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认识圆。
1、利用五环奥运旗帜以及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图片导入新课。
A、这个图案大家认识吗?
B、这个图案由什么组成的?大家知道吗?
C、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我们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
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
教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
D、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圆,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利用多媒体白板展示关于圆的视频。)
E、圆这么简单的图形,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如此钟爱它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去了解圆。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要想充分的认识圆了解圆,让我们先从画圆开始好不好?
A、让我们拿出我们手中的工具,试一试,看怎样才能画出圆呢?
(学生开始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B、不错!大家都画出了漂亮的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画圆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圆心不动、画好一个圆必须定点、定长)
C、老师在黑板示范画圆。(同时指出画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初步了解画圆,后面在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后详细的介绍画圆方法)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组内讨论,并分享交流。
⑴、什么叫直径?直径用什么表示?
⑵、什么叫半径?半径用什么表示?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同学们刚才给自己画的圆画出直径和半径了吗?
看来大家都会画圆的半径和直径了,老师在这里也画了几条,请你们指一指那些是半径?那些是直径?那里又是圆心呢?
在学生指出直径和半径的同时引出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关系。
圆有(无数)条半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圆有(无数)条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
d=2r
或
r=d/2
⑶、那老师数10下,看看同学们能画多少条直径或半径?
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能画多少条呢?
(4)、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学习,认识了半径、直径和圆心,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
古人也对圆有自己的研究,你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研究圆的呢?
(5)、首先让我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随机画图)
出示圆形:
出示椭圆:
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无顶点。
A、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B、出示椭圆,问它是不是圆呢?(学生讨论)
C、看了后面的结论我们就更加清楚的了解圆了。
(6)、早在战国时代的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在《墨经》一书中给圆一个定义曰:“圆,一中同长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A、下面这些图形是“一中同长”吗?(学生讨论并指出理由)
B、圆是这些图形中最特殊的一个,只有它“一中同长”。
(四)、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在了解圆、认识圆的基础上有没有信心向老师那样画好一个圆呢?
请画出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
再画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并标示出他们的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表示。
老师:同学们通过画圆你们发现了什么?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在此小节内容里老师重点讲解圆的画法:
定半径: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定圆心: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旋转一周:把装有铅笔尖的一脚旋转一周,即画出一个圆
(五)实际应用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1、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20米的圆,请同学们想想,该怎样画呢?
A、大家帮体育老师想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后,教师指定两名同学在教室里示范。
B、这样的工作一个人能完成吗?(固定圆心)
C、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们和体育老师想的一样吗?
2、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规则最公平,
如果是你你选择哪种?说说理由。
A、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自由讨论。
B、得出结论,由于圆内所有半径都相同,那么每个人到中心的距离也就相同。
4、看来我们刚学习的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关于圆的好多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关于圆的知识呢?
(六)、目标检测
“我是小法官”,判断是非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错误
(2)所有的圆的半径都相等。
错误
(3)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
错误
(4)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错误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对
(6)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
离应是4厘米。
错误
(七)、思维扩展
1、播放视屏展示生活中的关于圆的美丽图案。
2、引用名言“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的如此美妙而神奇!”使学生把对圆的理解上升到审美的角度。
3、让我们用圆这美丽的图形为我们优秀的
班设计一个美丽个班徽。
(八)、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⑴.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⑵.在同圆或等圆中,它们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
⑶.圆心用字母
O
表示,半径用字母
r
表示,直径用字母
d
表示。
⑷.
d=2r
r=d/2
⑸.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大家都收获很多。关于圆,同学们课后还可以通过其它书籍或网络寻找更多的知识。
2、课后思考: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
车轮为什么不做成其他形状的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椭圆形)
车轴应该安装在哪里?
六、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并且会用圆规来画圆,经历、探索圆的特征的过程,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本节课的探索新知动手发现中,很多学生选择了一个圆形物品,照着画下来,就完事了。没有好好的多动脑子。如果再加“谁想的办法多”,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想尽一切办法。如果有谁用一颗钉子,一条线画出圆,那就更好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实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哪个同学想出这个办法。
?
?
?第二个环节,我是让学生自学例2,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我不想学生被我一步一步“牵”着走,由我问,他们来答。这样的课,虽然看似很流畅,学生的回答也很正确,整个教学圆满完成。但我觉得这样的课缺少新意,缺少挑战,缺乏探究,学生自主思维的机会较少。他们并没有通过亲身的体验,自主探索来形成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就列出了这样几个自学提纲,1.说说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2.在已经画好的圆上标出半径和直径。在这样的问题提示下,学生在交流和展示的环节中,我适时地进行了点拨:画的是什么线?什么样的线段是才是半径和直径,这自学内容由于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学到比较扎实和轻松,也节约了课堂的用时。因此,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对半径、直径的有关知识的判断也是做得非常正确。
??
?
第三个环节是画园,通过学生的动手,教师给予画圆的步骤,学生画一画、比一比、讨论一下怎样画园。可以联系利用圆规画圆时,考虑圆规两个角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思考讨论这些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操作、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画圆这些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学生通过练一练中的六道题,直接检验对于直径、半径、画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画圆技巧不够熟练,有的学生画的圆还是很不连贯。可能是孰能生巧吧,课上画圆的机会不多,导致这个问题的存在。
七、课例说明:
《圆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P55/56/57页中的教学内容。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