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意识,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这类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计算加减混合算试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方法
教学本节课时,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用教师讲练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读出问题。
同学们先做了40朵红花,又做了30朵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他们送给幼儿园50朵,还剩多少朵花?
二、学习新课
1.讨论:
(1)怎样解答第一个问题?
红花朵数+黄花朵数=做的花朵总数
40+30=70(朵)
(2)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解答?
做的花朵总数-送掉的朵数=剩下的朵数
70-50=20(朵)
(3)我们把上面两个式子合起来:
40+30-50=70(朵)
2.出示问题2
仓库里原来有大米54包,运走18包。(
)?
又运来12包,现在有多少包呢?
讨论:
根据前面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还剩多少包大米?
原来包数-运走包数=还剩多少包大米?
原来包数-运走包数=(
)
54-18=36(包)
讨论:
根据求出的结果和“又运来12包”这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可以算出现在的大米数。
(
)+又运来的包数=现在的包数
现在有多少包大米?
36+12=48(包)
把上面两个式子合起来:
54-18+12=48(包)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学习的算式,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叫加减混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先口头补上问题或缺少的条件,再解答。
(1)服装柜原来有60件上衣,卖出48件。(
)?
又运来36件,现在有多少件上衣?
(2)工地上原有水泥36袋,又运来45袋,一共有多少袋?
(
),还剩多少袋?
(1)还剩多少件?
60-48=12(件)
现在有多少件上衣?
60-48+36=48(件)
(2)一共有多少袋?
36+45=81(袋)
又运走13袋,还剩多少袋?
81-13=68(袋)
2.车模小组原来有赛车56辆,送给二年级小朋友23辆,后来又做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
56-23+17=50(辆)
3.玩具交流站有30个福娃,送给一年级6个,给二年级12个。还剩下多少个?
30-6-12=12(个)
4.
阳光学校里的儿童画报。原来有45本,又买来18本,送给李村希望小学27本,还剩多少本?
五、作业布置
岸上有25人,水中有37人。有70个救生圈,每人1个,还多几个?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二)
现在有多少件上衣?
60-48+36=48(件)
现在有多少包大米?
54-18+12=48(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