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测评卷(教研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lái
yīn(
)河畔,借着qīnɡ
yōu(
)的月光,贝多芬按起了qín
jiàn(
),用他chún
shú(
)的技艺演绎高山wēi
é(
),细雨轻柔;演绎霞光wàn
lǚ(
),jǐn
xiù(
)山河,整个世界都táo
zuì(
)了。
2.选择题。(15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琴弦(xián) 戴嵩(sōng)
B.拊掌(fǔ) 搐入(chù)
C.驰骋(chéng)
入场券(quàn)
D.奴婢(nú
bì)
曝书画(pù)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处士/笑/而然之
(3)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少选之间(一会儿,不久)
B.汤汤乎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C.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D.今乃掉尾而斗(往下落)
(4)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3分)
A.亮相
B.行当
C.压轴
D.科班出身 E.字正腔圆 F.粉墨登场
她是个(
)的评剧演员,念白、唱腔都(
),表演时声情并茂,所以拥有很多的粉丝,她表演的节目常常放到最后来(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广西银子岩被世人美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洞内奇特的自然景观形象各异,巧夺天工,堪称鬼斧神工。
B.加上这画龙点睛的一笔,这篇文章就再无可挑剔了。
C.妹妹笔下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小小年纪的她还真是个艺术天才啊!
D.李老师的书法艺术如同行云流水,备受学生青睐。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和月光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B.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C.保留京剧中的杂技,目的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D.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
(7)下列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和“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一样。
B.这句话说明奴和婢在当时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人。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了解实际情况,就要实地考察。
D.这句话表明戴嵩没有实际放牛的经验。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缩句)
.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方鼓琴而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4分)
(2)《伯牙鼓琴》讲的是
和
成为知音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分)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2分)
(4)《月光曲》记叙了
国音乐家
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并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
的琴艺和对穷苦人民的
。(2分)
5.语言实践。(6分)
学习了本单元,六(1)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艺术”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传统艺术,请你也积极参与进来吧!
(1)语文老师展示了下面几幅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对应的传统艺术的名称。(4分)
eq
\o(\s\up7(),\s\do5(剪纸))
eq
\o(\s\up7(),\s\do5(书法))
eq
\o(\s\up7(),\s\do5(戏曲))
eq
\o(\s\up7(),\s\do5(皮影戏))
(2)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请写出一条。(2分)
二、阅读与欣赏。(25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月光曲(节选)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语段中句子
是实写,句子
是虚写,使用了
的手法。(3分)
2.语段描绘了三幅画面,依次是
、
、
。(3分)
A.月亮升高,风起浪涌 B.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C.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3.第②③句表现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句表现了乐声(
)。(3分)
A.高昂激越
B.舒缓柔和
C.气势逐渐增强
4.下列诗句中与语段的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课外阅读。(14分)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以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来到了汉堡,他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劳使他很快(1)将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2)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3)皓月当空,星星稀少的晚上,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空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4)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眼里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难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囊括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1.根据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
(2)
(3)
(4)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嘲笑——(
) 困窘——(
) 疲倦——(
)
3.用“ ”画出文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2分)
4.“屋顶上的月光”象征着(
)(2分)
A.美丽的月色。
B.老师的鼓励和哥哥的支持。
C.理想、追求、信念和意志。
5.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班级真是藏龙卧虎,同学们各个身怀绝技,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一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lái
yīn(莱茵)河畔,借着qīnɡ
yōu(清幽)的月光,贝多芬按起了qín
jiàn(琴键),用他chún
shú(纯熟)的技艺演绎高山wēi
é(巍峨),细雨轻柔;演绎霞光wàn
lǚ(万缕),jǐn
xiù(锦绣)山河,整个世界都táo
zuì(陶醉)了。
2.选择题。(15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2分)
A.琴弦(xián) 戴嵩(sōng)
B.拊掌(fǔ) 搐入(chù)
C.驰骋(chéng)
入场券(quàn)
D.奴婢(nú
bì)
曝书画(pù)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处士/笑/而然之
(3)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2分)
A.少选之间(一会儿,不久)
B.汤汤乎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C.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D.今乃掉尾而斗(往下落)
(4)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3分)
A.亮相 B.行当 C.压轴 D.科班出身 E.字正腔圆 F.粉墨登场
她是个(D)的评剧演员,念白、唱腔都(E),表演时声情并茂,所以拥有很多的粉丝,她表演的节目常常放到最后来(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分)
A.广西银子岩被世人美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洞内奇特的自然景观形象各异,巧夺天工,堪称鬼斧神工。
B.加上这画龙点睛的一笔,这篇文章就再无可挑剔了。
C.妹妹笔下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小小年纪的她还真是个艺术天才啊!
D.李老师的书法艺术如同行云流水,备受学生青睐。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2分)
A.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和月光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B.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C.保留京剧中的杂技,目的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D.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
(7)下列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这句话和“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一样。
B.这句话说明奴和婢在当时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人。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了解实际情况,就要实地考察。
D.这句话表明戴嵩没有实际放牛的经验。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缩句)
贝多芬弹曲子。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技了。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4分)
(2)《伯牙鼓琴》讲的是伯牙和锺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分)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2分)
(4)《月光曲》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并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琴艺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2分)
5.语言实践。(6分)
学习了本单元,六(1)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艺术”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传统艺术,请你也积极参与进来吧!
(1)语文老师展示了下面几幅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对应的传统艺术的名称。(4分)
eq
\o(\s\up7(),\s\do5(剪纸))
eq
\o(\s\up7(),\s\do5(书法))
eq
\o(\s\up7(),\s\do5(戏曲))
eq
\o(\s\up7(),\s\do5(皮影戏))
(2)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请写出一条。(2分)
示例: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兴趣班,让同学们了解并学习传统艺术。
二、阅读与欣赏。(25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月光曲(节选)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语段中句子①⑦是实写,句子②③④⑤⑥⑧是虚写,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3分)
2.语段描绘了三幅画面,依次是C、A、B。(3分)
A.月亮升高,风起浪涌 B.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C.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3.第②③句表现了音乐节奏(B),第④句表现了乐声(C),第⑤句表现了乐声(A)。(3分)
A.高昂激越
B.舒缓柔和
C.气势逐渐增强
4.下列诗句中与语段的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B)(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课外阅读。(14分)
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以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来到了汉堡,他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劳使他很快(1)将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2)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3)皓月当空,星星稀少的晚上,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空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4)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眼里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难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囊括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1.根据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脱颖而出 (2)语重心长 (3)月朗星稀 (4)如泣如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嘲笑——(讥笑) 困窘——(窘迫) 疲倦——(疲惫)
3.用“ ”画出文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2分)
4.“屋顶上的月光”象征着(C)(2分)
A.美丽的月色。 B.老师的鼓励和哥哥的支持。
C.理想、追求、信念和意志。
5.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巴赫是一个有梦想、有毅力,不被艰难的生活压制,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去追,只要认准了方向,坚持下去,一切艰难困苦都会为我们让路。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班级真是藏龙卧虎,同学们各个身怀绝技,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一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