面内有A、B、C、D四个点,分别画出直线OA,射线OB,线段OC,在所画图形中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写出各线段。
【分析】画直线要向两方延伸,
画射线只向一方延伸,画线段,
不能延伸。
【解】如图,可以得到三条线段:OA,OB,OC.
【例2】已知线段a,b,画线段AB,使AB=3a+b.
【分析】先画一条射线,再在射线上依次画四条线段分别等于a,a,a,b
【画法】
(1)、画射线AM,
(2)、在射线AM上依次截取线段AC=3a,CB=b,
则线段AB=3a+b.
【例3】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取AC的中点D,已知BD=2cm,求AC的长。
【解】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DC
设AB=x,则AD=DC=2+x,BC=2+2+x=4+x,
由于BC=2AB,
所以,2+2+x=2x,解得:x=4.
所以AC=2AD=2(2+x)=2(2+4)=12(cm).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线段中点的含义,利用数形结合,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变式练习】
1、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 画直线AB,使CD=AB;
B、 延长线段AB到C。
C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MB,
D 、画线段AB,使AB=a,
A
2、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三个点,则图中共有线段的条数是(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 4条
C
3、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2cm,则BC=_____cm.
【解】如图,C在线段AB反向延长线上时,
BC=AC+AB=2+6=8cm,
C在线段AB上时,
BC=AB-AC=6-2=4cm.
4、如图,已知线段a,b(a>3b),画线段AB使AC=a-3b.
【解】(1)、作射线AM,
(2)在射线AM上取AB=a,
(3)在线段AB上取BC=3b.
则AC=a-3b.
专题二、角的度量与计算
知识要点
1.角的定义:
有___________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
端点_______而成的图形.
公共端点
旋转
2.角的度量:
(1)、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____°的角;
(2)、1°=_____′,1′= _____″
3.角的分类:
1
6 0
6 0
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度数 00<α<90° α=90° 90 <α<180
分类 平角 周角
度数 α=180° α=360°
4.相关的角及其性质: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图,∠1与∠2,∠B与∠1
∠2与∠C是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如图,∠α、∠β互为补角。
90
180
性质:(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
如图,∵∠1+∠2=90 ,∠B+∠1=90
∴∠B=∠2
(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
如图,∵ ∠ α +∠ γ=180 °, ∠ β+ ∠ γ=180 °
∴ ∠ α =∠ β
(3)对顶角_______.
相等
相等
相等
5.角平分线:从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若 ∠1= ∠2,
则OC是 ∠AOB的平分线。
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 ∠1= ∠2
相等
【例1】(2011邵阳)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COB的度数,再由OD平分∠BOC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1=40°,∴∠COB=180°﹣40°=140°
∵OD平分∠BOC,∴∠2=0.5∠BOC=0.5×140°=7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角平分线的含义。
D
典型题例剖析
【例2】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数,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180-x=3(90-x),
解这个方程得:x=45
所以这个角为450
【点评】构造方程解题最方便
【例3】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顶点重合(如图)
(1)写出以O为顶点的相等的角;
(2)判断∠AOD与∠BOC具有何种数量关系。
【解】
(1)因为∠AOC+∠BOC
=∠DOB+∠BOC=90
∴∠AOC=∠DOB
(2) ∠AOD与∠BOC互补,理由如下:
∠AOD+∠BOC=∠AOB+∠BOD+∠BOC
=∠AOB+∠COD
=90 +90 =180
1、45.6 可以化为( )
A、45 36′, B 、 45 6′,
C、 45 60′, D、 45°12′
【解】0.6 =0.6×60′=36′
∴45.6 =45 36′,选A.
【变式练习】
A
2、计算:(1)14 16′+36 42′,
(2)98 -55 48′
【解】
(1)14 16′+36 42′=50 58′
(2)98 -55 48′
=97 60′-55 48′
=42°12′
3、已知∠α=36 35′,则∠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 ∠α补角等于____________.
【解法1】
∠α的余角=90 -36 35′=53°25′,
∠α的补角=180 -36 35′=143°25′
【解法2】
∠α的补角=90°+ 53°25′ =143°25′
4、如图,∠AOC为直角,OC是∠BOD的平分线,且∠AOB=35°,求∠AOD的度数。
【解】∠BOC=90 -∠AOB=90 -35 =55
∵OC是∠BOD的平分线,
∴∠COD=∠BOC=55
∴∠AOD=∠AOC+∠COD
=90 +55 =145
专题三、对顶角、垂直及其他性质
知识要点
1、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时,这两个角叫_______,
对顶角_________.
如图,∠AOC与∠BOD,
∠AOD与∠BOC是对顶角。
2、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如图,若∠BOC=90 ,则AB⊥CD
若AB⊥CD,
则∠BOC=∠AOC
=∠AOD=∠DOB=90°
对顶角
相等
直角
3、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的线段中,________最短。
如图,点B、C、D、E在直线
L上,AD⊥ L,则AD在线段
AB、AC、AD、AE中是最短的。
一
垂线段
5、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叫这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
如图,AD ⊥l,垂足为D,则线段AD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l的距离。
距离
典型题例剖析
【例1】如图,直线EO⊥CD,垂足为点O,OA平分∠EOD,B在直线OA上,则∠BOD的度数为
( )
A 120°,B 130° C 135°,D 140°
【解】∵EO⊥CD, ∴∠EOD=90
∵OA平分∠EOD,
∴∠AOD=0.5∠EOD=45
∵∠AOD+∠BOD=180
∴∠BOD=180 -∠AOD
=180°-45°=135°
【点评】关键是充分利用垂直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观察未知角和已知角的关系
C
【例2】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 ∠AOF=4∠FOB, ∠AOC=90 ,
则∠EOC=( )
A、 36°,B 、 54° C 、72 D、 90
【解】∵∠AOF+∠FOB=180°,∠AOF=4∠FOB
∴4∠FOB+∠FOB=180 ,5∠FOB=180°
∴∠FOB=36
∴∠AOE=∠FOB=36°
∠EOC=∠AOC-∠AOE
=90 -36 =54 ,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寻找对顶角,并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B
【变式练习】
1、如图,△ABC中,AD⊥BC于D,AB=3,AC=4,BC=5,则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A到BC的距离是_______.
【解】C到AB的距离是线段AC的长即为4,
B到AC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即为3,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AD×BC=AB×AC
∴3×4=5AD, ∴AD=2.4
∴A到BC的距离是AD的长度2.4.
4
3
2.4
2、(2011泰安)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 )
A.25° B.30° C.20° D.35°
【解】
∵∠β=20°,∠ACB=90°,
∴∠ACR=180°-90°-20°
=70°,
∵l∥m,∠FDC=∠ACR=70°,
∴∠AFD=∠FDC-∠A=70°-45°=25°,
∴∠a=∠AFD=25°,
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F⊥CD,∠1=∠2,你能说出OE与AB的位置关系吗?说明理由。
【解】直线OE与AB垂直,理由如下:
∵OF⊥CD,
∴∠2+∠BOD=90 ,
∵∠1=∠2,
∴∠1+∠BOD=90 ,
即: ∠EOB=90
∴OE⊥AB
考点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要点
1、平行公理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若a ∥c,b ∥c
则a ∥b
一
a
b
c
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
(1)利用角的关系有:
同位角______,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_______,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______,两直线平行。
如图,若∠1=∠2(或∠2=∠3或∠2+∠4=180°)则AB∥CD
思考:如图,∠1=∠2,
能判定 AB∥CD 吗?
相等
相等
互补
(2) 利用线的关系:
①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图,若c ∥a,b ∥a
则c ∥b
②两条直线都垂_____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图,若a ⊥c,b ⊥c
则a ∥b
平行
垂直
3、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
(2)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
如图,若AB ∥CD,
则∠ 1=∠2, ∠2=∠ 3,∠ 2+∠4=180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另一条。
如图,若,a ∥b,a ⊥c
则b⊥C
相等
相等
互补
典型题例剖析
【例1】(2011四川泸州)如图,∠1与∠2互补,∠3=135°,则∠4的度数是( )
A.45° B.55° C.65° D.75°
【解】
∵∠1与∠2互补,∴a∥b,
∵∠3=∠5,
∴∠5=135°,
∵a∥b,
∴∠4与∠5互补,
∴∠4=180°-135°=45°.
A
【分析】:因为∠1与∠2互补,所以a∥b,又因为∠3=∠5,
所以∠4与∠5互补,则∠4的度数可求.
【点评】本题由角的关系得到线的平行,由线的平行,得到角的关系,正确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5
【例2】(2011 恩施州)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
A、43° B、47° C、30° D、60°
【解】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
∵AB∥DE,
∴∠β=∠EDC,
又∠CED=∠α=43°,
∠ECD=90°,
∴∠β=∠EDC=90°﹣∠CED
=90°﹣43°=47°
【分析】: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C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
B
【点评】:本题关键是构造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截线,将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A
B
C
D
E
【变式练习】
1、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
A、32° B、58° C、68° D、60°
【解】因为直尺的两边是平行的,
所以∠2=∠3
=90 -∠1
=90 -32
=58
B
3
2、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ACB=90°,如果∠ECD=36°,那么∠A= ______
【解】∵∠ECD=36°,∠ACB=90°
∴∠ACD=90°
∴∠ACE=∠ACD-∠ECD
=90°-36°
=54°
∵CE∥AB
∴∠A=∠ACE=54°.
54°
3、(2011四川攀枝花)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_____
【解】如图所示:
∵l1∥l2,∠2=65°
∴∠6=∠5=65°
∵∠1=55°
∴∠1=∠4=55°,
在△ABC中,∠6=65°,∠4=55°
∴∠3=180°﹣65°﹣55°=60°.
60°
5
6
4
4(2011山东淄博)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CD,从而得出∠3=∠4,即可得出答案.
【解】∵∠1=∠2,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7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专题五 图形的平移
知识要点:
1.什么是平移?
把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的点按照______方向移动相同的______叫做平移.
注意!
所以判断一种变换是否是平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各点移动的方向相同;二是各点移动的距离相等.
同一
距离
2.平移变换有哪些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和_____”
也就是说平移后,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等都不发生变化.
(2)“平移把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
所以可以利用平移来作平行线.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可以通过平移与另一条重合.
形状
大小
典型题例剖析
【例1】(2011 西宁)如图,△DEF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ABC( )
A、把△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把△DEF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把△DEF向右平移4个
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把△DEF向左平移4个
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A
关键是(1)分清是哪个
图形移动得到哪个图形;
(2)只需要考虑一个点移动
的方式就可以了。
【例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a2; B.2 π a2;
C. π a2; D. a2.
【解析】把左边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平移到右边正方形的空白处,阴影部分刚好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a2,选A.
【点评】
有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或轴反射、旋转)使它变成规则图形。
【例题3】在方格中平移将△ABC平移两次,第一次使A点移到M,第二次使A点移到N。
【变式练习】
1、如图,要为一段高为5米,水平长为13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 米.
【解】通过平移,地毯的长度等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所以地毯的长度为5+13=18(米)
2、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 方向平移得到 .如果 AB=8cm,BE=4cm ,DH=3cm ,则HE=_____cm.CF=_____cm.
【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得:DE=AB=8cm,
BE=CF=4cm.
所以,HE=DE-DH=8-3=5cm.
3、在右面的网格中,平移图形A,使它与图形B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应将图A向 ____(填“左”或“右”)平移 __格;再向___ (填“上”或“下”)平移 格.
右
五
上
两
作业:《数学报》P9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综合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