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目标1:知道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目标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
目标3:知道太平天国建立政权的过程及结果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仅地丁一项,从1841年的2943万两(银元),到1849年增至3281万两(银元),8年间增加338万两。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大户”更将赋税转稼,挖小户之肉,补大户之疮,造成小农倾家荡产。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丛刊:《鸦片战争》(六)
材料二: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节选自1845敬穆给道光皇帝的奏折
材料三:1836年(道光十六年),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义,并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百度百科》
材料四:1847年-1850年间,大小武装起义和暴动有92起之多,其中1850年就高达23起。农民起义的范围遍及内地18省和西北边疆。—《清实录》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二、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头像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
三、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全州(冯云山)
长沙(萧朝贵)
攻占武汉三镇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金田
永安
长沙
武昌
湖口
安庆
天京
五、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一、《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4、评价
(1)目的: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2)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3)意义:天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讲授新课
天京陷落
合作探究
(1)政治上:
A、重建领导核心
B、颁布《资政新篇》(1859年)
(2)军事上:
先后取得浦口、三河镇大捷
(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重振国威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重整国政。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图表详解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安庆的陷落使得天京失去了西部屏障,从此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的抵抗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安庆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天京陷落
1860年,太平军逼近上海。清朝地方官员与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不久,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2.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知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