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13: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溶液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分类方法;
2、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3、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2、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眼下橘子陆续上市,可是朋友们吃橘子的时候要小心了,特别是带孩子玩气球的时候,千万别让气球碰到橘子汁,因为气球遇橘子汁会爆炸。”这是一条来自朋友圈的温馨提醒,大家认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
[讲解]所有柑橘类水果,表面都凹凸不平,细看还有毛孔,就跟人们身体的毛孔一样。柑橘类水果的“毛孔”会产生芳香的油类物质,这种芳香油类物质遇到橡胶或乳胶做的气球时,就会把这部分气球溶解掉,然后就会产生爆破。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溶解度
[师]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
[实验探究]1、探究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温度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室温
??碘
室温
[提问]比较氯化钠、碘在10mL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发现什么?
[生]同一温度下,不同的物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
[提问]比较氯化钠(碘)在10mL水中和100mL酒精溶解情况,可以发现什么?
[生]同一温度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探究]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溶剂
温度
?????????????现象
3g硝酸钾
5mL水
3g硝酸钾
5mL水
[提问]比较3g硝酸钾于室温、加热情况下在5mL水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发现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什么有关?
[生]温度。
[小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师]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问]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回答]
学生A:在20℃时,31.6
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
学生B: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1.6某物质。
[设问]为什么要规定"在100
g溶剂里"?
[讲解]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度哪个大吗?如果都用一杯水,你能判断吗?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00
g溶剂为依据,这是人为规定的。
[归纳]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强调]对于固体物质来说改变溶剂的量不会改变溶解度。
[过渡]打开可口可乐的瓶塞后发现有气泡逸出,为什么?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又是为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展示相同温度下两瓶汽水,一瓶摇晃后打开,一瓶正常状态下打开,观察现象。
[回答]打开前,两瓶汽水状态和现象相同,打开后,摇晃的汽水产生大量气泡而喷出来,正常状态下打开的只产生气泡,没有喷出。
[提问,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回答]打开后压强迅速确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大量气体逸出,经摇晃的汽水压差更大,所以逸出更快。
[归纳]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p↑,S气↑;p↓,S气↓
[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幅,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除了压强以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温度:T↑,S气↓;T↓,S气↑
[归纳]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知识点二
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数值越大,越易溶解,其溶解性越强,溶解性的强弱可用溶解度划分。阅读P1,了解“难溶”“微溶"“可溶"“易溶"的概念。完成学案。
[投影]几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讲解]从表中可知,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手绘方法的要点,学生结合表分组绘制NaCI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并展示交流。
(2)学生演示用Excel系统作溶解度曲线图的方法。(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
①先导入数据: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
169
202
246
②“插入”→“图表”
[讨论]
(1)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试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
(2)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
(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如课本中表9-1;②坐标法,如溶解度曲线。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4)从课本P37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5℃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5)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汇报]
(1)KNO3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NaCl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趋势。在0-23℃范围内,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在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在超过23
℃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2)
25

85

KNO3的溶解度/g
39
186
NaCl的溶解度/g
36.1
38.8
(3)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读取数据直观、快捷
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
坐标法
能读取任意条件的数据,能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数据读取较繁琐
(4)55
℃时,KCl的溶解度为43
g;55
℃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
g.
55℃时,KCl的溶解度[提问]溶解度曲线有什么意义?
[归纳]①通过曲线可判定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绝大多数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投影]
[过渡]我们把得到的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看到有晶体析出。我们把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
[讲解]除了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以外,还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师]蒸发溶剂法结晶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举例]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出现白色斑迹,都与蒸发溶剂有关。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一、溶解度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二)气体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溶解度曲线
3、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