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测试习题
1.对《天净沙
秋思》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2.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古道西风瘦马”,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等。
C.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
D.全曲前两句写眼中所见,第三句是对游子自身境况的描述,最后两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3.给下列粗线字加拼音。
枯藤
昏鸦
瘦马
断肠人
天涯
4.文学常识填空。
a.《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b.《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他与
、
、
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5.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天净沙?秋思》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6.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孤村落日残霞”中的“孤”、“落”、“残”体现了村庄
的特点,这与“
”、“
”、“
”等字营造出的缤纷绚烂的秋天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表现了作者心情
的变化。
答: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既写了秋日黄昏的冷寂,又写出了秋日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
B、这首曲子的情感全蕴含在景物的描写中。
C、曲中用动态写秋景的句子“一点飞鸿影下”。
D、这首曲子写的秋天凄清悲凉之景。从凄凉悲伤到乐观开朗。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小曲的标题。
B、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游子的寂寞。
C、“一点飞鸿影下”句使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D、小曲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是篇写秋的杰作。
参考答案
1.答案;
ABD正确。
C.有误,“小桥流水人家”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并未指这是作者的留宿之处。
故选:C。
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答案:
A.错误,“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
B.错误,《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
C.错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D.正确。
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和对作者的了解。
3.
答案:
téng、yā
shòu、cháng
yá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4.答案:
a.小令
曲牌名
题目
b.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5.
(1)答案: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答案:
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6.
(1)答案: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正是傍晚时分,这一句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点明了时间,渲染了某种气氛,把情和景有面的融合在一起。这一句点明了游子思乡的时间是傍晚,渲染一悲凉的气氛。
(2)答案: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作者把情感融入写景中,寓情于景。“小桥流水人家”,表面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桥是小桥,水是流水,家是正住着人的家,写的是江南美景,是乐景。其实这是中国诗歌常用的一种反衬手法,它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3)答案: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读全诗,明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尾句集中表达了思想情感,即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参考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7.
(1)答案:萧瑟;白草、红叶、黄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的特点。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使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白草红叶黄花”这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2)答案:由凄凉悲伤到开朗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
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C.正确;
D.错误,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首曲子写的秋天凄清悲凉之景”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错误,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故选:B
【参考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