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曹操——众说纷纭
范晔《后汉书·许劭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三国志》:“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勃:“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
谭其骧:“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政治措施:屯田制、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文学成就:“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建安时期文坛领袖
。
文学常识——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的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反映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比较热烈奔放。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除了“行”,
“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如《西门行》、《白头吟》、《西洲曲》等。
文学常识——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他回到邺都,立即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牢牢掌握军政大权。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而动。
对曹操来说,南征战事迫在眉睫。
创作
背景
慨
当
以
慷
/
忧
思
难
忘
何
以
解
忧
/
唯
有
杜
康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断
绝
忧
感彩最浓的字眼
这首诗歌中
注:
①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②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①,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
一忧人生短暂
青
青
子
衿①
/
悠
悠
我
心
。
呦
呦
鹿
鸣
/
食
野
之
苹
。
但
为
君
故
/
沉
吟
至
今
。
我
有
嘉
宾②
/
鼓
瑟
吹
笙
。
注:
①借代。用服装代指有学识的人。引人联想。
②君/嘉宾:指曹操渴求的贤才。
求
贤
解
忧
注:
①比喻。将明月喻为人才,暗喻贤才难得。
二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①?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壮志
解忧
月明星稀,乌鹊①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②。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
注:
①比喻。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四处奔走,寻找归宿;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诗歌主旨:
诗歌的开篇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渴求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抒发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理想。
用典,是一种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典分两种:一为用事,二为引用(化用)前人诗句。
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艺术特色:
1、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言志,是这首诗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它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同时,这篇诗歌的抒情性,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2、语言简约而含蓄。如本诗有两处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并有化用了《管子》典籍中的语句,从而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炼含蓄。此外,大量反诘语句的运用,对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起着很好的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将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倾慕比作是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
而被省略的后半句更是表达出天下贤才太多,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找,所以希望天下贤才能够自己来到我的身边。
充分表达出诗人求贤若渴的心绪。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青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鼓瑟吹笙宴请宾客。
描写了宾客欢宴的情景,只要贤才到来,我一定以嘉宾之礼待之。表达了曹操礼贤下士,以礼待才,尊重人才的态度。
建安十五年《求贤令》:“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借用《管子·行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的多接纳人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卷三载有周公的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为了招待来访的贤才,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诗人以此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贤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
诗歌中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哪一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理想,请做简要分析。
诗歌中运用了比兴、反诘、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
其中用典出现了多次,用典的变化使用突出体现了作者的
情感。
回顾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