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47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47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6-22 20: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
高频考点47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1.(20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1.【答案】AD
【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错误;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电磁感应、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2. (2012·安徽理综)如图1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为
A. 2
B. 2
C. 2
D. 2
2.【答案】A
【解析】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其x轴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都相等,与x无关。分析题给的四个关系式,只有选项A当r趋近于0时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的电场强度是一常数,所以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利用相关知识对物理关系式的分析鉴别能力。
3. (2012·北京理综)“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侧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ν=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A.h/2e B.2e/h C.2he D.1/2he
3.【答案】:B【解析】:由公式ν=kU可知,k的单位为(sv)-1,由四个选项的量纲分析可知,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2e/h,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量纲分析及其相关知识。
4.(2011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4.【答案】:AB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选项C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5(2010新课标理综卷)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5.【答案】:AC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B错误;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选项C正确;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选项D错误。
6(2010海南物理)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面中的一个瓶颈.此项发明是
A.新型直流发电机 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 D.交流发电机
6.【答案】B
【解析】直流发电机发电时接另一直流发电机,则另一直流发电机实际成了直流电动机,选项B正确。
7.(2007年高考海南物理)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7.答案:A解析:亚里士多德观点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说法“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正确选项是D。
8.(2008·海南物理)法拉第通过静心设计的一系列试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想中,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
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B.既然磁铁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8.答案:A 解析: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在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不能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选项A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稳恒电流在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在近旁运动的线圈切割磁场的磁感线可以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选项B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肯定;静止的磁铁在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在近旁运动的线圈切割磁铁磁场的磁感线可以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选项C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肯定;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在周围产生运动的磁场,近旁的线圈切割运动磁场的磁感线可以在线圈中产生感应出电流,选项D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肯定。
9.(2010福建理综)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 (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
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
A.
B.
C.
D.
9.答案:D解析:把各选项所示的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与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q/r2类比可知,选项AC单位不正确,表达式肯定错误。当r=a时,根据对称性分析可知,右侧圆环在圆心A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A点处电场强度只是左侧圆环产生,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只有一项只是左侧圆环产生,所以正确的是D。
10.(2011·北京理综)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欧)和T(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伏)等效的是
A. J/C和N/C B. C/F和T·m2/s C. W/A和C·T·m/s D. W·Ω和T·A·m
1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单位制及相关知识点。由电场力功公式W=qU可知选项A中J/C与电压单位等效,而N/C是电场强度单位,选项A错误;由电容量定义C=Q/U可知选项B中单位C/F与电压单位等效,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可知,T·m2/s与电压单位等效,选项B正确;由电功率P=UI可知,W/A与电压单位等效,而由洛伦兹力公式F=qvB可知,C·T·m/s与力的单位N等效,选项C错误;由功率公式P=U2/R可知W·Ω与电压单位等效,而由安培力公式F=BIL可知T·A·m与力的单位等效,选项D错误。
11.(2010·上海物理)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G。
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小的扭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
(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
(B)增大T型架横梁的长度
(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
(D)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
11.答案:CD解析: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时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平面镜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反射光斑有较大的移动;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可以使反射光斑有更大的移动,选项CD正确。
12.(2009·上海物理)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A.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 C.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 D.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12.答案:AB
解析:题干要求“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的结论;根据F∝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1m2。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后来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称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大小,因此符合题意的有A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