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7+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27+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22:09:42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古诗三首
21.

1


教学目标
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看看这几句古诗,试着填一填,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
2.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军夜引弓
大漠孤烟直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zhēnɡ
sài
jiànɡ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
边关要塞。
“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
到边疆戍守边关。
借助注释,了解诗题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简介作者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
诗词讲解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1.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
2.“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3.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拓展延伸
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保家卫国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研读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
可怜的妻儿……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一个“悲”字。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在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延伸
出塞
忧思
抒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情
叙事
安居乐业的愿望
板书设计(共27张PPT)
古诗三首
21.

2


教学目标
1.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2.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
中读(
)。在“阻塞”中读(
)。在“塞车”中读(
)。
万里长征人未还
sài

sāi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读一读诗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沙场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战场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借助注释,通晓诗意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感悟诗情
饮酒作乐




凉州词
杀敌豪情
琵琶
美酒
几人回
醉卧
为国而战视死如归
板书设计
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请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歌曲听完了,说一说你的感受。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简介作者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初读古诗,划分节奏
(1)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再读诗句,想象: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思考:“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人杰:人中豪杰。
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
感悟诗情
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
总结全诗
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
总结全诗
论人生
夏日绝句
忆项羽
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
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
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说理
怀古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