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雨的四季》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雨的四季》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09: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雨的四季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
干涩(sè)
?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
晒干(shài)
?
咄咄逼人(duō)
2.
下列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柔软?
?
?畅快?
?
?姿容?
?
?绵绵如丝
B.浇灌?
?
?铃铛?
?
?倾诉?
?
?争先恐后
C.厌烦?
?
?凄冷?
?
?飘落?
?
?迫不急待
D.斗笠?
?
?屋檐?
?
?滋润?
?
?干净利落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B.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了“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C.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4.
下面是小文读完《雨的四季》后写的批注,请选出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
?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还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我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二、
填空题
5.
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________,是当代诗人,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等。
6.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________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呼吸变得chàng________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yòu________惑着鼻子和嘴唇。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________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________了。
(4)而近处池qí________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7.
下列句子顺序被打乱,请重新排列。
①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②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③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④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⑤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
8.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只填序号)
过了冬至日,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在恢复,所以有“__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很重视冬至,届时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_____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民间有“_______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①冬至大如年?
?
?
②过了冬至大一岁?
?
?
③冬至一阳生
三、
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雨天的狂欢
???????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目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山里的雨
①入夜的山里一片寂静,如墨的夜色中看不见任何事物。山里的人睡得比较早,忙碌了一天,都已经疲惫了。只有不知名的虫儿仍在与黑夜玩耍,时不时听到它们欢快的笑声。
②梦中,被一阵淅淅沥沥的响声惊醒,是下雨了,它趁着人们熟睡的时候降临。很快,屋檐便滴水如注,窗外仍然是看不见的一片黑暗,只能感受到密密麻麻的雨点,打着屋外的芭蕉树,浇透了这片土地。梦里的人们仍然在熟睡,而梦醒的人已然清醒,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感受这场天地间的藕断丝连。
③天亮了,大山从黑夜中醒来,雨仍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只是已经变小了。远处的山峰笼罩在薄薄的雾里,周围的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丛中,几处人家炊烟已经升起,飘浮在竹林上空。田里的秧苗挂着串串水珠,地里的青菜绿得发亮。屋前的青石板小路上淌着小水涡,雨滴落在上面,荡开小小的一圈波纹。屋后的小水沟欢快地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自然。
④山里的人们吃过早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家禽牲畜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狗摇着长长的尾巴舔食着瓢里用开水泡过的锅巴,成群的鸡从笼圈里被放出来,啄食着主人撒在地上的苞谷米,时不时张开翅膀使劲儿地抖擞着被屋檐水打湿的羽毛。牛被牵出来,“哞哞”地叫着,也许是一夜饿了。人们戴着斗笠,披着油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地里,田坎上泥泞湿滑,鸭子在水田里游来游去。
⑤这场雨是温柔的,而一年四季、春去秋来,上天始终用它多变的风格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⑥初春,当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时候,一场缠绵的细雨如期而至,山里的人们用勤劳的春耕迎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杜甫的这首《春夜细雨》来描述它再合适不过。春天的雨是静默的,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⑦盛夏,午后的太阳毒辣地照射着无精打采的花草树木,蝉在树上懒洋洋地嘶鸣,田里的水已接近枯竭,地里的菜苗都快渴死了,牛躲在树荫下歇凉,不时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苍蝇。很快,天空变了脸色,太阳躲进云层,乌云密布,一阵电闪雷鸣过后,豆大的雨滴降落在干燥的土地上,激起一片尘埃。继而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打得水稻弯了腰。急促的雨点在天地间拉起厚重的帷幕,苍茫而壮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雨骤然停了,云渐渐消散,太阳又露出脸来,泥土被雨水沁透后变得饱满,花草树木被雨冲刷过后变得精神了,田里也装满了水,一切又恢复了生机。
⑧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最苍凉的。收割完的田里散落着捆绑好的谷垛,草已经慢慢变黄了,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们早早地穿上了厚衣服,尽管雨不大,可也淋湿了刚耕好的土地,一脚踩上去鞋子沾满了湿土,黏在鞋底,抖都抖不掉。这种天气不适合栽种油菜。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馒头大小的柿子,有的已经黄了,掉在地上,几只蜂在上面徘徊。有的柿子还是青的。
⑨隆冬,更萧瑟了,周围已变得光秃,到处是裸露的黄泥土。难得一见阳光,早上一觉醒来天空就飘着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下的,山里的空气更冷,这种阴雨连绵的天气更适合待在屋里烤火。但是山里的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地里劳作,头顶着稀疏的雨,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双手被冻得通红,时不时哈口湿润的热气暖暖手。
⑩雨是上天赐给山里人的甘霖,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生长。我喜欢山里的雨。
(选自《散文在线》,2015年11月11日)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山里的雨”的情感?找出来写在下面。
(2)文章第②③段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说出依据。
(3)试分析文章第⑤段的作用。
(4)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只有不知名的虫儿仍在与黑夜玩耍,时不时听到它们欢快的笑声。
(5)盛夏的雨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四、
综合读写
11.
同学们,学习了《雨的四季》,你一定熟悉了雨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诉说”】假如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2)【收集“雨词汇”】自古以来,因为雨常见,所以在文字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请摘录连续的两句含“雨”字的诗句,两个含“雨”字的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诗句:________
b.成语:________
c.俗语:________
(3)【说说“雨功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的。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班级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弊大于利。
选________方,理由:________。?
12.
课文《雨的四季》中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借鉴这一写法描写自己家乡的雨,100字左右。
五、
写作
?
13.
写作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文题“_______________依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A
C
A
B
刘湛秋
6.(1)萌
(2)畅,诱
(3)访,啬
(4)畦
7.
④①②③⑤
8.
③,①,②
9.
筑坝开闸;大厅中的表演;队屋中农具的操练。
画线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为下文回忆中所做的趣事作铺垫。同时以雨天在家的枯燥无味与大家在一起的快乐形成对比,突出标题中的“狂欢”。
①在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在句中表现了孩子们为自己的表演得到大人们预料中关注与夸赞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得意。
②这群孩子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父辈们每天就以这些农具劳作,而且孩子们也要帮助父辈们劳作,长大后将这种生活延续下去,所以他们热爱生活,对农具有亲近感。
“狂欢”不仅能表现孩子们玩耍的快乐,更能突出孩子们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
(1)雨是上天赐给山里人的甘霖,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生长。我喜欢山里的雨。
(2)春雨。依据:①雨声“淅淅沥沥”,给万物带来生机。“田里的秧苗挂着串串水珠,地里的青菜绿得发亮”。②人们春耕。“人们戴着斗笠,披着油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地里,田坎上泥泞湿滑”。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写雨的温柔,同时,总说上天一年四季都浇灌这片土地,开启下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雨的描写。
(4)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不知名的虫儿仍在夜里活动及其欢快的叫声,衬托出山里黑夜的寂静。
(5)①来得快。“很快,天空变了脸色,太阳躲进云层,乌云密布”。
②伴雷电。“一阵电闪雷鸣过后,豆大的雨滴降落在干燥的土地上”。
③多变化。先是“豆大的雨滴”,接着是“瓢泼的大雨”,然后是“急促的雨点”,苍茫而壮观。
④时间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雨骤然停了”。
11.(1)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
(2)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风调雨顺、风雨交加。
c.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
(3)正,世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人的生存更离不开水。尽管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会把雨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限度
12.示例:开始时,毛毛细雨,悄无声息地飘落着,像是无数只蚕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绿油油的田野,仿佛披上了轻纱。忽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雨珠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溅起高高的水花。豆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如敲鼓般咚咚作响。
13.
?
?
?
?
?
?
?
?
?
?
?
?
?
?
?
槐香依然
时隔多年,那淡雅、清新的槐花香似乎依然萦绕在我的鼻间、心头.……
幼时住在淮安,那里不算美丽,不算富饶,却留有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我家院前有一棵老槐树,听老人们说,它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每到夜晚,院里的人们便搬上小板凳,围坐在槐树下,拉一拉家常,谈一谈未来。小扇轻摇,那槐花香便调皮地钻进了我的鼻子里,深吸一口,回味无穷。我们小孩子耐不住无趣,便在庭院里玩起了“捉迷藏”,累了就各自依偎到父母的身旁,听他们聊一聊旧时光。
这样平静而快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10岁那年。
我们举家搬到了这里——如东,一个虽小但却还算富庶的地方。刚来几天,觉得这里什么都有,比淮安好很多,可不到一年,我发现这里有高楼、商厦,却没有淮安的小楼、庭院;有热闹、喧嚣,却没有淮安的宁静、美好。夜晚,穿梭于华灯闪亮的街道,我不由得怀念起那棵老槐树,怀念起和邻家小伙伴一起嬉戏耍乐的场景,怀念起大人们小扇轻摇讲述旧时光的日子……一切似乎那么遥远,我的心底滑过一丝调怅,或许这便是书中所说的带着隐隐思绪的乡愁吧。
去年暑假,为了一解乡愁,也为了探望步入暮年的爷爷奶奶,我再一次踏上了淮安这片土地。车一直开到庭院,我打开车门,第一眼寻找的便是那棵老槐树,可是环顾四周,连影子也看不到了。奶奶告诉我,老槐树已被砍了。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晚饭的时候,爷爷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有几个邻居过来串门,聊起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阵阵笑声随着晚风飞扬。我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无忧无虑、温馨幸福的场景再次浮现在眼前,淡雅、清新的槐花香似乎依然素绕在我的鼻间、心头..……
是的,老槐树虽然被砍掉了,但那份悠悠的乡情、亲情却像淡雅的槐花香一样,是永远也砍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