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1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有利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B.氢氧燃料电池可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
C.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进行焚烧处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3.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关停重污染企业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4.“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木柴架空一些后燃烧时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加氧气含量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升高木柴的温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用湿抹布盖灭,其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B.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是为了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C.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档案、贵重设备等物的失火
6.2021年5月12日将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7.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①浓氨水出现红色,说明分子很小且是不断运动的
②既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下列有毒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甲烷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的不会污染大气
10.鸡西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了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A.
B.
C.D.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B.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C.用石墨作电池电极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充分燃烧后,煤灰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B.蜡烛燃烧的质量与消耗掉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铁丝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燃烧掉铁丝的质量
D.10g水加热后变成10g
水蒸气
13.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用火点燃,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14.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O2%=(P1-P2)/P1×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b-c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热,气体急速膨胀
C.c-e段,压强减小是因为试管放入冷水中,气体冷却体积变小
D.P1和P2的压强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15.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都用到了水,相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排水集气法用于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B.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质量粗略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C.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
D.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导致瓶底炸裂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加剧了大气层的______效应。
(2)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17.学习讲究学以致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我们常见的三大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煤燃烧产生的_______(填化学式)两种气体的排放易导致酸雨,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酒精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如图是农夫山泉矿泉水,其中成分含量中的“钙”、“镁”、“钾”、“钠”指_______的质量(填字母)。
A.物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18.期末考试之后又迎来了让人期待的假期!请回答:
(1)一家人驱车来到郊外,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为___________(用“→”表示转化)。
(2)没有什么是一顿烤肉不能解决的!爸爸用扇子不断扇着燃烧着的木炭,有时还喷少量的水,都使得木炭越烧越旺。“用扇子扇”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使燃料燃烧的更充分。“喷少量的水”
可以使红热的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可燃的氧化物和一种最理想的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小冰学着爸爸的样子给炭火浇水,却把炭火浇灭了,这是因为水将温度降低到了炭的___________以下。
(3)妈妈说,木炭和汽油不充分燃烧都会产生一种大气污染物___________(填化学式,太阳能灶也是野炊的好工具。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除太阳能外,还有___________(任意写两种)等等。
19.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含碳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极强的_______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和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
(3)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由富含淀粉的谷物发酵产生。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获得乙醇汽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_______

A.乙醇属于有机物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D.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20.2021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__。
(2)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是应对全球变暖加剧的一种重要措施。请写出一条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做法:______(合理即可)。
(3)改变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请写出一种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______。
(4)我国科学家在应对全球变暖的科学研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成果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A、B、C、D四种物质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三、推断题
2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E、F、G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红色固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
(2)天然气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若E是一种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物质,则该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5)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2.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红磷和白磷的两支试管,放到盛热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所需条件是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所需条件是__________;
(2)小杰认为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小杰改进的装置如图2,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
(3)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__中,是为了_____________。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25.“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化学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测定,取m
g块状和1g粉末状的贝壳样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1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充分接触,并分别测绘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1)m=_____。
(2)实验结束后共收集到165mL的气体,二氧化碳常温下的密度为1.997g/L,即收集到CO2的质量为_____g(精确到0.01g)。
(3)试计算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2图中画出粉末状贝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气压”曲线。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A
6.B
7.B
8.B
9.A
10.A
11.A
12.D
13.D
14.C
15.B
16.
(1)温室
(2)隔绝氧气
17.SO2、NO2
D
18.
(1)化学能→热能→机械能
(2)
供给燃料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0(价)、+2(价)
着火点
(3)
CO
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任意两个,合理即可)
19.
(1)吸附
(2)稳定(或不活泼)
(3)B
20.天然气
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能节水、选择绿色产品和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
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等(任答一个即可)
分子
21.CO2
不可再生

作燃料(或用于冶金工业,答案合理即可)
2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环保(或防止污染空气)
冷水
使白磷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防止自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23.4P+5O22P2O5
不能与氧气接触
24.44.76L
25.(1)1;(2)0.33;
(3)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