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13: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溶液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分类方法;
2、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3、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学习要点
1、重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2、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基础梳理
一、溶解度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探究1-3]1、探究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温度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室温
??碘
室温
比较氯化钠、碘在10mL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发现:
同一温度下,

比较氯化钠(碘)在10mL水中和100mL酒精溶解情况,可以发现:
同一温度下,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溶剂
温度
?????????????现象
3g硝酸钾
5mL水
3g硝酸钾
5mL水
比较3g硝酸钾于室温、加热情况下在5mL水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发现: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
有关。
【小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
四要素:条件:一定

   
标准:
克溶剂。
   
状态:
状态。
   
单位:

(二)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  ,气体溶解度  ;压强   ,气体溶解度  。?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  ,气体溶解度  ;温度   ,气体溶解度  。?
二、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查阅课本P15,填空:
2、溶解度曲线
结合图表数据绘制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讨论]
(1)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
①                         ;?
②                         ;?
③                         ;……?
(2)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KNO3和NaCl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填表:
25

85

KNO3的溶解度/g
NaCl的溶解度/g
(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如教材表91;②坐标法,如溶解度曲线。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坐标法
(4)从图912中,比较出5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
55
℃时,KCl的溶解度为    ;55
℃时,KNO3的溶解度为     。?
55
℃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KNO3的溶解度。?
(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结晶
(1)结晶就是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
课后练习
1.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20℃时,1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
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2.20℃时将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夏天时候,打开存放在室温下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C.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受温度影响大,与压强无关
4.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5.图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乙烧杯中盛有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在t℃时,恒温蒸发烧杯中的水分有晶体析出
D.在t℃时,该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是a克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提纯含有少量甲的乙物质,应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时,用6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200g5%的甲溶液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一、[实验探究1-3]
温度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室温
氯化钠易溶解在水中
氯化钠难溶于酒精
??碘
室温
碘难溶于水中
碘易溶于酒精
不同的物质相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剂
温度
?????????????现象
3g硝酸钾
5mL水
室温
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
3g硝酸钾
5mL水
加热
硝酸钾全部溶解
温度
(一)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温度
100
饱和

(二)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升高 减小 降低 增大
二、1.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1)①KNO3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②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③在0~23
℃范围内,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在23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在超过23
℃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2)
25

85

KNO3的溶解度/g
39
186
NaCl的溶解度/g
36.1
38.8
(3)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读取数据直观、快捷
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
坐标法
能读取任意条件的数据,能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数据读取较繁琐
(4)43
g 100
g <
(5)①通过曲线可判定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绝大多数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1)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2)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
课后练习
1.答案:D
解析:在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说明在20℃时,7.4g氯酸钾溶解到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A项,20℃时,107.4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B项,20℃时,氯酸钾在100g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项,缺少温度限制;D项,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2.答案:B
解析:计算知20℃时100g水中能溶解该物质1.5g,即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5g,属于可溶物质。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A、据图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升高温度,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继续溶解该物质,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正确;
C、在t℃时,恒温蒸发烧杯中的水分有晶体析出,正确;
D、在t℃时,100g水中含有A物质的质量是ag,100g溶液中含有A物质的质量不是ag,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的曲线在乙的曲线下方,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错误;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提纯乙物质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所以时,用60
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200g
5%的甲溶液,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