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四年级上册
第19课《我们的小“超市”》——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设计《我们的小“超市”》里各种货架的制作,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
(2)通过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货架。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货架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
(2)在模拟“超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礼貌用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超市是学生熟悉的地方。要以学生与社会生活为切入点以小超市为主题,让学生在参与设计“商品”“展架”等平面、立体
造型等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超市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2)让学生从经营者的角色活动中,体验、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得社会经验与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学习立体货架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出新颖的货架,并根据超市的实用功能进行摆设,从中体现整体的设计构想。
教学难点:
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出样式新颖,大方的立体造型超市货架,并通过制作表现出设计意图。
四、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PPT。
2.学具准备:彩色卡纸、铅笔、橡皮、尺子、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②能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货架”。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展架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②在模拟经营超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礼貌用语。
3.情感: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与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六、教学重点:
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七、教学难点:
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实用的展架等立体造型。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几款超市陈设范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学生自己的小超市将要开业;引出课题《我们的小“超市”》.
3、进入本课创作主题:为“小超市”进行开业前的顾客调研。
(二)教授新课:
1、顾客调研:让学生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
1)常去超市买什么?超市里有什么?
2)为什么喜欢逛超市?
小结:超市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超市购物便捷,商品齐全,物美价廉,商品质量值得大家信赖。
2、顾客调研:在超市里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区域指示牌)
3、小组讨论:
1)区域指示牌的作用?(引导顾客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
2)区域指示牌的特点?(美观、简洁、醒目)
4、让学生观察货架商品的摆放,思考不同货架陈列商品对顾客的购买有没有影响。
小结:阶梯货架陈列商品,顾客容易产生购买感染力,使顾客对商品产生高级感的印象。
(三)作业布置:
1、创设情境:小超市即将开业,分组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立体展架。
2、教师演示步骤:1)分组选择自己的货架;
2)制作出商品图片和立体展架;
3)根据商品,设计适合的区域指示牌。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展示评价:
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架跟小组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小超市。小超市开张了,服从工作安排,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小结:
超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要求摆设整齐、美观、舒适、大方。在模拟经营超市活动中,要学会合作、学会礼貌用语。
(六)课后拓展:
超市商品的摆放陈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正常说来,以我们人的水平视线为基准,水平视线上方15度到下方30度的范围是最容易看得见的部分,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把商品摆放在这个范围之内。而最上层货架摆放陈列的物品应该保证在成年人可以方便取到的位置,小朋友玩具类型的商品要适当的放低一些,以便可以保证商品在小朋友目力所及和抓取的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在搞各种促销活动之前必须要先注意选购适合的货架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商品的摆放技巧,才能第一时间抓住顾客的视觉,吸引顾客驻足挑选购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