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加权平均数

文档属性

名称 6.1加权平均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6-22 22: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第一节平均数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算术平均数”实际上就是本课时“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为以后学习数据的统计和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 学目标
(1)会求—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能结合实例说明“权”的含义。
(2)能说出“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3)通过学习权的意义,能感受和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并能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权的含义的理解,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
四、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谈论、交流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采取课前预习,课堂体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从而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
青春律动,梦想飞扬
一展嘹亮歌喉,唱响青春之声
激昂歌声怀先烈,青春激情燃希望
算术平均数
火红五月,激情涌动,学校开展了“青春向党,红歌献党”为主题的五月歌会。在比赛中五位评委给我班的打分如下:9.60分、9.60分、9.62分、9.64分、9.64分,你知道我班最后的平均得分吗?
活动1:
金秋十月,举国同庆,学校开展了“知国情、迎国庆”知识竞赛,我班派了15位同学参加比赛,共有三种得分:85分、80分、90分,你能求出这15位同学的平均分吗?
讨论
成绩册上
成绩
学校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30%、30%、40%计算学期成绩的。
88
平时
90
期中
82
期末
学期
活动2:
魅力校园,尽显风采,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拉开序幕。瞧,同学们正踊跃的参加艺术节主持人的选拔。有三位同学参加了初选,他们的成绩如下:
举止仪表 语言能力 才艺表演
小明 70 70 86
小亮 90 75 51
小丽 60 84 78
活动2:
(1)如果分别计算3个人各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那么谁会胜出?
你觉得在这个问题中,用算术平均数作为选拔的标准,合理吗?
(2)根据实际情况,你准备如何确定举止仪表、语言能力和才艺表演三项得分的权重?
(3)如果这是中学生时装表演队的模特选拔,你会对三项成绩的权重作怎样的改变?
(4)假如要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星光大道的海选呢?
招聘广告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若干名员工。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3400元。有意者到我处面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案例:1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3400元
总经理 总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6000+5500+4000+1000+500)÷5=3400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不错嘛,月平均工资3400元,有点心动。
总经理 总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6000+5500+4000+1000+500)÷5=3400
你认为这则招聘广告可信吗?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今年6月份CPI同比涨6.4%,又创新高。猪肉价格上涨57.1%,导致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 。
案例2:
CPI新高是被“猪”拱上去的
CPI构成 各项所占百分比
食品 34%
日用品 5%
衣着 9%
家庭设备及维修 4%
医疗保健 11%
交通通信 9%
居住 14%
娱乐教育文化 15%
1.生动的设计引发学生踊跃参与。
2. 选用的例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4.概念地生成,可谓“水到渠成”。
六、教学反思
在兴趣中走进数学
在探究中感受数学
在思考中经历数学
在快乐中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