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具足,魂牵梦绕——《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并初步鉴赏本诗。
鉴赏诗人围绕“早行”运用的多种写作技巧,尤其是“状目前之景”,见言外之意”。
理解本诗中的“羁旅愁思”,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思乡之情。
难点:鉴赏诗人“状目前之景,见言外之意”的写景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设现在你们要离开家乡去远方,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有些同学说很开心激动,可以见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有些同学说很慌张害怕,陌生的环境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些同学说很难过悲伤,不舍得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同样,古人也像你们一样,在离开故乡时会有各种感触,他们把在路途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羁旅诗,所谓“羁旅”,即因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温庭筠的脚步,踏上他的旅途,体会他《商山早行》的羁旅之情。
读“早行”之诗。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师:同学们,要深刻了解一个文学作品,尤其是时代离我们比较远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师:没错,要读懂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庭筠以及《商山早行》的写作背景。
晚唐的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温庭筠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但有评论却说他文不如诗(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有评论却说他诗不如词(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但同时温庭筠又是一个不幸的人,他恃才傲物,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多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杜陵附近安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把杜陵说成他的故乡。据资料上记载,作者写这一首诗大约四十八岁,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初读诗歌,明诗意。
1.自读:自由朗读,标注不会读的字音。?
2.听读:听朗诵,标注字音。?
3.生读:读准字音。(教师予以点评指正)?????????????
?
读出节奏。(指导学生节奏放缓慢)??????????????
《商山早行》在体裁上来说属于五言律诗,它的停顿结构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棱/梦,凫雁/满/回塘。
读出感情。(指导学生应用低沉的语调、悲伤的情感去读)?
4.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铎、槲叶、枳花。?
①铎(duó):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出示图片)?
②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出示图片)?
③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出示图片)?
④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⑤凫(fú)雁:野鸭。
⑥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诗歌大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心情悲伤,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早行人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早行”之景
1.师:既然这首诗叫《商山早行》,自然,“早行”就是诗人写作的重点,那么诗人是怎么体现“早行”这一特征的呢?
明确:
直接点明早行:首联“晨起动征铎”中,“晨”直接说明动身之早。
间接体现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公鸡啼鸣,月即在空;早霜仍凝结在板桥上,留下早行人的足迹;颈联“枳花明驿墙”用白色枳花的明亮来反衬天色的昏暗。
(写作手法: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师:前面说了,温庭筠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那么我们就从刚刚同学们找的“早行”之景出发,来深入感受一下这位诗人之才华。梅尧臣曾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以颔联为例阐述。那么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讨论一下,颔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目前之景:鸡声、茅店、冷月、人迹、板桥、白霜。
言外之意:路途艰辛,羁旅愁思。
此联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诗人选择了极富早行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冷月、人迹、板桥、白霜,写出了诗人早行的所见所闻,营造了早行凄清的意境,引人遐想,描绘出一幅清幽凄凉的晨景图。正是通过这些意象,我们不仅仿佛看到诗人早行的情景,而且更感受到了诗人早行的艰辛与凄苦,也照应了首联中的“悲”。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评价这一联说:“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师:这种组合手法(意象叠加)的实例还有很多,同学们能想到哪些?
明确: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4.师:诗人的旅途还在继续,让我们来看看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否延续了上一联的意象与意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槲叶”凋落,“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时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碰上叶落,看到此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感伤的,一个“落”字同样照应了首联的“悲”。白色的枳花在月亮的照映下更加明亮,把驿站的墙壁也照亮了,这样的“明亮”里凸显了周围之暗,也就更凸显了早行之早。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悟“早行”之情
师:读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诗人早行路途中的艰辛、孤寂以及凄冷。那么这一切的感受都是因为什么呢?
生:离开故乡,思念故乡。
2.师:诗人在首联就开门见山——“悲故乡”,情感一目了然。然而诗歌最后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意境全然不同的画面,这是哪里?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是诗人梦中的故乡,温馨、美好。
师:诗人为什么把梦中的故乡写出来呢?有什么效果?
明确:照应首联“客行悲故乡”。回写昨夜甜美的梦境:故乡长安,春江水暖,野鸭落满曲曲折折的池塘,尽情嬉戏喧闹。眼前早行的艰辛劳碌,与梦中老家的温馨甜美两相对比,思乡之念在此侧面烘托出更显浓厚。故乡让诗人魂牵梦绕,以梦境作结,更显得回肠九曲,读来意蕴深长。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虚实结合)
“早行”之旅小结
《商山早行》这首诗,全诗都在写早行,但是不着一个早字,紧扣“早行”运笔,突出空间感和时间感,意境深远,虚实相衬,却又是处处早之景,早之情,意境构造优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异乡和故乡的两幅画面,运用意象叠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在商山早行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品羁旅愁思。
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羁旅诗主要使用的意象包括“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鸿雁传书”(韦应物的《闻雁》)、“折柳送别”(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杜鹃啼血”(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
3.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代表作展示:(PPT)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结语: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落叶归根,家永远是我们的牵挂。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故乡就像是一个避风港,永远呵护着异乡人孤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