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1(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1(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6 16: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1(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苹果,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使苹果受到的重力作用
B.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苹果对桌面的压力
C.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
D.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
2.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弹簧上端固定,而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重为3N的钩码,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伸长了0.05m,由此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20N/m
B.30N/m
C.60N/m
D.120N/m
3.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接力分别是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向下,且
B.向下,向上,且
C.向上,向上,且
D.向上,向下,且
4.长隆国际大马戏团的动物特技演员棕熊“玛尔塔”有一招绝活“走钢丝”。当玛尔塔走到靠近中央的位置时,钢丝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已经接近30°,则此时钢丝上的弹力是棕熊重力的(  )
A.倍
B.1倍
C.倍
D.2倍
5.如图所示,游乐场内的水平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置一个整理箱。某工作人员在清扫时,站在木板上用斜向左上方的力拉整理箱,三者均保持静止。木板质量为2m,工作人员的质量为m,整理箱的质量为0.5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理箱一定受到五个力作用
B.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D.该工作人员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大于
6.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质量为,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质量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下的恒力拉N,N物体开始匀速下降,则(  )
A.M、N物体各受到三个力作用
B.绳上拉力大小为
C.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增大,斜面对M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增加
7.某同学做家务时,使用浸湿的拖把清理地板上的油渍。假设湿拖把的质量为2kg,拖把杆与水平方向成53°角,当对拖把施加一个沿拖把杆向下、大小为10N的力F1时,恰好能推动拖把向前匀速运动。当遇到地板上的油渍时,如果想要把地板上的油渍清理干净,必须克服油渍与地板间的静摩擦力,该同学需将沿拖把杆向下的力至少增大到F2=25N。设拖把与地板、油渍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始终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53°=0.8,cos53°=0.6。则此时油渍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约为(  )
A.7.7N
B.8.6N
C.13.3N
D.15N
8.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9.如图所示,、为光滑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虚线,两虚线间的距离等于。一根长度为的轻绳绕过一个动滑轮,绳的一端固定在上的点,另一端固定在上的点,点在虚线上的投影点与点的距离等于。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被动滑轮所带的钩子钩住的物体,初始时,对物体施加一与虚线平行的恒力,使之处于平衡状态。现在,保留,额外再对物体施加一与虚线垂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稳定后两部分绳子间的夹角较初始时小
B.若,稳定后两部分绳子间的夹角较初始时大
C.若,稳定后绳子的张力大小较初始时不变
D.若,稳定后绳子张力大小为初始时的倍
1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假期做家务时,质量为的拖把在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已知拖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的水平分力大小为
B.拖把对地面的压力比自身重力小
C.拖把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D.拖把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下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在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三力的共同作用,静止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撤去、,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点,如图丙所示。则与的合力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合力为0。(选填“F”或“”)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逻辑推理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不利于改进本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__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适当大
B.两个分力和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
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并且要稍长一些
(2)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三、解答题(共45分)
13.请设计一个实验,测量鞋底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列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表格等。
1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直轨道AO和OB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分别为和。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AO上。已知AO光滑,滑块与O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水平外力F的大小;
(2)撤去外力F,若要使滑块能停在OB上,求和应满足的关系。
15.如图所示,一倾角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将一质量为m=20kg的滑块按在斜面上,使其静止不动,已知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37=0.6,cos37=0.8,g=10m/s2)
(1)松手后,只在重力、斜面的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物块能保持静止吗?请说明理由;
(2)对滑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为了使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求F的范围;
(3)如果将力改为水平向右,大小为F1=100N,分析物块将静止还是运动?并求出此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
16.一重量为40牛顿的均质小球置于一水平面B点上,右侧与一台阶接触于C点,BC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7°角,AB为球的直径,现在A点ABC平面内施加一个拉力F,求:
(1)如果拉力水平向右,将球刚好拉离地面时F的大小为多少?此时台阶对球的作用力多大?其中弹力、摩擦力各是多大?
(2)将球刚拉离地面时F的最小值是多少?方向如何?(sin37°=0.6,cos37°=0.8)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苹果受到的重力,是由于苹果受到地球的吸引,故A错误;
BD.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故B错误,D正确;
C.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故C错误;
故选D。
2.C
【详解】
弹簧的弹力
F=G=3N
弹簧的形变量
x=0.05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故选C。
3.C
【详解】
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可得
匀速下滑时,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可得
因此;
故选C。
4.B
【详解】
以玛尔塔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两绳子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则有
2Fsin30°=mg
解得
F=mg
故选B。
5.D
【详解】
A.整理箱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木板的摩擦力4个力的作用,A错误;
BC.将木板、工作人员和整理箱作为整体,由于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可知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地面对木板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C错误;
D.由于工作人员向左上方拉整理箱,由于力是相互的,工作人员受到向右下方整理箱的拉力,因此工作人员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大于,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B.对于N受力分析可得
解得
即绳子拉力大小为3mg,B错误;
A.对于M,沿斜面方向重力的分力为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即M受重力、绳子拉力、斜面的支持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A错误;
C.根据
解得
C正确;
D.增大时,物体N加速度往下运动,M也加运动,对于斜面受到的压力没有变化,粗糙程度没有变化,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化,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受到的摩擦力也没变化,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施加时,由平衡条件有
解得
当施加的力为时,摩擦力为
故选B。
8.AB
【详解】
AB.根据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只要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所以都受到重力,故AB正确;
C.物体静止时对悬绳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故C错误;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D错误。
故选AB。
9.BD
【详解】
A.设初始时,两段轻绳夹角为。张力为,有



由图可知

故A错误;
B.若
由图可知

故B正确;
CD.若
由图可知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AC
【详解】
AB.对拖把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将进行分解,外力的水平分力为,竖直分力为且竖直向下,因此拖把对地面的压力比自身重力大,A正确,B错误;
CD.由于拖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受力平衡,即
又由于

D错误,C正确。
故选AC。
11.F
F3
B
【详解】
(1)[1]F1与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则F1与F2的合力是F;
[2]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F3三力的共同作用,静止于O点,则F1、F2、F3三力的合力为0;
(2)[3]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B。
12.B
不会
【详解】
[1]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适当大,这样方便操作;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拉橡皮条的绳要细,并且要稍长一些,这样可以方便、准确地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和间的夹角合适即可,夹角太大,这样会造成分力很大,而合力很小,会给作图造成较大误差,不利于改进实验结果。故选B。
[2]如果将细绳也换成像皮筋,同样的拉力的效果是相同的,实验结果不会发生变化。
13.见解析
【详解】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实验器材:鞋子、天平、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
(3)实验步骤:①测量鞋子与鞋子内所放重物的总质量m;
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鞋子,使鞋子在地面上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稳定时的读数F;
③改变鞋子中的重物质量,重复实验三次;
④整理器材。
(3)数据表格
鞋子与重物总质量/kg
拉力/N
动摩擦因数
14.(1);(2)
【详解】
(1)滑块静止在上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滑块恰好静止在上时,对其受力分析如图:

则与需满足的关系为
15.(1)mgsinθ>μmgsinθ,故不能静止;(2)80N≤F≤160N;(3)静止;f=40N,方向沿斜面向上
【详解】
(1)对物体受力分析有
物体不能静止,将下滑。
(2)F较小时,物体有下滑的趋势,此时有
F较大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此时有
解得
F的范围为
(3)假设物块静止,并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根据平衡条件,在沿斜面方向上
解得
负号表示摩擦力方向向上,即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物体静止。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大小为40N,方向沿斜面向上。
16.(1)30N,50N,40N,30N;(2)24N,与竖直方向成53°斜向右上
【详解】
(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球刚好拉离地面时,地面无支持力,则有
此时台阶对球的作用力为
弹力为
摩擦力为
(2)当F与AC的连线垂直时,即与竖直方向成53°斜向右上。拉力最小,最小值为