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菏泽一中 陈君书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北大荒”在哪儿呢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平原。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作物(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的地貌,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资料1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三江平原的显著自然特点:
地势低平
沼泽广布
三江平原为什么沼泽广布呢?
三江平原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夏季暴雨集中
冻土广布,不易下渗
历史上,三江平原曾经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依然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故有“北大荒”之称。解放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数万名解放军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满怀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芜景象,才建成今日“北大仓”——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500万吨,商品率更是高达70%!
思考: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 一种自然条件? 为什么?
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相比,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壤肥沃。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人在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的同时,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土地贫瘠了;自然灾害频繁了,昔日的“北大荒”似乎也失去了她那美丽的容颜。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
资料3 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旱灾害增多,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从回忆录理感受到的变化和问题:
……在距屯子20多里外的山林中,有我们生产队的一片“飞地”,称为“大荒地”。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在那里我们第一次见识了北方了树林,尤其是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极具浪漫情调的白桦林,我们用白桦树皮写的信,有些人至今仍保存着。树林里由榛子、草莓和各种浆果,在那里我们也曾撞到过狍子。周围的山上,有成片的蚕场,在柞树上放养大青虫般的柞蚕。夏天的山坡上,芍药、百合、金针,马兰和各种不知名的花茂盛地开放着,曾令我们难以置信而无比惊喜。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
20年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
摘自《重返黑土地》
我国在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严禁盲目围垦。我国三江平原是国内最大的、最有保护价值的湿地之一,因此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北大荒”又变“荒”了。这里所说的“荒”与50年前的“荒”一样吗?
北大荒
北大仓
北大荒
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来发展经济
引发的思考:
我国的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都导致我国的湿地面积不断的减少,环境功能不断下降。
我们不得不冷静分析人类这些行为的得与失……
1.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
总面积 /k㎡ 面积大于1 k㎡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400 2848
20世纪80年代 70988 2305
减少数量 12412 543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课堂检测
2.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说明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3.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4. 下列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是
A. 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
B. 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C. 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未开发利用,但2000年国务院却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6、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 三江 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春)小麦 。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已下令停止开垦该平原上的湿地,部分地区已退耕还湿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3)在A平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濒危水禽是 天鹅 、丹顶鹤 。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
呼伦河流域及库区周围工农业用水量过多,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入湖水量大量减少。
危害:水位下降,盐碱化程度加剧,引起草地和林地的退化,导致畜牧业和林业受损,还可能导致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