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60 原子核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60 原子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6-22 20: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
高频考点60 原子核
1. (2012·全国理综)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Pb,则
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
1.【答案】:B 【解析】:经过α衰变次数为(235-207)÷4=7,经过β衰变次数为4次,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原子核衰变次数的计算。
2.(2012·重庆理综)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x+Li→2y,y+N→x+O,y+Be→z+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A.α粒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答案】:C【
解析】:x是质子,y是α粒子,z是中子,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核反应方程及其相关知识。
3. (2012·广东理综物理)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H+H→He+n是核聚变反应
B. H+H→He+n是β衰变
C. U+n →Ba+Kr+3n是核裂变反应
D.U+n →Xe+Sr+2n是α衰变
3【答案】:AC
【解析】:H+H→He+n是核聚变反应,U+n →Ba+Kr+3n是核裂变反应,U+n →Xe+Sr+2n是核裂变反应,选项AC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核反应方程的类型分析及其相关知识。
4. (2012·天津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由波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4.【答案】B
【解析】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A错误;由波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选项B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红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选项C错误;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选项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子物理知识的了解和知道。
5.(2011·重庆理综)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释放的射线由氦核组成
B.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
D.与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5.答案:D
解析:碘131释放的射线由电子组成,选项A错误;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选项B错误;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快,选项C错误;与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互为同位素,选项D正确。
6.(2012·上海物理)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
(A)电离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 (D)α粒子散射现象
【答案】:C
【解析】: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天然放射现象,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一些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7.(2012·上海物理)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
(A)x射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答案】:D
【解析】:.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γ射线,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放射线的穿透能力。
8.(2012·上海物理)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
【答案】:B
【解析】:同位素的质量数A越大,中子数N越大,当质量数为1时,中子数为零,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
9.(2010天津理综)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 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答案】B
【解析】:β衰变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原子核内没有电子,选项A错误;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选项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原子核本身属性,与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选项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选项D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波尔理论、β衰变、半衰期和比结合能等知识点。
10.(2010全国理综1)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A
【解析】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说明①为α衰变;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②为β衰变;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所以选项A正确。
【点评】考查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11(2010福建理综)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答案】C
【解析】: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衰变规律图象是一向下凹的曲线,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图C。
【点评】考查反映衰变规律的m—t图象。
12. (2010上海物理)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11.4天 B.7.6天 C.5. 7天 D.3.8天
【答案】D
【解析】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即剩余1/8,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经过3个半衰期剩余1/8,所以半衰期T=11.4/3天=3.8天,选项D正确。
【点评】考查原子核半衰期的计算。
13(2010广东理综)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U→ Th+He是α衰变
N+He→O+H是β衰变
H+H→He+n是轻核聚变
Se→Kr+He+2e是重核裂变
13【答案】AC
【解析】:核反应U→ Th+He发出了α粒子,是α衰变,选项A正确;N+He→O+H是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质子的反应,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选项B错误;H+H→He+n是氘氚聚合成氦核的聚变反应,选项C正确;Se→Kr+He+2e是Se释放出氦核和电子的衰变反应,选项D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对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判断,要根据各种核反应的特征进行判断。
14.(2010北京理综)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 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14【答案】D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m ==kg=4.4×109kg,选项D正确。
【点评】凡是释放能量的核反应,其核反应后的总质量必然小于反应前的总质量。
15(2012·江苏物理)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 _____________.
.【答案】 n+H→H Q/2
【解析】一个中子与氢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n+H→H。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由两个核子,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Q/2。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核反应、比结合能及其相关知识。
16(4分)(2011海南物理卷19题(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A.X1→Ba+n B.X2→Xe+e C.X3→Ba+e D.X4→Xe+p
【答案】 B C 78 82
解析: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能反映131I衰变过程的是方程B,131I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131-53=78;能反映137Cs衰变过程的是方程C,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137-55=82.
17.(2011江苏物理)有些核反应过程是吸收能量的。例如在中,核反应吸收的能量,在该核反应中,X表示什么粒子?X粒子以动能EK轰击静止的N,若EK=Q,则该核反应能否发生?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He
不能实现,因为不能同时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求得X粒子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4和2,所以X表示He。He以动能EK轰击静止的N核,说明系统初动量不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系统末动量一定不为零,由动量与动能关系可知,系统末动能一定不为零,所以,若EK=Q,则该核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18(6分)(2012·新课标理综)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答案:中子 17.6
解析:由核反应满足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粒子x是中子。由质能方程可得△E=△mc2=△m×931.5MeV/c2=17.6 MeV。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核反应方程、核能计算等。
19(2012·海南物理)一静止的U核经α衰变成为Th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MeV。问此衰变后Th核的动能为多少MeV(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0.07 MeV
【解析】:
根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U→Th+He。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αvα= mThvTh,
式中,mα和m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质量,vα和v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知,mαvα2+mThvTh2 =Ek,
=
式中Ek =4.27MeV,是α粒子和Th核的总动能。
联立解得:mThvTh2 =Ek。
代入数据得,衰变后Th核的动能为mThvTh2 =0.07 MeV。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衰变及其相关知识。
20.(2012·上海物理)Co发生一次β衰变后变为Ni核,其衰变方程为______________;在该衰变过程中还发出频率为ν1、ν2的两个光子,其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Ni+e h(ν1+ν2).
【解析】:Co发生一次β衰变后变为Ni核,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其衰变方程为Co→Ni+e。在该衰变过程中还发出频率为ν1、ν2的两个光子,根据光子能量公式,其总能量为h(ν1+ν2).。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衰变反应和光子能量及其相关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